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记忆里的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是什么样子的?一袭红裙、泪眼婆娑,浑身写满了爱情的模样吗?看看她接下来的创作计划,这个形象恐怕要彻底颠覆了。

2020年,位于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将举办一场阿布拉莫维奇的大型回顾展,到时她会放一个大招——用100万伏电压给自己充电,只为了能让指尖的电荷隔空熄灭一根蜡烛。

据说,这位今年已经71岁的行为艺术“教母”正在与一家名为“Factum Arte”的艺术科技工作室进行合作,努力让这场行为艺术成为现实。
阿布拉莫维奇的名字太长了,以下简称阿布。
据《泰晤士报》的报道,阿布的这个行为艺术的想法,其实灵感来源于19世纪的“Kirlian”摄影技术。
“Kirlian”是前苏联的一位电气技师,名叫谢苗·达维多维奇·基尔里安(Semyon Davidovich Kirlian)。

1937年,他在修理一台电疗器械时意外发现自己的一只手和器械上的一只覆盖着玻璃的电极之间发生了火花放电。出于好奇,他就想探究一下,发生在手掌周围的火花是否会在照相的底片上记录下来。基尔里安的首次试验灼伤了自己,但也真的给自己的一只手拍出了辉光环绕的照片。

后来,这种基于电晕放电现象的摄影技术就被命名为“基尔里安摄影术”,原理就是在高压电下,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都会在感光乳胶上感光,产生辉光环绕的现象。
神秘学上,常用这种摄影术来佐证灵魂不灭。这可能也解释了年逾七旬的阿布为啥要这么拼命、不惜以身试电完成作品了。毕竟,到2020年,阿布可就是73岁了。

阿布这场要身体过电100万伏的展览将于2020年举办,但是具体开幕时间还没有确定。展览的另外一个看点是,这是皇家艺术学院创立250年历史以来第一次为在世女性艺术家举办个展。
2017年在皇家艺术学院的晚宴上,阿布这样说道:
“在走廊里徘徊的睾丸激素的气味将会被传播出去,剩下的就是没有性别的艺术的能量。雌激素的气味会在大厅里流动。”

那么,Factum Arte究竟是一家什么类型的公司呢?
公司位于马德里、伦敦和米兰三地,由一群艺术家、技师等构成,致力于“数字化中介”(digital mediation),提供的服务大体有四种:记录、加工、输出(比如3D打印)、实验和技术。主要的业务大体上可能就是当代艺术家创作作品的时候提供相应的技术方法。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他们所拥有的记录和输出等数字化技术也是关键。

他们不仅与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马可·奎恩(Marc Quinn)等艺术家合作,还与卢浮宫、大英博物馆、普拉多博物馆等世界级博物馆、机构有过很多项目合作。2017年,日本艺术家森万里子(Mariko Mori)在纽约Sean Kelly画廊的个展作品“Ekpyrotic String VI。 2017”就是最近的例子。
But,那可是100万伏电压啊,不是100伏,她要自己给自己注射电击吗?电压是同时注入,还是逐渐加强呢?她是使用泰瑟枪(能产生强大电流的警用武器),还是其他更复杂的什么工具?网友们的关心也是面面俱到。
不止如此,据说为了配合这个行为作品,阿布女士还计划了一个系列,比如一个灌满眼泪的玻璃桌子,一个灌满血液的玻璃喷泉。但也有媒体称,这个灌了血的喷泉可能实现不了了,不知道这是幸运,还是不幸。
根据她的合作伙伴、Factum Arte公司的创始人亚当·勒维(Adam Lowe)解释称:“如果正确充电,从手指流出来的电流能够熄灭一根离你一米远的蜡烛。”
“当然了,我们不会鲁莽地、不计后果地使用技术。她的表演非常极端,很多曾经做过的事情要比这危险多了。”
这一点,勒维倒是没有说错。
这位现年71岁的塞尔维亚艺术家以其作品具有强烈的冲击力而闻名,同时也考验着她自己的耐力和根深蒂固的创伤。最有名的就是70年代初期的“韵律”系列。

