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梵高来中国报考美院 准考证都拿不到

2017年08月26日 11:13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这是《局部》第一季第四集

  127年前的今天,1890年7月27日,37岁的梵高在巴黎瓦兹河畔开枪自杀,2天后身亡。

  虽然现在关于他的死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并非死于自杀。但是无疑的是,死后,这个生前默默无闻的荷兰画家,举世闻名。

  全世界都看过他的向日葵、星夜、和自画像。但今天我们要看的,是梵高初习绘画时的作品。

  在陈丹青看来,梵高的好,正在于他的憨,而这“憨”,在他初习的作品里尤其突出。

  另外,报告一个好消息,陈丹青的《局部》第二季即将于8月底,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开拍。

  文末有彩蛋,听听陈老师自己怎么说。

  《局部》

  陈丹青

  初习的作品

  今天,我们来看这幅很小的画,当然它是个印刷品,但是我估计它的原作不会比这个镜框更大。

  我八十年代在纽约弄到这个小画片,喜欢得要命,就配了框子挂起来。差不多三十多年过去了,我的墙上换了不少画,就这个一直挂着。

  可是我到现在说不出这幅画到底好在哪里,它就是一个小混蛋站在海边,那个脸的五官都没有了,可能画画的人画不出来,画砸了,一笔就抹了。

  然后身体啊,裤腿啊,这鞋啊,都是歪歪扭扭的,显然很生的一个手在画。

  我总是觉得这幅画有味道,说不出的喜欢,每次看到心里都会叹气。

  《海边的渔夫》1883

  刘小东很懂画,1993年他到纽约来,博物馆去看到很多名画,他看一眼就走过去了。

  到我家在墙角看到这幅画,他就凑近了脑袋很仔细地看,我看得出他脸上很痛苦,忽然他声音就放低了,他说:操,这幅画画得真好。

  画家刘小东

  我不知道诸位能不能认出来这幅画是谁画的。

  这幅画,画于1883年,显然一看就是一个初学者的涂抹。

  这个画家又画了七年,然后就死掉了。死了以后呢,他就出了名,慢慢变成人人知道的梵高。

  梵高《威廉·米娜肖像》1881年7月

  梵高,早就想象过他会出大名

  梵高,早就想象过他会出大名。

  他偷偷给弟弟的信里面放过狂话,他说有一天全世界都会学我这个名字的拼音。

  他这个名字的拼音是有点难,是van Gogh,叫梵高霍。

  阿姆斯特丹有一个市中心的广场,就有一座梵高个人的美术馆,是他们城市的名片。不远处就是大名鼎鼎的这个荷兰皇家美术馆,里头藏着伦勃朗的大画。

  梵高美术馆

  说来也是感慨,在咱们这儿啊,我不能想象在一个城市,一个首都的市中心,给一个画家盖一个美术馆。

  梵高《拿土豆的农妇》1881年9月

  在这个博物馆,藏着很多梵高的名画,其中有一幅是画一棵树上开满了花,后面是蓝天,我就站那儿看那个英语的说明,看着看着眼泪就流下来了。

  我早就知道这幅画,可是我现在知道,他画这幅画是因为他弟弟要生孩子了,他特别高兴,说是要送给他弟弟的儿子做礼物,他是一个心地非常善良的疯子。

  我们说起梵高,总是那些大有名的画,向日葵啊,什么鸢尾花啊,什么燃烧的田野啊,天上有好几个太阳啊,还有据说是最后的一批画里那幅麦田和乌鸦等等。

  他早期我记得只有一幅画经常被印刷,比较被关注,就是《吃土豆的人》。

  大人物,大艺术家通常都会被历史简化。

  所以我经常会要求真正喜欢画的人,你要翻回去注意看所有作者和所有时期,早期的作品,里头有很多我们没有发现,没有注意的好东西。

  梵高《烤火的渔夫》1881

  很少有画家像梵高这么耐看

  梵高早期作品,也就是他学画时期,1881年到1883年左右,画在哪儿呢?

  各地博物馆也都有一些,我也看过一些,但据说密集的收藏是在梵高另一座博物馆,在阿姆斯特丹远处的一个树林子里头,乡下。

  据说是梵高刚死就有一个荷兰的阔太太一下买了两百多张画,带回荷兰,日后就开了这座美术馆。

  库勒·姆勒博物馆

  我前两年在荷兰市中心的那个美术馆买到这两本画册,我估计是那个美术馆出版的。

  一本是黄封面,里头全都是梵高到了巴黎以后画的油画。

  再有一本呢,我看了一下大致是他还没有离开荷兰前,在阿姆斯特丹,还没有“南漂”去巴黎以前,他在家乡,还是一个很傻的初学画画的人。

  他的大量素描就在这本画册里头。我就一张张看,哎呀,看得真是画得好,画得太好了!

