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老人收藏数万件艺术品 家中如一座“博物馆”

2018年03月20日 10:31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49

  从遥远的少年时代到白发苍苍的耄耋之年,85岁的倪宝诚几乎将毕生的心血都献给了民间美术事业。无论这辈子遇到过何种挫折、误解或诱惑,他都始终不改其志,数十年如一日。而今日的他,虽银丝白发、弯腰驼背,但依旧眼神坚定、思维清晰,眉宇间卓尔不群的书卷气、博识而逻辑周密的谈吐,是岁月给他最好的馈赠。

  倪宝诚和老伴儿一起租住在一套两居室中。不大的屋子里,摆满了他从各地淘回来的民间艺术品。这些来自深山老林、普通乡村抑或田间地头的各种泥泥狗、剪纸、版画、布老虎。。。。。。让这间不大的屋子,看起来好似一间小型博物馆。

  “我收藏的泥泥狗可以展一个四千米的大厅,剪纸展开了可以放两千米的大厅,依次类推。只要涉及到中原的民间工艺,我应有尽有。”倪宝诚先后填满过三个不同大小的展览厅。“这些东西都是我花钱买来的,几十年前一块钱就能买一箩筐。”买回的东西再做研究,写文章,让更多的人了解民间艺术。

  在河南省群众艺术馆工作时期,倪宝诚结识了大量朴实的民间艺人。而为了传承民间艺术文化,他也在工作之余教授了很多学生。“艺人都亲切的称他倪老师,由此家里也多了艺人们为感谢他送来的高粱面、花生、粉条之类的农副产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搞不明白,我们家里怎么那么多穷亲戚。还有,我姥爷到底是干什么工作的?”倪宝诚的外孙女倪珉子在“我可爱可敬的姥爷”文章内说到。

  其学生刘玉伟是一名面塑师,为了更好地让他了解人体的肌肉与骨骼,冬天的倪宝诚脱了上衣盘腿而坐,让学生观察他的身体,感受一位经历了岁月沧桑的老人的身体究竟是何模样。看到这个小小的塑像时,倪宝诚对老伴儿苦笑说:“原来我都老成这个样子了,看来是真的老了。”

  1958年,倪宝诚去新乡辉县最高的深山中去寻找民间艺人。一位可爱的老人为他做了这双鞋,六十年过去了,这双鞋依旧完整如新。“每当看到这双鞋,我就会想起我的母亲。所以这双鞋我舍不得穿,将来我要把它当作宝贝传给我的后代。”

  如今的倪宝诚,每日生活都需要依靠药物来维持支撑。他希望自己还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为民间艺术事业多贡献一点点力量。回首此生,他自认是一个称职的省文化馆干部,是几十年坚守捍卫民族传统文化的战士。他不遗余力作出的每一份努力,都是为了传统民族文化的流传与传承。

  拍摄当天,恰遇到医院的护士来给倪宝诚擦洗助听器。年纪大了,身体的诸多器官都渐渐进入退化阶段,老花镜和助听器成了他随身必带之物,但这些不便并不影响老先生对生活对事业的热情与追求。

  倪宝诚老人表示,他擅长美术、书法,但这些他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全靠自己参考大师和前辈们的经验自学而成。在国内研究民间美术的圈子里,他的名号几乎无人不晓。也是因为如此,慕名来找他写字的人延绵不绝。从前他都是免费写,别人张了口,他都会尽量满足。

  但及至暮年,身体状态越来越不好,每写一批字,他都要吃四片治疗癫痫的药才能让手不抖,写完后持续的药劲会让他昏睡两天,整个过程非常痛苦。“以前答应的我都会全部写完,但以后再找我写我就会收取一定的报酬,用以偿还我这些年出版书籍、购买艺术品所欠下的贷款。我觉得这不是自私,我不想等到我不在了还给家人留下未还完的债。”

  人的一生,有人为财所困,有人为名纷争,有人为利奔走,也有人为情而迷。。。。。。最终,全在于自己的选择。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倪宝诚此生的付出与坚守太过于“痴傻”,即便拥有成千上万件传统民间艺术工艺品又有何用?但我们这个时代最缺的,或许正是这种赤子之心。而这世上让人们感到有趣、温暖的,恰恰是这些看似无用之物。比如音乐、比如画画、比如艺术。

来源:大豫网来源:大豫网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收藏博物馆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