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绍兴网-绍兴晚报俞颖颖
家里有一件清代两门小木橱,一位广东古董商出了大价钱购买,却被绍兴新昌小伙吕泽斌拒绝了,他说要将小木橱捐给博物馆。“钱可以赚,这承载了家庭记忆、具有纪念意义的东西一旦卖了,以后即便再有钱也找不回了。”昨天,小吕对记者表示,“精神传承比金钱更重要!”
近日的一天,小吕和父亲吕建中一起赶到新昌博物馆,捐献了清代两门小木橱、上世纪30年代的鲁迅《集外集》、30年代的德国精时力牌自鸣钟、50年代的五彩福禄寿瓷茶壶等4件传家宝。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吕建中一家第一次向博物馆捐献老物件了。
“保护山城根脉,留住历史记忆是博物馆的责任,但这项事业需要大家的支持,我们希望有更多人捐献文物、老物件,为新昌留下更多的历史记忆,让后人更了解新昌、热爱新昌。”新昌博物馆有关工作人员表示,这些老物件会收藏在有较好储存、安保条件的库房里,在合适的时候展出。
古董商曾出大价钱购买
8月22日一早,当吕建中父子来到新昌博物馆时,博物馆的保安师傅马上认出了他,因为就在不久前,老吕曾帮一个老伙计到博物馆捐献“传家宝”,老吕自己也捐献了一套《苏东坡全集》。
这次,老吕和儿子小吕一共带来了四件物品。谈起这些老物件,老吕深有感情地说,这都是他的外婆、父母留给他的,每一件都包含一段祖辈的往事。
就拿清代两门小木橱来说,它是其父母幸福婚姻的见证物。即便经历多次搬迁,吕建中都舍不得将其抛弃。
说到这个小木橱,小吕也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这个小木橱差点就被卖了。
一个月前,小吕的母亲考虑到儿子已经长大成人,想攒点钱准备他的婚事,就瞒着父子俩拍了小木橱照片,挂到网上准备出售。没多久,一位广东的古董商看到这张照片,专程赶到新昌,开出大价钱想把小木橱买走。
“他说这是水沉木家具,开的价格很高。”小吕告诉记者。
虽然价格高,但小吕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他告诉母亲,这只小木橱要无偿捐献给博物馆,要求母亲回绝这位商,并撤下照片。为此,母子俩还吵了一架。
小吕说,他一直觉得他们家的故事,就是新昌历史的缩影,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传承祖辈留下的物件,把东西捐给博物馆,为父亲和自己留一处怀旧追思之地,也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它们了解历史。
老物件记录家族历史
在讲到《集外集》和自鸣钟的时候,60岁的老吕眼睛里有了泪光。他回忆说,这两件东西和第一次捐赠的《苏东坡全集》都是上世纪30年代他外婆在上海做工时买的,那座自鸣钟原本还有一把钥匙,只是在多次搬迁中遗失了。
老吕的外婆名叫徐藕花,是新昌城内一户普通人家的女儿,成年后,在父母的安排下,嫁到了分水乡泉窝村(今羽林街道泉清村)的一户地主家中,并生下了两个女儿。
上个世纪30年代初,因实在无法忍受婆婆的欺侮,徐藕花上法院与丈夫离了婚,带着两个女儿去了上海,一边做工养活自己和孩子,一边在夜校里读书识字。就是在那段时间里,徐藕花买了《集外集》、《苏东坡全集》和自鸣钟。
那时,性格刚毅、为人诚恳的徐藕花人缘相当不错,不少在上海做工的新昌人都与她成了朋友。其中,有一位泉窝村的工友,名叫石仲华,是中共地下党员。在一次工人运动后,他遭到了国民党的追捕。为了躲避敌人,石仲华找到徐藕花寻求帮助。
因为自身的遭遇,也因为在夜校中接受了进步思想,冒着被牵连的风险,徐藕花收留了石仲华,并费尽心思将他藏到了其他新昌工友处,使他成功逃过追捕。
抗战时期上海沦陷后,徐藕花带着孩子们回到了新昌,一起带回来的还有《集外集》、《苏东坡全集》和自鸣钟。
再后来,徐藕花将一直陪伴她的三件物品留给了外孙吕建中。虽几次搬家,老吕始终将老物件带在身边。
“博物馆是一个保护老物件、发挥它们价值的好地方,以后展出了,我们自己也还能看到这些东西。”23岁的小吕说,“我们回去还要再看看,还有没有值得保护、传承的老物件可以捐给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