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贸易与亚裔美国人传统历史

2021年08月12日 18:14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英文原文发表于2021年5月26日

  席瓦妮·萨德 (Shivani Sud) ,舒维塔·拉格 (Shweta Raghu) 

  从五件大都会馆藏看亚洲艺术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在今年“亚裔美国人和太平洋岛民传统月” (Asian American and Pacific Islander Heritage month,译者按:每年5月) 中,我们来介绍五件大都会博物馆的藏品,它们体现了西方世界和亚洲地区之间悠久而复杂的文化交流历史。作为研究殖民时期(17至20世纪)南亚和欧洲之间艺术交流的亚裔美国人艺术史学者,我们在本文讲述自己的研究兴趣和个人的文化交流经验。

  这五件藏品表明欧美文化长期以来深受同亚洲的贸易往来的影响。人与物一同沿着绵延千里的商道交流往返。现代泾渭分明的国界规范了人员的流动,而文化物品则更容易跨山越海,无远弗届。

  尽管西方长期以来对亚洲艺术兴趣浓厚,但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针对亚洲文化的种族主义和歧视被写入了几部排外移民法。这种仇外心理的阴霾如今仍笼罩着亚洲移民社区。例如,新冠疫情期间美国爆发针对亚裔美国人的暴力和仇恨犯罪。

  亚裔社区遭受的种族主义、仇外歧视和暴力事件日益增长,迫使我们重新理解欧美文化和这些身份的形成过程。在美国反亚裔暴力日益强烈之时,认识到亚洲和太平洋岛民文化的贡献和影响正是美国身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显重要。以下这些来自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跨文化藏品突出了亚洲艺术传统对西方文化活动的影响,彰显当今时代对这类双重身份结构认知的重要性。

  象牙雕花鸟纹柜板,17世纪晚期,印度或斯里兰卡,科罗曼德尔海岸地区 (Coromandel Coast),木板象牙贴面,16 ¼ × 11英寸(41 x 27.9厘米)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辛西亚·哈森·波尔斯基 (Cynthia Hazen Polsky) 和里昂·B·波尔斯基 (Leon B。 Polsky) 基金购藏,2006年  (2006.259)

  当欧洲商人17世纪在南亚和东南亚定居时,他们经常需要用当地的材料制作家具,因为橡木、胡桃木和其他欧洲木材无法在潮湿的气候中生长。这件象牙雕板很可能用于装饰性饰面,板上雕刻着东南印度风格的密集花草图案。使用这种贴面装饰的柜子可能是荷兰殖民者在当地使用,或出口到荷兰者,满足当时对南亚装饰的喜爱。这类吸收异域装饰传统的做法也使我们重新审视欧美文化中长期吸收外来文化的特征。

  拳刃,17世纪,印度,坦贾武尔地区(Thanjavur);欧洲刀刃,,钢,21¾× 5英寸(55.2 × 12.7厘米),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乔治·C·斯通 (George C。 Stone) 遗赠,1935年 (36.25.1009)

  拳刃(katar)是一种握柄垂直于刀刃的短刀,在17、18世纪盛行于印度南部。这件钢刀饰有印度神苏布拉曼亚 (Subrahmanya) 的神圣孔雀坐骑帕拉瓦尼 (Paravani)  ,以歌颂战神。刀柄是在印度南部铸造制作,刀刃则从北欧进口。这把匕首和其他一百多件物品,在19世纪某次英国突袭坦贾维尔军械库的过程中被掳走。这件物品本身多重的跨国经历表明钢制武器在当时南亚和欧洲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

  花卉纹盘,1765 - 70年,中国外销瓷器,直径8½英寸(21.3厘米),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塞缪尔·弗普朗克 ( Samuel Verplanck) 夫人遗赠,1942年 (42.87.5)

  欧洲和殖民时期的美洲对东亚瓷器的需求在18世纪达到了新高峰。在此期间,中国和日本生产瓷器地区的工匠和商人向欧洲和美洲热切的买家出口种种瓶盘器皿。

  这件盘子便是典型的外销瓷中粉彩花卉图案器,在18世纪下半叶外销至殖民地时期的纽约。这件瓷盘是一整套餐具之一,世代相传,保存至今,也见证了美国和东亚之间绵延久远的交流历史。

  抽屉高柜,美国,1750-60年,枫木,桦木,白松,861⁄2 x 40 x 211⁄2 英寸(219.7 x 101.6 x 54.6厘米)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约瑟夫·普利策 (Joseph Pulitzer) 遗赠购藏,1940年 (40.37.1)

  18世纪中期时,美国、欧洲和亚洲之间蓬勃发展的全球贸易激发了美国中产阶级和精英阶层对时尚奢侈品的渴望,诸如印度织物和东亚漆器之类。“仿漆”(Japanning)这样的新技艺应运而生,其使用涂料和镀金石膏材料来模仿漆器的视觉效果。这种艺术创新在波士顿和塞勒姆(Salem)等沿海城市特别受欢迎,这些城市正与欧洲大陆的时尚品味约略一致。

  这件抽屉高柜使用“涂漆”技术正是将殖民时期的马萨诸塞的一种流行家具式样融入了塞勒姆地区英美世界通行的审美风尚。这件柜子传自皮克曼 (Pickman) 家族。

  生命之树床罩 (Palampore Tree of Life quilt),约1815年,美国,新英格兰地区,棉,8英尺6英寸 x 8英尺6英寸(259.1 x 259.1厘米)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匿名捐资与美国艺术部之友基金购藏,2014年 (2014.263)

  上图的床罩展示了美国在18至19世纪初流行的奢侈时尚。这种彩色手绘床罩(palampore)是当时印度的外销织品。这件精彩的织品包含了印度(中心布面和内侧边沿)和欧洲(外侧印花棉布边沿)的面料。中心布面表现了图案化的“生命之树”。其整体的T字造型则是新英格兰地区床罩的特点,用以适配四周的床柱。

  亚洲物品的流通使用对于构建美国全球化的文化特质至关重要,而这也正是现代美国精神之所在。这些跨文化的藏品也正展现了西方世界与亚洲地区、文化和人民之间长期交织融通的历史关系。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