  这是无法言说的一个道理,他的画非常耐看,看很久还是觉得好。蛮少有一个画家这么耐看。

  这个绘画的神品实在是没有办法用言辞形容,有时候画家自己也不知道怎么画出来的。

  他是画家里最憨的人

  尤其像梵高这样的憨人,他是画家里头有史以来可能是最憨的一个人。

  梵高1881年11月

  一个憨人刚开始学画,那就会更憨。

  这是他一辈子的风格,他好在哪里?我相信可以有一万篇文章去定义,去形容,去分析。

  可在我这儿,他最迷我的,就是他那个憨。

  梵高1881年11月

  上海话憨就叫“耿笃”,“耿笃”鲁迅的文章里也用过这句话,“耿笃”就是北方话傻子的意思。

  文学不能太傻的,音乐我也很难相信一个憨傻的人在作很好的音乐,绘画可以。

  他一笔下去就是憨,下一笔下去还是憨,这很难遇到的一个个案。

  梵高1882年

  大家不要小看这个憨字,我自己画画,我想我知道,就是你画画要画得巧,不是那么难。

  你有才华,然后经过刻苦的磨炼,你有可能熟能生巧,而越画越巧,有可能的。

  梵高1881年9月

  可是有一种画他好就要好在憨,没法学了,那个不是才能,那个是天分。你有就你有,没有就没有,没法学。

  你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憨人你也会很惊讶,有时候没想到他想得那么细,而且有时候特别聪明,让你惊讶。

  所以憨是一个非常包容的、深层的性格。

  我们来看这些初习的素描,说来也很简单,无非是初习西画的几个项,肯定要有的。

  梵高1882年9月—12月

  人像、半身像、全身像,顶多画两个人、三个人,那么肯定要画一些简单的风景,再画一些简单的静物,这都司空见惯的事情。

  梵高1882年9月—12月

  咱们中国的美术学院到今天,成千上万的考生,每年排着队到学校里去考试,就这些项目:一个是人物素描,一个是水粉静物,还有一个就所谓速写。

  此外还有一个选择,就是选择你喜欢的人,或者指定你去临摹。

  我们来看梵高在1881年左右,他最开始下手学画,他临摹谁呢?他就一直临摹米勒的画,米勒据我记得是1875年逝世的。

  梵高学画的时候,他已经死了大概六年的样子。

  这个我没有证据知道他为什么喜欢米勒,但米勒说过一句话,他说“一个在劳动的人是最美的”。

  我也很欣赏这句话,你没法去解释这句话,因为大家要知道在那个时候所有的画都是画贵族,画有钱人,画才子佳人这些,他会说一个在劳动的人是最美的。

  米勒他自己就是农民,他也一定种过地,可是没有资料显示梵高也种过地,下过田,可是他一定认同米勒的这句话。

  我们看他一辈子的作品,尤其是早期的作品,几乎全是农民,全是受苦的人,穷人。

  到了巴黎以后,他开始出现一些不同的角色,也是在他身边的下层人。

  比方邮差啊,妓女啊,什么咖啡馆老板哪,小医生啊,还有一些天晓得是什么身份的人。

  但是不管画什么人,所有的人到了梵高的画里,一律都变得非常憨。

  我注意了一下,北欧民族,尤其是下层人,真的非常非常憨厚。

  梵高1882年12月

  二十世纪初有一个著名的摄影家叫桑德,拍过一些平民的肖像,到纽约来展出过,我看到那些脸呆呆的,非常憨厚,我就会想起梵高早年在荷兰画的那些画。

  奥古斯特·桑德摄影作品

  这个你画的对象很憨,和你的画的作风有时候不是一件事情。

  你比方早先十八世纪的达维特,他是宫廷画家,他也画过很穷的老妇女。

  罗德里克,更是画的下层的妓女啊、酒馆啊什么这些天涯畸灵人,画过很多。此外像库尔贝啊,毕沙罗,都画过,柯罗也画过。

  罗德里克作品

  但是他们要是和梵高一起画这些荷兰乡下人,画出来的是,每个人自己的风格。

  罗德里克他画的下层人跟梵高完全不一样,都蛮滑稽的,很沧桑,有一种戏剧感。

  最憨、最呆,最动人的,我所看过的下层人、穷人,就是梵高在荷兰初习绘画时候的那些角色。

  梵高1880

  憨,是梵高的天性

  憨人画憨,穷人画穷人,就会弄成梵高这种滋味。

  就是我刚才说的,这是不可学的,这是他天性里的东西。

  我不记得他画过一个资产阶级,但我相信他有一天要是画一个公爵,画一个亿万富翁,或者画一个皇帝,也都会变成像他那样憨。

  梵高1882年

  憨还有一个形容词,就是笨。

  印象派晚期我们称为后印象派三个大师,塞尚,高更,梵高,都是相对来说是笨拙的大师。

  塞尚、高更、梵高(从左至右)

