除了孵蛋 艺术家为保护动物做的奇葩事多着呢

2017年04月26日 10:21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母鸡孵蛋,不能算是个“事儿”。

  人孵鸡蛋,听起来就是在“搞事情”。

  近日,将自己封闭在一块石头里长达一个星期的法国行为艺术家伯安什瓦尔(Abraham Poincheval)又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尝试:坐在10颗鸡蛋上面,看是否能孵出小鸡来。

伯安什瓦尔化身“母鸡” 博物馆打坐表演孵蛋伯安什瓦尔化身“母鸡” 博物馆打坐表演孵蛋

  值得庆幸的是,伯安什瓦尔在法国巴黎东京宫艺术馆里一个37摄氏度的恒温玻璃房中专心孵蛋18天,终于成功孵出了第一只小鸡,引发了大量的关注。

伯安什瓦尔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鸡宝宝”。伯安什瓦尔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个“鸡宝宝”。

  讲真,小编并不理解这位连孙悟空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这事都不太清楚的艺术家,去代替母鸡工作,是要表达些神马。除了帮忙生孩子,艺术家似乎还能为动物们做点别的。不过,下面这位老兄,貌似不值得咱们学习。

  上周,全球某“顶尖在线艺术品交易和研究平台”爆料称世界上最富有的英国著名艺术家达明-赫斯特在其30年的艺术生涯中,共有913450只动物被他用来制作艺术品,其中一些甚至是被他以艺术创作的名义杀害的。该网站在对赫斯特官网上的信息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果令人震惊:赫斯特在自己的作品中总共用到了13只羊、7头荷斯坦黑白花奶牛、5头小牛犊、4头公牛、3匹小马、2头猪、1头棕熊、1匹斑马、27条鲨鱼和668尾不同种类的鱼。

赫斯特所创作的《非凡之旅》( The Incredible Journey):被浸泡在福尔马林溶液里的斑马标本。(图片来源:赫斯特官方网站)  赫斯特所创作的《非凡之旅》( The Incredible Journey):被浸泡在福尔马林溶液里的斑马标本。(图片来源:赫斯特官方网站)

  除此之外,他的作品里还用过85万只苍蝇、超过3000种共计4.5万只昆虫、1.7万只蝴蝶、5只鸟、大约由两头猪的肉制成的46根猪肉香肠和1个镶满钻石的人类头骨。这都不算完,赫斯特甚至用过16个牛的头骨、41副鱼骨架、1副镀金猛犸象骨架以及从8头牛体内取出的624个器官。

  该网站的一位负责人表示:“死亡”才是赫斯特艺术创作的主题,在其艺术生涯中,他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来获得制作作品的原材料,其中就包括澳大利亚猎鲨人维克-希斯洛普、伦敦的动物标本制作者埃米莉-迈尔等。

  虽然赫斯特目前还没有就这件事做出回应,不过这样的数据赤裸裸的摆在人们面前,的确令人惊骇。在自行脑补了那些“惨痛”画面之后,此刻我们需要一些“正能量”。

  和猪,在一起生活

Miru Kim裸体躺在猪圈Miru Kim裸体躺在猪圈
行为艺术家Miru Kim和猪一起生活行为艺术家Miru Kim和猪一起生活

  2011年3月,行为艺术家米鲁-金(Miru Kim)在纽约举办“The Pig That Therefore I Am”自拍摄影展。照片中她裸体躺在猪圈里,任凭猪靠近自己甚至紧贴彼此肌肤。同年,她又创作了新的艺术作品,名叫“我爱猪,猪也爱我”,她和猪一起生活在一个小的玻璃房里。对于一些人来说,身体和猪在一起生活四天并不有趣。Miru希望通过这件作品淡化人和动物的区别,探索人类与动物之间相似之处,并批判人类自以为比动物优越,呼吁人们更多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鱼缺氧,是什么感觉?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水母正在一步步占领海洋。原因很简单,它们早已适应了生活在充满污染和藻类的温暖水域里。

  为了让人类体会到水母占领海洋到底意味着什么,艺术家Mark Dion和海洋生物学家Lisa-ann Gershwin对水母爆发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了探索--缺氧模拟是“The Trouble With Jellyfish(水母带来的麻烦)”的其中一部分。他们开发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装置,试图模拟其他海洋生物缺氧时的感觉,譬如鱼。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次艺术展览中,展览的策划者想到了通过缺氧模拟的办法来让前来参观展览的人感受一下在低氧环境下生活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艺术家模拟海洋生物缺氧艺术装置艺术家模拟海洋生物缺氧艺术装置

  这个奇特装置由地面上的两个椅子以及挂在椅子上空的黄色枕头模样的玩意儿组成。它能够通过两根管道将低氧空气提供给使用这一装置的人。参观者可以坐在椅子上,吸取氧气含量仅为 16% 的低氧空气,要知道,我们正常呼吸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为 21%。

