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被人工智能碾压 机器人无法掌握的汉字新玩法

2017年05月31日 11:14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前几天的乌镇围棋峰会上,AlphaGo以3:0战绩击败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洁,舆论哗然。艺术创作方面,能写一手标准馆阁体的机器人已经出现了,与人类相比,人工智能所作书法在临摹、让古代书家“复活”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书法艺术未来难道真的会被人工智能完全碾压吗?

  临摹高手阿尔法狗能创造新字吗?

  其实不然,纵然阿尔法狗是一个临摹的高手,但它能创造新字吗?显然不能!可是徐冰、韩美林、谷文达、王冬龄等当代艺术家都创造了具有相应功能的新字。

  徐冰:中英文和表情符号构造新字

  

  徐冰《天书》

  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徐冰是一个“造字”高手,1987年,徐冰在中央美院1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耐心刻制了4000多个自己创造出来的字。这些字没有一个是可释读的,也就是说全部都是没有意义的。随后他又将这些字印在宣纸上,并装订了300本“假字”线装书。对艺术家来讲,“《天书》是一本在吸引你阅读的同时又拒绝你进入的书。它具有最完备的书的外表,它的完备是因为它什么都没说。”

  徐冰《地书》

  2012年,徐冰又创造了一本人与《天书》相反、人人都能读懂的《地书》,由当代社会的各种表意符号(尤其是网络聊天表情符号)组成,讲述了主人公小黒(一个标准白领)一天24小时忙碌风趣的生活。

  徐冰说:“这两本看上去截然不同的书有共同之处,不管你讲什么语言,也不管你是否受过教育,它们平等地对待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天书》表达了我对现存文字的遗憾;而《地书》则表达了我一直在寻找的普天同文的理想。”

徐冰《英文方块字》徐冰《英文方块字》
徐冰用“英文方块字”写成的“人民艺术(art for the people)”。(徐冰/图)徐冰用“英文方块字”写成的“人民艺术(art for the people)”。(徐冰/图)

  1993年,在美国生活多年的徐冰深受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由此创造了《英文方块字》,徐冰先将英文的26个字母翻译成中国汉字的偏旁部首,然后用汉字部首拼写英文单词,使其看起来是中文,实际却是英文。如如徐冰用“英文方块字”写成的“人民艺术(art for the people)”,第一个字上面部分是一个A,下面是R和T,拼出来就是Art;第二个字F、O、R → for;第三个字中间是T,两边分别是H和E → the;第四个字,左边是P,右边从上向下读是E、O、P、L、E → people。这些经过伪装的文字,虽然看上去和中文一样,但内核却是彻头彻尾的英文。这种文字与《天书》又有不同,《天书》里的字没有内容,《英文方块字》则是一种可阅读的“真文字”,并通过内容可以表达更多思想。

  韩美林:将历史遗存变成视觉绘画

韩美林《天书》韩美林《天书》

  与徐冰相似,艺术家韩美林也创作过一部《天书》。艺术家曾历经34年时间,从全国各地的甲骨、石刻、岩画、古陶、青铜、陶器、砖铭、石鼓等历代文物上搜寻记录了数万个符号、记号、图形和金文、象形文字等,又耗时数年,对这些历史文化遗存做了精心的临摹、整理和创造,最终汇集成了一部《天书》,其中收录中古文字三万余个。“《天书》不仅是一本可以打开的有关文字的书,它还是书法意义上的‘书’、视觉意义上的‘画’。《天书》是文字、是书法、也是绘画。在韩美林的《天书》中,文字、书法、绘画三者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谷文达:将偏旁按特定意思组合

  创造文字的艺术家还有中国当代实验水墨领军人物谷文达,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谷文达用伪篆字创作了《遗失的王朝》系列作品,虽然这些篆字并不存在,艺术家却将其以优美挺拔的线条、非常大的尺寸一个个书写出来,给人一种真假难辩之感。正如谷文达所述:“实际上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真篆字与伪造的篆字从识辨字的角度来说是如出一辙的,同样不可阅读。……如果我们将不能识辨的真篆字作为历史与文化的载体来理解,那么历史和文化,我们真的能辨认真伪吗?”

