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男子上演现实版《盗墓笔记》被判重刑

2017年08月10日 15:05 新浪河南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本报讯 (记者 田建军 通讯员 陈磊) 在月黑风高、万籁俱寂的时候,空旷的田野里,6名男子手持洛阳铲、探杆等工具,鬼鬼祟祟地向地下挖掘……8月2日,市中级人民法院通报了一起被列入全省七起环境资源典型案例的盗掘古墓葬案件,6名涉案男子全部获重刑。

  2015年11月底,被告人李某、库某等6名男子预谋后,在襄城县双庙乡某村,利用洛阳铲、探杆等工具盗掘一处古墓葬,盗得铜纽扣3枚、铜钱两枚。经鉴定,该墓葬为清代墓葬,对研究豫中一带明清时期的葬制、葬俗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随后,该案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列为七起环境资源典型案例之一。

  襄城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李某、库某等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墓葬,其行为已构成盗掘古墓葬罪。依据相关法律,该院以犯盗掘古墓葬罪,判处李某、库某有期徒刑5年,并各处罚金1万元。另外4人被判处有期徒刑或处以罚金。

  主审法官表示,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了收集古玩的热潮,从而催生了盗掘古墓葬的违法犯罪活动。不少文物被盗运出境或者流失、毁坏,使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遭到无法估量的损失。该院希望通过审理此类案件,依法严厉、准确地打击犯罪,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增强广大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新闻连连看

  洛阳铲

  洛阳铲由洛阳附近村民李鸭子于20世纪初发明,后被人逐渐改进。其最早广泛用于盗墓,后成为考古工具。著名考古学家卫聚贤在1928年目睹盗墓者使用洛阳铲的情景后,将其运用于考古。在中国著名的安阳殷墟、洛阳偃师商城遗址等古城址的发掘过程中,其发挥了重要作用。

  常见的洛阳铲为U字半圆形,装有长柄。铲长20厘米至40厘米,直径5厘米至20厘米。装上有韧性的木杆后,可打入地下十几米。

  来源:许昌晨报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