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旅游标志名称到底叫啥?甘肃省文物局提倡称作“铜奔马”
“马超龙雀”、“马踏飞燕”、“铜奔马”……中国旅游标志的名称到底是什么,近日引起了争论。
5月19日,新华社发布题为《记者手记:“马超龙雀真名在此,中国旅游标志名称别再乱叫”》的文章。
中国旅游标志名称别再叫乱这是1983年12月5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刊登了“马超龙雀”被定为我国旅游图形标志的消息(2017年7月7日拍摄)。 新华社 资料图
文章开篇即配以图片并指出:“1983年12月5日《人民日报》第二版刊登了‘马超龙雀’被定为我国旅游图形标志的消息。”
文章还写道,声名赫赫的中国旅游标志,长期以来却为一个名字所扰。“马超龙雀”“马踏飞燕”“铜奔马”“天马”“飞马”“铜鹔鹴马”……这个极其重要的标志物的称谓被杂乱混用,甚至用错误名称。文物部门多用“铜奔马”,旅游部门一般沿用社会惯用的“马踏飞燕”称谓,当年官方文件确定的“马超龙雀”的标准说法反而难觅踪影。
然而,使用“马超龙雀”这一名称,依然引来质疑。
6月5日,甘肃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马玉萍在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铜奔马’一名已经使用了近50年,并被国际国内认可和接受,是享誉世界的明星文物,其名称不宜轻易改动。”
“天马半汉,龙雀蟠蜿”
据新华社文章,最早提出“马超龙雀”这一名称的文化学者牛龙菲告诉记者,他根据西汉张衡《东京赋》“天马半汉,龙雀蟠蜿”的文献资料,将其命名为“超越风神龙雀之行空天马”,简称“天马龙雀”或“马超龙雀”,意为行空天马漫步神游星汉银河,风神龙雀蟠蜿蜷曲回首惊视。
牛龙菲说,此无翼而飞的行空天马以及中国神话中的嫦娥、飞天,有别于西方神话中的有翼天使、有翼飞马,不必扑打双翼,即可随心所欲遨游天际,完美体现了庄子“逍遥游”的理想,是一种高度自由的、超越一切外在束缚的境界。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教授把多勋在新华社记者的采访中表示,作为中国旅游标志,“马超龙雀”是规范定义,寓意着中国旅游腾飞、跨越和超越发展之义,对中国旅游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它还象征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寓意中国文化在当代全球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体量和位置。
有趣的是,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认为,“马超龙雀”的说法,学界不认可。
根据每日甘肃网的报道,在6月5日举行的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新闻发布会上,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表示,“铜奔马作为我国古代艺术珍品,备受社会关注,许多专家、文化学者为其取了很多名字,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有‘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两个名称,‘马踏飞燕’最早是由原甘肃省文化局文物科科长王毅同志命名的,并因得到郭沫若同志的认可而得到广泛使用;‘马超龙雀’名称主要是采用学者牛龙菲的说法,但是学界多不认可。”
档案名称:“铜奔马”
“马超龙雀”来源于西汉张衡《东京赋》里的文献资料,那么“铜奔马”又从何而来呢?
据每日甘肃网报道,马玉萍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件文物作为文物入藏甘肃省博物馆时,按照博物馆工作规范,对其进行了建档立卡、编目登记入库。根据文物定名规范,结合其质地、形态、性质用途,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将这件文物命名为“铜奔马”。
马玉萍还指出,1971年,郭沫若同志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时,认为铜奔马的价值非常高,并推荐参加在故宫武英殿举办的全国文革出土文物展,在当时的送京文物档案中名称亦为“铜奔马”。在北京展出后,铜奔马还相继在欧美多个国家展出,名称均为“铜奔马”。
1996年,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在对文物名称审核时,认为“铜奔马”定名规范,并将其鉴定确认为一级甲等(国宝)文物。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1969年以来,各级政府、部门、单位所有正式文件中均使用“铜奔马”这一名称,没使用过第二个名称。
此外,马玉萍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文物的命名也是一个学术问题,现有的“铜奔马”名称不影响社会各界对它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至于民间如何称呼某件文物,都是允许的,社会各方均可参与研究、各抒己见,这样既可以为收藏单位准确命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也有利于深入挖掘揭示文物价值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