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夹藏于不同地层里的化石,不仅记录了它本身的生存活动历史,而且更能显示出地层的“年龄”,成为人类开启地球这一座“迷宫”的“钥匙”。它们是研究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各种学科的依据和突破口。
古生物化石除了它的科学研究价值以外,在大众收藏者们看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观赏性。
如图1,似为一幅名为“挣扎”的水墨画,两个形态各异的怪兽跃然于岩石之上,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由突发事件引起死亡的情景。一个惊恐万分缩成一团,一个茫然不知顷刻毙命,无可奈何地静等发落。面临不可抗拒的大自然灭顶之灾,真实反映了它们面对死亡的种种表现,其场面悲怆,其形象令人悲悯。
这是一幅多么震撼的画面,从而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
其实,它不是一幅画,而是真实的一种珍稀的贵州龙化石,它真实地再现了两亿多年前那一场地球的灾难。
因此,除了它珍贵的科学价值,还具有了非常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如图2之石板,石质温润如玉,但石纹酷似秋后残荷,梗茎纵横交错,偶有残叶生在荷梗之上,恰似一幅残荷秋趣图,观其画面仿佛秋风寒切,残荷被雨,意趣深长。
实际上,它是形成于4.8亿年以前的一种高等无脊椎的棘皮动物海百合化石。观之如赏八大山人的《荷池双鸟图》。
如图3,是一幅幅天然成趣的“鱼趣图”。有的鱼静卧不动,有的鱼追逐嬉戏,有的鱼在穿梭游荡,你不要以为这是古人的画幅,实际上它是生活在1.5亿年前的中生代晚期的狼鳍鱼化石。图4的两条鱼更是显得栩栩如生,而图5中的螃蟹化石,更像齐白石一幅精心的画作。
如图6,四、五亿年前头足类的震旦角石质地坚硬,个体硕大,因此具有很好的观赏性。
有一些阳版和阴版同时存在,能够反映整体面貌的化石,较珍贵,观赏性也较好,如图7等。而一些很难形成化石的动物化石,也会显得弥足珍贵,如图8的蜻蜓化石等。
收藏化石也应注意:国家明令“禁止私人开采、收集”的化石,不能收藏。体量“过于庞大”、居室不便陈列的化石,也不宜收藏。
历史的沧桑并不都是写在教科书里的,还有一种沧桑保留在久经岁月的磨损、大自然的洗炼而残存的化石上,读这种沧桑远比教科书更加直观也更加能映入人们的心田。
它们记录着宇宙的演化历程,渗透着大自然的沧桑巨变,引起我们无穷的联想、探究和感叹。它们跨越了漫长的时代,仿佛在述说着我们地球的演变。而更令人感叹的是,大自然用它的画笔涂抹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卷。
收藏它们,就是收藏了意境、知识和沧桑。
来源:收藏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