1973年,第一场行为表演“韵律10”,她摆放出20把式样不同的短刀,按顺序取出一把飞快地在指缝间用力剁下去而尽量不伤到任何手指。
1974年,“韵律5”,阿布在场地中央放置了一颗用煤油浸泡过的木质五角星,她站在点燃的五角星外,剪下自己的手指甲、脚趾甲与头发投入火中。她在自己的腹部亦刻上了一只五角星,表演快结束时,她跳入熊熊燃烧的五角星内躺下,结果却很快因缺氧失去知觉而被观众救助。
同年,“韵律2”,她先吞下一片治疗肌肉紧张症的药片,然后长达数小时保持同一姿势。由於玛丽娜的身体是健康的,吃下药片厚,她的身体开始出现剧烈反应,她感受到了身体的痉挛和一些不由自主的举动。
后来的“韵律0”更加残酷,意义和影响也更加深远,不仅体现在艺术理论界,更是人类学、伦理学、群体生态学、行为心理学等学科的经典范本。

她在房间贴出告示,准许观众随意挑选桌上的72种物件与艺术家进行强迫性身体接触。在这72件物品中,有玫瑰、蜂蜜等令人愉快的东西,也有剪刀、匕首、十字弓、灌肠器等危险性的器具,其中甚至有一把装有一颗子弹的手枪。在整个表演过程中,玛丽娜把自己麻醉后静坐,让观众掌握所有权力。表演历时6小时,有人在她身上划下伤口,有人将玫瑰猛然刺入到她腹中,有位观众甚至拿起那上了一颗子弹的手枪,放入她的嘴里,意欲扣下扳机, 直到另一位观众惊恐不已地将手枪夺走。麻醉结束后,玛丽娜从椅子上站起,带着累累伤痕,双目含泪,她缓缓走向观众,用目光对他们进行无声的控诉。

1976年,阿布拉莫维奇在阿姆斯特丹结识了同为艺术家的乌雷。两人开始合作实施一系列与性别意义和时空观念有关的双人表演作品。在表演“死亡的自我”时,两人将嘴巴对在一起,互相吸入对方呼出的气体,17分钟后他们的肺里充满了二氧化碳,都倒在地板上昏迷不醒。

1977年二人合作的《无量之物》。阿布拉莫维奇和乌雷两个人裸体站在意大利波洛尼亚一家画廊的入口处,观众只能通过他们之间的狭小空间进入博物馆里。唯一可以自己决定的是,观众想面对裸体的乌雷还是裸体的阿布拉莫维奇。


1988年,阿布拉莫维奇和乌雷来到中国,合作了他们的最后一件共同作品《情人—长城》,从此两人分道扬镳。

2010年,阿布拉莫维奇在纽约MoMA表演了一场名为“The Artist is Present”的展览——她在MoMA静坐了716个小时岿然不动,接受了与1500个陌生人的对视,但当一个男人出现时,原本雕塑一样的阿布拉莫维奇突然流泪,这个人就是乌雷,而记录这个行为艺术作品的视频当时在YouTube上的播放次数瞬间就达到了几百万。2015年末,阿布被曾经的灵魂伴侣乌雷起诉。

2016年开始,即将跨进70岁的阿布似乎想要总结自己:一边在希腊开展新项目,培养新一代的行为艺术家;另一边又传言希望在2017年首次在中国大陆举办个展。到了2016年底,她的新纪录片《玛丽娜:巴西幻之旅》好像成了她的影像回忆录。

2017年2月,70岁的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欧洲的首场大型回顾展亮相瑞典斯德哥尔摩当代美术馆。是的,回顾展。2018年3月,71岁的阿布玩起了VR技术,创作的VR游戏《升高》(Rising)在香港展出。

阿布将自己的半身浸没在水中,游戏玩家与她的手相触,便会被带入冰川融化、浪涛袭来的南极景观,然后选择以行动拯救自然环境和将被淹没的艺术家,或是毫无作为地任凭两者毁灭。阿布说:“近92%的电子游戏采取暴力主题,而我希望能够激起一些积极的态度。”
最后,用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话做个结尾:
“我今年71岁了,已经是生命的最后阶段了,我意识到应该做出一些转变。我觉得人之将死的时候,不是去往黑暗,而是迎来光明。我们要尝试创造的,是一种让自己消失在光明中的方法。”
来源: 雅昌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