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博物馆”里的旧时光

2018年01月17日 14:10 新浪天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镜箱式相机、老钟表、“三转一响”、上世纪的结婚证……寻常巷陌里还珍藏着旧时光。日前,记者走进位于遵化市堡子店镇的一家“民间博物馆”,探访收藏的老物件。

  “民间博物馆”的主人窄仕宏是遵化市石门镇人,在堡子店镇经营着一家板栗机械加工厂,上学时学习机械专业的他始终对机器零部件组装非常感兴趣。从年过半百时收藏第一个录音机开始,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十几年间,把自己厂子的仓库堆积成了“博物馆”:300多块老钟表、100多辆“二八”自行车、近100台老照相机、50多台老电视机……大大小小的物件存放着几千件。

  跟随记者的脚步,这些旧时光里的老物件是否能勾起您回溯往昔的记忆?

  一瞬定格

图为窄仕宏和他收藏的上世纪50年代的镜箱照相机。图为窄仕宏和他收藏的上世纪50年代的镜箱照相机。

  手机、数码相机、硬盘、云端……在这个随手即拍的年代,拍摄和留存都太过轻而易举。然而在上个世纪,对于很多人来说,录像和拍照都是极为难得的事情,被赋予了重大的意义和满满的仪式感。

  “影像的意义在于变一瞬间为永恒,而记录影像的工具也算是时代变迁的见证吧!”窄仕宏说。

  一段时光

图为窄仕宏收藏的各种钟表。图为窄仕宏收藏的各种钟表。

  窄仕宏收藏了300多块老钟表,这些钟表大多都是上世纪初大户人家的进口货。窄仕宏回忆说,这些老钟表刚收回来时很多都不能走了,喜欢钻研机械的他就像对待孩子一样精心地擦洗、拆装,赋予了一个个老钟表新生。重新听到滴答的声音,是他最高兴的事。

  在窄仕宏心中,钟表是活的艺术品,如人生一样不停地运动。它们身份的变化,也代表了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留下让后人寻味的时光。

  一次骑行

图为自行车的“发电鼓”。图为自行车的“发电鼓”。

  凤凰、永久、飞鸽……这些自行车品牌对于20岁以下的唐山人来说,听起来可能会感到陌生。但是您知道吗?这些自行车在几十年前可谓价格不菲,那时候家里有辆“二八”自行车就相当于现在有辆小轿车呢,可是新人结婚时的“标配”。

  当年的国产自行车三大品牌,虽已渐渐淡出潮流的浪尖,但那坚实的大梁和后座,却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与欢笑。窄仕宏收藏的近100辆老自行车,在他眼里都是宝贝。为了让这些锈迹斑斑的自行车重获新生,他自己动手制作工具,对破损处进行修复,让一辆辆经历风雨沧桑的老自行车不仅能看,还能骑。

  窄仕宏特意指给记者看,一辆自行车的后轮旁边有个“自摩电”,行内称“发电鼓”,是用来给自行车前灯发电照明用的。“这个车灯用了几十年了,现在依旧能亮。”窄仕宏不禁感慨。

  一帧影像

图为早期有8个频道的14英寸彩电。图为早期有8个频道的14英寸彩电。

  电视机是上世纪80年代非常有影响力的老物件。那时候谁家要是有台黑白电视机绝对是三里五村的大户,看电视就像看电影,一台电视机前往往会围个二三十人。即使是经典的信号测试图、没有信号时的沙沙作响和闪烁雪花,在娱乐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也能吸引左邻右舍小朋友的围观。

  如今,“大脑袋”早已被液晶屏所取代。窄仕宏说,老电视早已不再沙沙作响,开机后还见白白的满屏雪花,但那时代的印记,一直都在。

  一种信仰

图为印有“毛主席语录”的茶壶。图为印有“毛主席语录”的茶壶。

  在窄仕宏厂子的仓库里,记者还见到了一件件饱含着时代记忆和生活气息的物件:伴随一代人走过流金岁月的收音机、昏黄灯光下哒哒哒响到深夜的缝纫机、存取数额只有几毛钱的老存折、晚饭后聚拢了全家人的煤油灯,还有形色各异的香烟皮、糖果纸、小人书、铁皮盒……

  “上世纪的人们,心里都有一种信仰,骨子里透着一股精气神。如今这些都化作时代的印记,定格了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窄仕宏说,他从唐山、北京、天津等地的旧货市场以及网上淘得这些心仪的物件,每一个都凝聚着那个时代人们的智慧,大多数东西已经很难再找到了。正因如此,他才更加执着地收藏起来,“好歹让后代知道老一辈人当初都是如何生活的!”

  曾经也有外地的玩家出高价想买他的一辆自行车,可是窄仕宏坚决不卖:“我就是图一个乐,自己并不靠收藏来养家糊口,这个和钱没关系!”采访最后,窄仕宏说他将来最大的愿望是建一个乡村历史馆。

  记者 晓悦 通讯员 王双利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