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3月2日电(记者 宋宇晟)正月十五前几天,微博上流传的一组照片成功地引起了一众网友的注意,被网友认为“成功复制了唐俑”。不仅如此,这组图片还被西安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文化机构转发。这,是一组什么样的图片?

这是一组“唐代仕女吃汤圆”的图片,共9张。记者注意到,图片中的模特穿上了仿唐代的服饰,妆容也颇有唐代仕女的特点,身材丰腴,表情有趣,再配上元宵,形成一组图片。
记者在微博上看到,截至1日,这组“唐代仕女吃汤圆”的图片收获千余条评论,超过四千次转发。对此,网友大多能领会图片模仿唐俑的扮相。不少网友留言称这组图“太可爱了”;也有人觉得图片“成功复制了唐俑”,有网友留言称图片中的模特可以列为“大唐小姐”评选十强选手之一了。
还有网友为这组图片配上了文字。






为什么要创作这组图?记者日前采访了图片中的模特敖珞珈。
她告诉记者,这组“唐代仕女吃汤圆”的图片并不是自己参与创作的第一组“唐代仕女”照片。

记者注意到,更早的一组照片2月13日发布在微博上,也是类似的风格。其中的几张几乎完全复制了唐俑的形态,由于发布时间在春节前,另外几张还加入了红包的元素。

敖珞珈坦言,最初拍这组图其实是“巧合”。
“我的身份是一个汉服商家。因为我胖嘛,之前一直想做大码的汉服。”敖珞珈觉得,任何服装都是给人穿的。“既然大码服装在淘宝卖得这样好,汉服为什么不可以有?”
“但是朋友并不看好,团队内部也觉得市场份额太小,放弃了大码汉服的计划。”不过因为“样衣已经做好”,敖珞珈还是决定拍一组“大码汉服照”。

在敖珞珈看来,拍摄过程相当流畅。“我自己做汉服已经是第6年了,有自己生产线和团队,很多细节已经学习了蛮久,而我本身也有10余年的插画经历,所以设计方面几乎是一拍即合、一气呵成。”
因此,虽然并没有特意考证照片中的妆容、服饰是否符合唐代历史,但大多数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些照片是在模仿唐代风格。

敖珞珈告诉记者,事实上,不管是妆容还是服饰的质感,团队都参考了唐俑的风格,同时也有创新。“图案细节我们有加工,一方面我们很难看清楚唐俑细节,一方面做汉服的商家其实蛮多,我们不想过于雷同。”她说。
至于为什么自己亲自上阵做模特,敖珞珈说,是“因为身边除了自己真没别的‘胖胖’”。“既然选择自己当模特,我就准备好把自己最胖的一面坦然的展现给大家。”

照片发布到微博后,不仅收获了一波好评,西安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不少文化机构也转发了这些图片。

对于这些文化机构而言,“让文物活起来”是个永恒的话题。敖珞珈觉得,这其实就是“让文化活跃起来”。“就是要拉近我们和历史的距离,不要隔着玻璃冷冰冰地看着,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也许不是每个人都会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更多的人会觉得有心无力。其实不是的,哪怕您只是每天在用筷子,那也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只是幸运地知道得更多一点点。元宵节不只是吃汤圆、中秋节不只是月饼,端午不只有粽子……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希望通过我们一个个‘小幽默’,让大家知道传统文化有很可爱很有温度的一面。” 敖珞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