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古玩买卖那些斗心眼趣事

2019年05月27日 09:11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民国时候,曾经有过一桩关于古钱的案子,

  此案时间地点人名都欠奉,真实性或有存疑,但肯定有本可据,乃至一时轰传。

  其特别之处,不在造假技术有多么高明,

  而在布局玩弄人心,其中意味,一直到现在仍颇值玩味。

  这案子又称开元通宝案。

  开元通宝是唐代古钱,铸造量很大,留存后世甚多,所以在市面上价格不高,收藏家大多只买上两三枚玩赏,不算奇珍。

  市面上几乎没有假开元通宝,因为此物价贱,花力气制造赝品利润太低,不值当,所以很少有人会去认真辨别其真伪。

  到了民国之时,终于有一人觉察到这个空子,想出了一条生财妙计。

  此人姓名来历俱无可考,暂以某甲称之。

  某甲在起案之初,模仿古制,开模铸造了数千枚“开元通宝”——和开元通宝真品相比,他的假钱故意让“元”字短去一钩。

  铸得假钱之后,他将一部分假钱运到陕西混在真钱里低价出售。

  然后某甲奔赴西安,打扮得西装革履,自称上海某洋行亲任代表,

  所到之处租用豪车,用度奢华,动辄包下茶馆,打赏名伶,住顶级套房,总之一定大张声势。

  不过数日,当地人都知道从上海来了一位与洋人称兄道弟的豪商,心中无不凛然,存了敬畏之心。

  气势做足,某甲便在当地登报,四处贴出告示,说久闻这里是开元通宝的产地,这次携带大笔资金,专为搜集开元通宝而来,高价求购。

  告示上又特别说明,他要收的开元通宝,不是普通的,而是错钱。

  此一版钱在铸造之时,因为工匠操作不当心,模具被铜液冲开,导致元字缺钩,铸成错钱。

  告示一出,当地人全都坐不住了,各自回家,去查自己家有无这种错钱,还有人在市面上四处打听,意图收购。

  结果大家一查,发现前一段时间还真收购过这种缺钩的“开元通宝”,大喜过望,欢天喜地送到某甲所住旅店。

  某甲照单全付,出钱十分慷慨。

  有人问为什么专要这种钱呢?

  某甲却支支吾吾,只说收藏之用,不肯道出实情。

  但是这种大手笔,绝不是收藏古董的手段,一定别有图谋。

  于是便有有心人设宴款待某甲,故作亲近,待酒酣耳热之时,让美妓设法套问。

  某甲故意说漏嘴,说德国有一位大发明家,无意中在这种缺钩古钱里化验到一种特别金属,最适合铸炮之用,可惜现在已经找不到这种物质,万般无奈,只得委托在华的德国洋行到处高价搜购。

  某甲又说此系商业秘密请保密切切,听者自然也是满口应允。

  自古凡是“绝不可说与旁人听”的秘密,从来都是传得最快。

  某甲这一番用心,一传十,十传百,成了全城皆知的秘密。

  既然知道德国洋行有这种商机,人人都是心旌动摇,不再把缺钩开元通宝卖给某甲,而是四处搜购,囤货居奇。

  某甲见时机成熟,偷偷将剩余假钱在市面上一气抛出,只是价格比从前要贵上数倍。

  假钱全部出手以后,某甲宣称手里的资金已然用光,不得以先回上海筹资,临走前还留下告示和少许定金,让旅店继续代为收购,好让人不会觉察。

  一直等到数十日后,某甲一去再无音讯。

  那些囤积巨量假钱的人便坐不住了,决定不管某甲,带着那些假钱千辛万苦到了上海。

  他们到德国洋行那一打听,始真相大白。

  再去报案,某甲早就不知所终。

  此局说来简单,受害者却众多,比单纯赝品骗人波及更广。

  究其原因,无非贪字当头。

  时至今日,仍有后来者做类似的局,不少人也因难逃“贪”字而上当受骗。

  旧时代开古玩店,向来有“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说法,

  而精明的古董商人尤其喜欢和阔佬做买卖,他们可以漫天要价,而有钱的买主也毫不在乎。

  《清稗类钞》上说,清代富商胡雪岩好集古玩,特别喜爱价值昂贵的,有许多古玩商人得知后竞相登门求售。

  一天,有位商人求售一尊铜鼎,张口便要800两银子,并说:“此实价,不赚钱也。”

  胡雪岩听了大为不悦:“尔于我处不赚钱,更待何时耶?”

  如数付给商人银子之后,挥手把他赶走了,说:“以后可不必来矣。”

  这位出售铜尊的商人,不细究顾客心理,把阔佬当成普通人,从而断送了以后从胡雪岩处赚钱的机会,真是活该倒霉。

  和他不同,当年北京琉璃厂聚珍斋珠宝行的老板常年与“少帅府”的于凤至夫人和秘书赵四小姐打交道。

  有一次,他派伙计高殿卿去“少帅府”兜售一个椭圆形绿宝石,

  这块宝石是花1800块大洋买下来的,于凤至让他把宝石留下找人鉴定,过了几天,于凤至打电话把高殿卿叫去,嫌宝石颜色不纯,让他把东西带走。

  高殿卿无精打采地走出大门时,和门卫搭讪,不小心把装宝石的小袋忘在门卫那里,再回去找时,门卫竟然将宝石昧了起来。

  高殿卿回到聚珍斋,真怕被老板“炒鱿鱼”。

  可老板却宽宏大量地说:“老虎还有打盹儿的时候呢!

  这门卫是奉天老杆子,咱们惹不起;明看着他拿,你也得送给他。

  破财免灾,只要这条路没堵死,用不上一件好货就赚回来了。”

  高殿卿从此死心塌地愿为聚珍斋效劳。

  后来聚珍斋又用3000块大洋买到一对祖母绿耳坠,仍由高殿卿送到“少帅府”请于凤至看货。

  于凤至一看耳坠颜色纯绿浓艳,做工精致,

  欣喜地说:“这才是祖母绿宝石的,比原来那块强百倍。这祖母绿宝石坠子我留下,给你多少钱?”

  高说至少15000块大洋。

  于凤至买珠宝,只要心中喜爱,从不还价

  ——她认为讨价还价有失身份

  ——她一点头,上万个白花花的大洋就用车拉到了聚珍斋。

  聚珍斋看上去损失了1800块大洋,却赚了12000元。

  据说聚珍斋和少帅府做高档翡翠珠宝买卖,有时一次就可成交几十万银元的生意。

  收藏家在藏品交易时,也要绞尽脑汁,

  因为买卖双方都在进行看不见的心理战,

  而这种心理战就像武林高手的内功比武,胜负往往在一念之间。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开元通宝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