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皇帝赏赐的画,可不只是一幅画那么简单!

2021年08月27日 10:21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博物馆 看展览

  中国历史上自诩风雅、喜欢鉴赏收藏书画的皇帝不少,可真正在书法绘画方面有很深造诣的皇帝却不多。除了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之外,明代的宣德皇帝朱瞻基大概也算得上一位。

  宣德皇帝画像

  01

  朱瞻基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出生于北平燕王府,刚出生时就被人发现“英气溢面”,不同凡响。

  与李煜、赵佶等不同的是,他的确有一定的政治才能。12岁时,他就在大臣夏元吉的协助下留守北京。16岁时,他随祖父朱棣出征。朱棣每次入驻营帐,朱瞻基都会派出自己的亲兵到营帐外瞭望放哨。

  从永乐十五年(1417年)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他还陪着父亲朱高炽留守南京。因此,无论祖父还是父亲,对朱瞻基都很喜爱。

  朱棣逝世后,洪熙皇帝朱高炽命朱瞻基迎接梓宫回京,临行前把皇太子印交给了朱瞻基,又命“中外启事,悉归(太子)裁决”。

  不幸的是,朱高炽仅当了九个月皇帝便猝然离世。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朱瞻基又迅速行动,粉碎了朱高炽的弟弟、汉王朱高煦准备在山东伏击皇太子、效仿“靖难”的计划,顺利登上了皇帝宝座,次年改元宣德。即位时,朱瞻基年仅27岁。

  年轻的皇帝在治国理政之余,也非常喜爱书画艺术。

  明 朱瞻基《花下狸奴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宫廷虽然没有像宋代那样建立正式的“翰林图画院”,事实上却征召了不少名画家进入宫廷,还有专门的机构对宫廷画家进行管理和日常考核,也有一套对宫廷画家的授官、升迁体例。

  宣德皇帝与供奉宫廷的戴进、李在、边景昭等画家交往密切,在切磋琢磨中,提升了自己的绘画技巧。

  明 李在《琴高乘鲤图》,上海博物馆藏

  02

  宣德皇帝在绘画方面,可谓一个多面手,山水、花果、人物、飞禽走兽,无所不能。

  而年轻、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加上皇室赋予的文化素养,使他的绘画艺术虽然师法宫廷职业画家,但也呈现出一定的写意倾向。既有宫廷画风的富贵工稳,也有文人意趣的野逸审美。

  在绘画的题材上,宣德皇帝偏爱花鸟画、动物画。作品一般构图简明扼要,设色清新雅致,颇有自己的style。

  明 朱瞻基《食荔图》,故宫博物院藏

  然而,与宋徽宗、李煜等皇帝最不相同的一点是:宣德皇帝会有意识地为自己的绘画赋予一些艺术以外的意味。比如说,玩玩吉利的谐音梗:

  明 朱瞻基《三阳开泰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主动画一些寓意比较好的动植物:

  明 朱瞻基《戏猿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画中三猿嬉戏,石上黑猿怀抱幼子,情态娇憨可爱,象征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

  以及终极大招:亲自绘画赏赐给自己的臣子和亲人。

  明 朱瞻基《武侯高卧图》,故宫博物院藏

  比如说这幅赏赐平江伯陈瑄的《武侯高卧图》。

  陈瑄历仕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靖难之役”时归附明成祖,被授平江伯。自永乐元年(1403年)起担任漕运总兵官,后期还兼管淮安地方事务。

  漕运这项制度,听起来只是简单的运输,但实际上对维持王朝的正常运作具有重要作用。

  京畿重地需要大量粮食和其他各类物资,本地的出产却并不能满足,怎么办?只能通过运河,将国内其他地方的粮食和物资运到京城。

  其他地方的官府如果有各种物资需要,也可以通过运河调配。一旦漕运出了问题,物资供应不上,王朝的运转必定陷入混乱。

  而陈瑄在靖难之役时归附,此后又督理漕运三十年,不仅疏浚河道、兴修水利,还改革与漕运相关的人事制度,功绩显赫。

  宣德皇帝绘制《武侯高卧图》,赐给陈瑄,无疑有将陈瑄与三国时期诸葛亮相比的意味:两者都忠贞不二辅佐君王,在保障经济发展和国家物资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元人绘《诸葛亮像》(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一旦陈瑄得到御赐画作,get到君王的这层意思,怎能不感激涕零,从此更加兢兢业业呢?

  起到同样作用的御赐画还有宣德皇帝赐给自己叔叔、赵王朱高燧的《莲浦松荫图》。

  明 朱瞻基《莲浦松荫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朱高燧与宣德皇帝的故事,还要从永乐年间说起。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护卫指挥孟贤与宫中官员勾结,企图毒死永乐皇帝、废掉当时的太子朱高炽(宣德皇帝的父亲),立赵王朱高燧为帝。

  没想到事情败露,孟贤等被杀。在朱高炽力保之下,朱高燧才得以活命。

  洪熙元年朱高炽去世后,永乐帝的另外一个儿子,汉王朱高煦又计划在朱瞻基回京路上伏击皇太子,并曾经把这个计划告诉朱高燧,但朱高燧并未及时把这个消息报告给年轻的新皇帝。

  知情不报,本是大罪。然而,朱瞻基即位后并没有因此将皇叔下狱或者处死,而是采取了比较宽仁的手段,将朱高煦的认罪供词和朝臣们弹劾朱高燧的奏章都打包送给了朱高燧,以此震慑叔叔的心灵。

  朱高燧收到这些材料后,果然领会到了侄儿的意图,主动交出自己手中的所有亲兵、护卫队等,从此安享富贵生活。而朱瞻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把《莲浦松荫图》赐给了皇叔。

  《莲浦松荫图》绘于宣德二年(1427年),现在分为两段。一段绘制湖畔松树一棵,还有玲珑的太湖石等;另一段绘莲蓬、荷叶与小鸟。古代画家画松,一般是为人祝寿;画荷,则有和平、和谐之意。

  这幅图传递的意图也很明显:只要皇叔以后安分守己,不搞事情,我一定会顾念我们的叔侄之情,以礼相待,让皇叔安享晚年。

  明 朱瞻基《莲浦松荫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从单纯的艺术成就来说,宣德皇帝或许远远比不上宋徽宗、李煜等同为君王的艺术家。

  但他的独特之处在于,经常有意识地在朝廷事务中让书画作品扮演“传声筒”的角色,委婉地传递出皇帝不宜明言的意图,以及对大臣的态度。

  宣德皇帝的这个小爱好,或许降低了他书画作品的艺术性,却从一个侧面表明了一代君王的权谋与心术。

  参考资料:

  韦秀玉《雅俗的变奏——朱瞻基生肖绘画研究》

  高云萍《画寓仁孝 巧待皇叔——朱瞻基<松荫莲蒲图>的政治寓意》

  王圆元《明宣宗<武侯高卧图>研究》

  陈时龙《太平天子朱瞻基小传》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朱瞻基皇帝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