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一档大热节目《国家宝藏》,让平日里人气不旺的博物馆成为瞩目的焦点。那些或精美或古朴,或小巧或宏大的国宝,身披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荣耀,走出博物馆展柜,走进万户千家。
故宫博物院当仁不让,在节目的第一期出场。这个在皇宫里开设的博物院,1925年正式成立,藏有186万余件文物。而故宫,作为现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本身也是一件无价国宝。

在惊叹之余,隔着屏幕的注视总是失了些真实。即使亲至现场,想与文物们来个“近距离接触”,对它们内蕴的历史文化的不了解,也总阻碍着我们和博物馆的交流,一天半天的游览仿佛走马观花。

只有我们先了解文物,文物才能更亲近我们。如何让文物真正成为带我们穿梭历史的时光机?先来测测自己文物的了解程度吧。
《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北宋年间,宋徽宗宫廷画师王希孟所作,全卷展开长达11.91米,是一幅国宝级别的青绿山水画。

寥寥数言的介绍,要是以前的我,也许已经心满意足,可以拍照一圈后转身观看下一件藏品。
可看了下面几个问题,我不得不承认,是在下输了:
《千里江山图》作画者王希孟,
在开始创作这幅传世名画时,只有
A:18岁
B:19岁
C:20岁
D:21岁
《千里江山图》中,给渔夫等人物上的白色,
使用的是以下哪种物质作为颜料?
A:方解石
B:高岭土
C:砗磲
D:石灰岩
《千里江山图》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其中绿色的调制使用的是哪种矿物?
A:碧玉
B:孔雀石
C:天河石
D:玛瑙

一幅近12米长的画卷,从纸墨到颜料,均是顶级,细细拆分品鉴,方能看出其中的无穷匠心。
而隐藏在这幅画卷后的,更是一个朝代的兴衰与心酸。
《千里江山图》是在宋徽宗赵佶在位时期完成的。画卷咫尺,囊括大宋千里江山,画幅绵延不绝,江山万世流传。而寄托画卷之上的盛世愿望,却在十几年之后破灭。
宋徽宗书画双绝,自创“瘦金体”,亲自教导王希孟作画,可才华横溢的他,“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徽宗在位期间,重用奸臣、吏治腐败、起义不断爆发,在这样的情况下,金军一路攻破北宋都城汴京。
靖康之难让宋徽宗沦为阶下囚,北宋也就此迎来灭亡的命运。迁往临安的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千里江山遽然失却;与之相对,“残山剩水”成了南宋山水画的代表风格,“一角”与“半边”的小景取代宏大景观,成为新的审美情趣。
《千里江山图》仍在,换不回千里江山。
黑墨勾山石,青绿施重彩
咫尺有千里,细看有生趣

乾隆各种釉彩大瓶
被尊称为“瓷母”的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如今作为故宫文华殿(陶瓷馆)的镇馆之宝,向人们展出。
在上《国家宝藏》前,它也一度成为网红,是网友们吐槽乾隆“农家乐”审美的绝佳例证——颜色复杂混搭、花纹艳丽、器型巨大。。。。。。

可不得不说的是,吐槽也要依据事实,不然乾隆可是要委屈的。网上流传的许多农家乐瓷母图片并不真实,故宫志愿者张甡就曾因此发布微博辟谣——真正的瓷母并没有那么丑!


虽然这个辟谣微博已经发布好几个月,但我还是看到有许多吐槽乾隆审美的文章仍在使用错误图片,果然“传谣一时爽,辟谣跑断腿”。
如何证明自己真的能有理有据地吐槽乾隆?来看看下面几道题你能不能答对吧:
“瓷母”底部的青花缠枝莲,
仿的是明朝的什么风格?
A:永宣风格
B:成弘风格
C:嘉万风格
D:元末风格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共有多少种釉彩?
A:10
B:11
C:16
D:17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是官窑瓷器中器型最大、釉彩种类最多(从宋代到清代17种)、工艺最复杂的瓷器。可以说,像这种融合17种需要不同温度烧制的釉彩的瓷器,能诞生在这世上,本身就已经是个奇迹。
仔细看来,各种釉彩大瓶颜色确实混搭,但外表光滑的釉质让它不显刺目,依然流露出瓷器温润的风格。瓶身上的图案也十分精致,寓意吉祥。

说到底,乾隆在位时,大清正值盛世,像这种炫技混搭的风格,又何尝不是国泰民安的独家体现呢?

《国家宝藏》已经完结,博物馆也有闭馆时间,离开屏幕和现实中的藏品,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接触文物呢?
当然是‘我最在行’最新推出的‘博物馆’擂台了!

青铜、玉器、字画、雕塑、传统建筑、服饰、考古知识。。。。。。这些,‘我最在行’‘博物馆’擂台都有涉及,“器物载匠心,历久而弥珍”,喜爱文博知识与古文化的你,一定能在‘博物馆’擂台大展身手,收获知识与荣誉。
同样,‘我最在行’‘博物馆’擂台也欢迎各位文博爱好者把它当成一个科普知识的平台,提供擅长领域的题目,向大家传递你心爱的文物背后的故事。

‘我最在行’‘博物馆’擂台,期待你的到来!
来源:果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