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与“潘趣酒”

2017年10月26日 08:33 深圳政府在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乔治·纳普顿绘制的《第六男爵鲍彻·莱肖像》 乔治·纳普顿绘制的《第六男爵鲍彻·莱肖像》
威廉·贺加斯的讽刺画《摩登的午夜聚会》 威廉·贺加斯的讽刺画《摩登的午夜聚会》

  梁二平

  大约从唐代起,华夏瓷器一路西行,改变了西方世界的餐具格局。至今保存在新加坡海事博物馆中的黑石号出土的古瓷器,可以见证,大唐瓷器已经是一整船一整船地运往印度洋的大宗商品,这些外销瓷器绝大多数是餐具。

  明代瓷器大量进入欧洲市场

  从唐代瓷器到元青花,整洁华贵的瓷盘、瓷碗、瓷罐……极大地改变和影响了西亚人的用餐面貌。在伊斯坦布尔的古皇宫中,收藏着数量可观且保存完好的元青花餐具。皇宫展厅里挂着《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宴请外国使节》细密画,画中的宫廷宴席上已出现了多种瓷器餐具。

  大航海时代,克拉克大帆船将明代瓷器大量运入欧洲市场,使原本以银质餐具为主的欧洲宫廷,转而使用更时尚也更实用的瓷餐具,它大大促进了西餐大餐的奢华与繁复的上菜体系。据说,当时欧洲某些宫廷甚至在中国订制了不重样的上百件套的餐具。几百年来,青花瓷餐具一直是西方高档餐具的象征。

  有意思的是很长时间里,瓷器一直是西方人喜爱的酒具。比如,贝利尼的《诸神的宴会》、委拉斯凯兹的《酒神巴库斯》、维米尔的《老鸨》等,从“神仙”到百姓都选择瓷器为酒具。酒具的形态,甚至还引发了新的饮酒风尚。这里就说说影响了几代人的“潘趣”之风。

  五种原料调出“潘趣酒”

  先将时光之钟调至17世纪,再将空间位置调至印度洋。一艘东印度公司的商船正航行在大洋之上,船员们找出一个脸盆大的中国瓷碗,先在大碗中倒入塔菲亚酒(由甘蔗汁制成的廉价朗姆酒),而后加入糖、果汁、肉桂,还有茶叶,一盆“潘趣酒”就制成了。实际上“Panch”在印度语中,就是“五”的意思。“潘趣酒”最初就是用这五种原料调出的奇特饮料。

  这种调酒法和用酒勺喝酒的方法,17世纪初,先是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水手中流行,后来传入了英格兰,成为一种饮酒时尚。不妨来看一看威廉·贺加斯1732年创作的《摩登的午夜聚会》,画面中央是一只脸盆大的瓷碗,这种瓷碗最初都是中国制造,或从中国订制的,喝酒时,或用长勺,或用酒杯,你一勺、我一杯地自斟自引。虽然,“潘趣酒”是度数不高的果酒,但喝多了也醉得不轻。瞧瞧画上的这些绅士,身边的小酒瓶子已在墙角堆成小山,戴着假发,或抛掉了假发的绅士们,已经东倒西歪,地上倒着一个醉鬼……

  威廉·贺加斯是英格兰著名讽刺画家,他的讽刺画看上去,不那么像世界名画,而实际上,这些画在当时真的很有名。比如,他的《一个浪子的成长史》《婚姻的流行模式》,就不断被盗版使用;他的《摩登的午夜聚会》也不断被仿制,特别是画中倒在地上的醉鬼形象,被许多讽刺“潘趣”现象的画所采用。面对肆无忌惮的盗版与模仿,贺加斯跑到国会去抗议和游说,最终促成《雕刻版权法案》(又被称为“贺加斯法案”)的诞生。这个法案在1735年变为了法律。这是英格兰首个保护画作品版权的法律,也是首个承认单一艺术家著作权的法律。

  《第六男爵鲍彻·莱肖像》中的“潘趣碗”

  如果在这幅画中还看不太清楚“潘趣碗”的样子,那么,可以再看一幅英格兰肖像画家乔治·纳普顿1744年绘制的《第六男爵鲍彻·莱肖像》。这幅画描绘了鲍彻·莱正在一条海上服役的船上,一手捧着巨大的“潘趣碗”,一手拿着长长的酒勺。这只大瓷碗有着清康乾“广彩”瓷器的华贵特色,在碗边上题写着不知是按来样要求烧制的诗句,还是画家根据画意的需要,自己添上去的诗句。它出自古罗马诗人贺拉斯《颂歌集》最后一行诗句,意思是“在适合的时机表现得很愚蠢是甜蜜的”。

  几百年来,“潘趣酒”配方不断改良,变为一种聚会上常见的水果鸡尾酒;酒具也由瓷碗或盆,改为玻璃大碗和若干个酒杯;“潘趣”这个名字,一直没有改变,英国人爱喝酒的习性,也一直没有改变。2013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选出“世界上最爱喝酒的十个国家”,英国排在第一位。

  最后说一下,东瓷西传(也包括东传)的结局。

  18世纪中期,德、法、英等国仿制中国瓷器的产品,已形成各自的风格,呈现出与中国瓷器竞争的态势。欧洲市场开始排斥和限制中国瓷器采购。从19世纪开始,英国韦奇伍德瓷、法国塞夫勒瓷、德国麦森瓷、荷兰代尔夫特蓝陶……风起云涌,工业化的西方瓷器,与农业化的中国瓷器,很快分出了高下。此外,日本的伊万里、九谷烧,还有高丽名窑也发展壮大起来。中国瓷器在东、西方“千年一统”的局面,遂被改变。

  来源:深圳晚报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瓷器英格兰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