谷氏中国简词 农历二十四节气谷氏中国简词 农历二十四节气
谷文达 谷氏简词-人的研究系列#7 爱恋 285x178cm 破墨书画 2006谷文达 谷氏简词-人的研究系列#7 爱恋 285x178cm 破墨书画 2006
谷文达 遗失的王朝—图腾与禁忌的现代意义 宣纸,墨,白梗绢立轴 275x540cm 1984-86谷文达 遗失的王朝—图腾与禁忌的现代意义 宣纸,墨,白梗绢立轴 275x540cm 1984-86

  到了九十年代,谷文达又创作了一部在中国文字史上前所未见又能实用且能向大众推广的“谷氏简词”。其基本构成有两种,一种是以“合二为一法”将两个简体字合并而成一词;一种是以“边旁代字法”将一边旁作为一字,并与它字结合而成词。这种新造的词既可以使人读懂,同时又保留了繁体字的书法艺术美学。

  王冬龄:“胡乱书写”造新字

《李白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80x97cm 2016《李白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80x97cm 2016
《心经》(局部) 365x144cmx3 2015《心经》(局部) 365x144cmx3 2015

  著名书法家王冬龄的“乱书”也可以称之为一种新造的字,2015年5月,在王冬龄“书非书”个展中,首次向我们展示了艺术家的作品“乱书”。王冬龄遵循传统草书章法的概念,从宣纸的右上角开始落笔,然后垂直下行,从右向左进行书写,内容也不再是我们所熟悉的汉字,而是像汉字的“抽象画”。对此,郑胜天教授认为这种“乱书”并非小孩子随意写就的那种自然的“乱”,而是王冬龄经过几十年书法学习,在对传统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将书法的具象往前推进到抽象,从无序到有序,然后再从有序到无序。

  阿尔法狗能将汉字拆分成部首进行创作吗?

  除了造新字外,一些艺术家又将汉字拆分成一个个的部首,然后在部首上进行创作。

  朱青生:探究中国传统书法中笔意

  朱青生是中国当代艺术与批评领域重要人物,身兼多重身份。除了我们非常熟知的学者身份,他还是一位长期不间断创作的艺术家。2015年11月在前波画廊举办的朱青生同名个展《朱青生》上,展出了一幅朱青生创作的大尺寸绘画作品《放大书法》,艺术家将书法中的一道笔划放大了100倍,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抽象绘画的效果,以期用这种方式表达对中国传统书法中笔意的探究。

  马浚诚:展示汉字的包容性

  798艺术区央美创意沙龙空间刚刚结束的“汉字演艺”中,马浚诚将汉字拆分成偏旁部首,将其进行3D建模、3D打印,最后翻制成不锈钢。然后又邀请了十多位艺术家、设计师,让他们在这些部首上创作,“我在乙上写了的书法,邵亦杨在 “阝”上画了西方超现实主义艺术家雷尼?马格利特的作品,张杰在“?”上画了中国传统山水画,孙鸥在“亅”上用到了动漫游戏中的元素……,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在此相遇,体现了汉字的包容性。”

  居山浩二:从另一角度探索日本文字源头

  日本平面设计师、书籍设计师居山浩二也喜欢将汉字拆分成部首进行创作,在他的个展《字体的偏旁》中,居山浩二将汉字的部首放大,并将其悬挂某处,形成独特的汉字形态,“汉字形态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字形符号,其形态和元素结合了他们自身的意思。我把汉字结构拆分开,尤其是小的部分,并把他们小心地置入于空间中。通过把这些元素在三维的空间里面进行展示,我期望人们从另一个角度去探索日本文字的源头。”

  除了毛笔,阿尔法狗还有其它书写方式吗?

