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阳光网讯 120多年前,望牛墩镇聚龙江村6名寡妇集资建造了敬山家塾。经历了上百年的历史变迁,在充当过书塾、粮仓、幼儿园、饭堂等角色后,如今变得门庭冷落。
敬山家塾坐落于望牛墩镇聚龙江村,该村谭氏族谱记载,敬山家塾建于清朝光绪十三年间(1887年)。据当地老人介绍,敬山家塾是六家人公用的地方,又称为“六家头”,由聚龙江村谭家的6个寡妇为兴家业筹建而成。敬山家塾曾作书室、教学之用,亦作为族人聚会和举行传统节日活动的地方。
据了解,敬山家塾长21.2米,宽8.6米,建筑占地面积为300多平方米,为传统的三进两院式建筑,门前建有两个鼓台。前屋檐下方和大门两边均有花草动物图案或人物的雕刻造型敬山家塾是望牛墩镇最古老的且保存较为完整的文物,也是东莞水乡片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家塾。2004年,敬山家塾被市有关部门列为“不可移动文物”。
经历120多年沧桑的敬山家塾仍完整坚固,室内外木雕基本完好,图文清晰,金箔尚存。后来进行过整修,经过整修后的家塾容光焕发,不过,廊檐上的雕刻、石雕、彩绘等仍保留原貌。大厅廊檐上的雕花图案色泽艳丽,木板上的花草动物图案、人物、山水画的雕刻造型优美,图文清晰,金箔尚存,屋顶正脊饰有几何图案,屋内亦有精美灰塑点缀等,家塾透露出了更多的历史文化味道。
据介绍,近百年间,敬山家塾都是以传统“卜卜斋”的形式授学。解放前,聚龙江村的学校不多,敬山家塾从谭家私塾演变成村里的公共书斋,就读子弟一度达几十人。
解放后“卜卜斋”式微,敬山家塾变成了幼儿园、饭堂、粮仓。记者看到,家塾内还有个被木板封起的大水井。1980年代曾被用作毛织厂,厂方为保护原料,用木头把天井封起来。1985年前后村里建起了小学,敬山家塾的教学功能渐被人淡忘。
1990年代,敬山家塾建为老人活动中心,目前还兼作青年民兵之家、环卫工人休息室等。村里的老人大多对它有着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