  展览的策划者David Edwards表示:“这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体验,但是可以用激烈来形容。”当然,这还不算疯狂,因为在厄瓜多尔基多的海拔9300英尺的高空,氧气含量仅为15%。David Edwards认为,这个过程有点像是在喝喷泉里喷射出来的水。而做这一切的目的,是激发人们迅速意识到这将是一个非常黑暗的未来,呼吁人们在保护海洋野生动物的过程中更加投入。

  1600只熊猫,在全世界“旅游”

  2008年,法国艺术家保罗-葛兰金和WWF联合发起1600只纸熊猫展,旨在传递保护野生大熊猫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理念。展览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后,引起巨大反响。

  纸熊猫在巴黎  纸熊猫在巴黎

  保罗表示,目前全球野生熊猫数量大约是1600只,他因此制作了1600只纸熊猫,让它们在全世界“旅游”,以此唤起人们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既然是强调环保,纸熊猫也是以回收废纸为制作材料。2008年,1600只纸熊猫首次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下展出,保罗称:“由于当时纸熊猫展品不能长时间在户外展出,因此只能在早上、晚上陈列,后来我们发现,这也具有‘吊胃口’的效果,最终纸熊猫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以后的展览也采用‘快闪’的形式。”除了吸引大家合照外,可爱的纸熊猫甚至还惹得小孩子们向父母撒娇,希望把它们带回家。据了解,在纸熊猫全球巡回展中,每次活动结束后,主办方都会将全部1600只熊猫拍卖,由当地人领养成为“居民”。一旦确定了新的展览地区,所有熊猫都会由泰国某村落的一班妇女纯手工全新打造,再送往该地展出。

  2014年6月9日,“1600熊猫”抵达香港国际机场,吸引了许多围观人群。目前,艺术家及展览主办方正计划将展览引入内地,作为大熊猫的故乡,成都也有望成为参展城市。艺术家本人最期待的则是纸熊猫能够登上万里长城。

  有心的网友还在网上贴出了纸熊猫的制作方法:

  1、收集废纸、旧报纸。

  2、用纸剪成小块并蘸上粘米浆糊,一张一张地贴上。

  3、等待纸糊熊猫完全干透。

  4、修葺纸糊熊猫的外形。

  5、涂上白色颜料。

  6、再用黑色涂上眼睛、耳、鼻、四肢位置。完成喽!

  黑熊事件,真实的“纪念”

  不得不说,稀有物种一直是世界各国人民关注和保护的重点对象。

  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台湾艺术家Chen Jian果断放弃了她以往使用的手工方式,采用了正在高速发展中的3D打印技术。不难看出,作品代表的形象分别是台湾黑熊和犀牛:两个世界濒危物种。这一特殊身份也正是Chen Jian将这两个形象创作出来的原因,她希望以此让人们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从而更加懂得珍惜身边的每一个生命。

  不过Chen Jian创作这只黑熊还有一个更直接的原因:“之所以创作这只黑熊是因为发生在台湾的一个真实事件。台北市立动物园里曾有一只母台湾黑熊,因为被捕兽夹夹断了右前腳,只剩下3只脚可以用而得名mini three。这只可怜的家伙后来被租借给了高雄的寿山动物园,不过后来不幸于2013年12月被另一头黑熊当众咬死。这让人非常难受,所以设计了这个模型,算是对它的纪念。”

  “狮子王”,去了帝国大厦

  2015年8月1日,纽约地标建筑帝国大厦亮起了一组“珍稀动物”的投影。这是奥斯卡获奖纪录片《海豚湾》的导演和制片人Louie Psihoyos和Fisher Steven共同在帝国大厦上创作的投影装置项目。

  组织者称,希望借助这场“史无前例”的濒危动物影像展示活动,激发起人们对全球濒危动物的保护意识。帝国大厦总高度381米,影像中包括雪豹、金丝猴等在内共160种濒危物种的图像,这其中,还包括被残忍杀害的津巴布韦国家公园狮子王“西塞尔”,甚至还有金刚攀爬帝国大厦的图像。这些图像在8分钟内被轮番展出。

  夜晚,人们聚集在曼哈顿街上和楼顶上,观看这些覆盖了帝国大厦33层楼的图像投影,现场围观群众纷纷表示十分震撼,令人叹为观止。

  领养,代替买卖

  就在近日,摄影师Amol Jadhav与修图师Pranav Bhide为一家位于印度孟买的动物领养组织创作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宣传照。在这组作品中,两位艺术家通过巧妙地使用光线和构图,并借由错觉在一张照片中同时展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元素。在呈现出每一幅家庭肖像照的同时,在其中隐藏了动物的形象,并且非常恰当地展现了该组织口号“There s always room for more。 Adopt”的含义。

  值得庆贺的是,Amol Jadhav和Pranav Bhide的创意和想象最终使得该组织的动物领养项目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项目浏览量不仅增长了150%,而且还在一天内成功促成了42只原本无家可归的动物找到了新家。

  聊到这儿,不禁想起了那条广为流传的公益广告:领养,代替买卖。

  煽情的话不必再多说。整体来看,关于保护动物这件事儿,全世界的艺术家们已经在行动,你,还在等什么?

  来源:雅昌艺术网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