  在人工智能的程序里面,书法创作的工具是笔,但在艺术家手中,书法的书写方式则多种多样。

  陈秋林:用豆腐纪念华人移民群体

陈秋林,《豆腐百家姓-陈》,截屏,录像装置,2004-2014陈秋林,《豆腐百家姓-陈》,截屏,录像装置,2004-2014
陈秋林,《豆腐百家姓》,录像装置,2004-2014陈秋林,《豆腐百家姓》,录像装置,2004-2014
陈秋林,广和昌百家姓,2016, 25台视频装置及作品图片,4A亚洲当代艺术中心,图片由艺术家及成都千高原艺术空间提供。陈秋林,广和昌百家姓,2016, 25台视频装置及作品图片,4A亚洲当代艺术中心,图片由艺术家及成都千高原艺术空间提供。

  中国重要新媒体艺术家陈秋林为回应和纪念早期移民澳洲的华人族群及个体,从2004年开始用豆腐制作了一百个中国人的姓氏,然后又用影像记录了豆腐从欣欣向荣到衰败腐朽的全过程。意图以华人家族姓氏和古老传统的食材豆腐为纽带,连结当代中国社会和早期华人移民群体的精神世界。

  何岸:用霓虹灯书写个人生活

何岸,《看看大哥能帮帮她吗?》,霓虹灯箱,尺寸可变,2008 年何岸,《看看大哥能帮帮她吗?》,霓虹灯箱,尺寸可变,2008 年
何岸 《风轻似小偷》 80x430x17cm 2015(和维画廊供图)何岸 《风轻似小偷》 80x430x17cm 2015(和维画廊供图)

  中国70后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何岸,他特别喜欢用霓虹灯拼贴文字创作作品。霓虹灯原本是城市中各式各样广告牌的一部分,艺术家通过特殊手段窃取后,又将其进行修复、拼接、喷漆重组,最终成为一个个具有私人化符号的装置。“何岸的此件作品是其所成长的中国社会的缩影,是语言、城市、阶级的混合体。他所采用的媒介、选取的故事及展出的方式都和他个人生活密不可分。虽然它们在形式上还是汉字,但作品所散发出来的光穿越了语言的壁垒,成为了另一种连接你我、城市和过去的通道,打动着每个观者。”

  郑路:文字和雕塑结合展示字体之美

《渺》310x150x200(h) 2017《渺》310x150x200(h) 2017
《澎》170x130x168(h)cm 2017《澎》170x130x168(h)cm 2017
《泣》160x106x300(h)cm 2017《泣》160x106x300(h)cm 2017
《淅》150x110x135(h)cm 2017《淅》150x110x135(h)cm 2017

  青年雕塑家郑路则是将文字和雕塑结合在一起进行创作,在挖掘文字内涵的同时,也将文本信息和雕塑、装置进行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雕塑方式。“淋漓”是艺术家2008年开始进行的系列创作,这些反重力的雕塑作品以不锈钢为材料,制作技巧复杂,不锈钢汉字对文本信息的拓写转印和重组。这是多年来研习汉字书法的郑路以这种方式表达对传统的传移模写。郑路认为:“重要的还是从视觉出发,使作品拥有视觉的磁场,营造空灵冷峻的氛围,这时文字是次要的,远观的是‘空’。待走近观看时,则需要‘读’了,文字的含义,文字本身的字体之美。”

  从当代艺术家这些层出不穷的书法新玩法中,我们发现人类创造性观念的强大,以及其蕴含的无限可能,而这也恰是人工智能所无法代替人类的最核心力量。面对阿尔法狗的强势碾压,与其害怕自己被淘汰,不如努力提升自己,毕竟阿尔法狗也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就像柯洁赛后说的那样:“我会继续改变自己,而AlphaGo将会继续改变世界。”

  来源: 雅昌艺术网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