  尤其是出道最晚,还有点神经病,从荷兰来的乡巴佬梵高,是里头可以说手气最笨的一个人。

  可是我刚才说过了,那种憨人、笨人,其实他有一种难以觉察的内秀。

  当他画画的时候,这个内秀会流露出来,以一种绘画的方式。

  照中国的说法,我看了这些画,我只能想到就是传神。那更好的说法就老子的话:大巧若拙。

  那么他那些素描风景也是好得不得了,一点办法都没有,老老实实,一根一根树枝,一块块砖头画出来。

  梵高

  那是一些非常贫乏的风景,无聊的风景。但他显然惊呆了,就完全在一个初学绘画的一个憨厚的状态当中。

  他还有一个本事,他能画一些群像,就是几个工人,几个农民在路上走,也不知道在干嘛。

  这本书里有那么一组群像,还上了水彩,很呆的一些脸,就不知道在干嘛,就坐在那里,也不像在开会,也不像在教堂。

  但是你不可更动,他的构图非常有意思,显然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画成这个样子。

  我无法说服大家喜欢梵高早期的作品

  我喜欢梵高在荷兰的这些画,我不断地在说他的憨是多么动人。

  但我无法说服大家,像我这样喜欢梵高早期的东西。

  所以我想到两个人,也许可以跟他对应。一个是德国的女画家珂罗惠支。

  珂罗惠支也是喜欢画穷苦人,富于同情心。但她是一个左翼画家,画的人都在造反。

  凯绥·珂勒惠支(1867—1945)

  在大概一次大战前后非常活跃,鲁迅非常佩服她。最早把她介绍到中国。

  再有一个人是一个中国画家,是我最尊敬的20世纪的一个素描画家,叫王式廓。

  他画过一幅非常著名的画叫《血衣》,但是说实话,《血衣》还是一幅宣传的革命性作品,虽然画得非常憨厚,我也蛮喜欢。

  但是他真正了不起的作品是他为《血衣》画了将近一辈子的素材,画河北、河南、陕西这些老农民。

  他画这些的时候,艺术形态忽然就躲开了,就画出了很多非常耐看的素描。

  我相信中国要论画农民的素描,用西画来画,没有人,到今天没有人超得过他。

  但是这两个左翼画家的命运很不一样,珂罗惠支在世的时候,非常活跃,但是二战以后很快就被忘却,西方美术史根本不把她收进去。

  一直到90年代冷战结束,德国人才发现或者说重新重视我们有过这么一个了不起的画家,把她归入早期的表现主义。

  因为德国最骄傲的是二十世纪初推出了一批表现主义画家。我开始在纽约能够看到珂罗惠支的画册了,80年代我去的时候根本没有她,到处找不到,也没人知道她。

  王式廓情况不一样,王式廓身前就被尊为一等的无产阶级大画家。可是他身后,我相信今天的青年,不太知道他,也不太会喜欢他的画。他正在被逐渐遗忘的过程。

  上回讲到蒋兆和,蒋兆和无疑也是跟珂罗惠支一样,是悲天悯人,具有巨大的同情心、侧隐之心这样的天才。

  但是他们跟梵高比,有一样不一样,就是蒋兆和和珂罗惠支可以算是巧手,尤其是蒋兆和。

  他们非常卓越的技巧,梵高远远不能跟他们比。

  梵高要是活到八九十岁,都画不到蒋兆和那个水准,也画不到珂罗惠支那个水准。

  他妈的,这才是真正的绘画

  可是我每次看到梵高的就是这张画,这张毫无意思的画,就是一个混小子站在海边。

  我心里就会想:他妈的,这才是真正的绘画,这才是真正的艺术。

  我会忘记蒋兆和,我会忘记珂罗惠支,忘记我所喜欢的许多非常了不起的巧手,我会无可奈何。

  将近三十年来,中国的美术学院仓库里头,我相信堆满了上千万张,可能有上亿张考生的初学的作品,都画得很认真,而且有些还画得非常好。

  大家要是能够看到咱们中国大量的考前班,那些示范作品,有些也都是十来岁的孩子画出来的,就打死梵高都画不出来。

  梵高要是拿着1881年到1883年初习的这些画,跑到中国排队考,他估计准考证都拿不到。

  可是我每次看到咱们考前班的这些画,看到考场的这些素描,我就想死,我宁可一辈子不会画画。

  可是我看到梵高早期学画的这些画,我就觉得如果他没有后来巴黎那个阶段,他仍然是梵高,世界会发现他有多了不起。

  你们会说梵高很有名,这是我们被灌输的一个概念,我们能不能忘记这些东西。我们把两种画放在一起看看,都是初学的作品。

  为什么梵高是伟大的艺术品,永恒的艺术品,为什么咱们美术学院的这些素描死路一条,是一场灾难,是反艺术的。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我希望观众也许可以帮我回答。

  来源:看理想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