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内力大比拼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03日 16:30 艺术财经

  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明显放缓,导致2012年世界经济不确定性比往年增加。种种迹象已经在2011年秋季显露出来,且不管买的卖的如何吹捧,内部调整和缩水是必须的。毕竟,“我们不能期待购买的作品百分之百安全”,受访者香港苏富比(微博)亚洲艺术部主管林家如说:“收藏艺术品风险很高,如果要以投资为目的,那还不如去买股票和房地产。

  撰文/菠菜

  受访者/董国强(微博)(北京匡时(微博)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艳锋(中国嘉德(微博)油画部高级业务经理)、林家如(香港苏富比亚洲艺术部主管)、柴宁(北京瀚海油画雕塑部总监)

  2011年,法国著名艺术市场信息公司Artprice公布了《当代艺术家拍卖成绩500强》(2010.7.1-2011.6.30)榜单,这个榜单中遍布中国艺术家的名字,仅前十名就占去了一半。这一年是中国艺术家稳定阵脚、信心激增的一年,他们的作品作为艺术市场重要的增长点,带动2011年全球油画和雕塑的总成交额上升了35%。

  2011年国内油雕市场总成交额为79.27亿,油画及当代艺术总成交额75.04亿,占油雕版块总成交额的95%,雕塑、装置等立体作品总成交额3.68亿,占4%,影像为0.55亿,占1%。过去的一年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艺术市场表现前高后低(春拍高于秋拍),但总体比较平稳,油画和雕塑版块在市场遇冷的情况下还能取得不错的成绩。2011年跻身油画雕塑版块前十名的艺术家,从年龄来看,主要是第一、二代油画家占据高位;从类型看,老油画和写实油画仍然处于顶端。

  而2012年新春伊始,内地各拍卖公司在征集拍品的过程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国强感慨:“这是整个拍卖行业十年来最难的一次,这个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征集难:我们征件无非就是三种渠道——藏家、行家和家族留传,藏品的持有者普遍认为现在不是卖东西的时候,另外拍卖公司都已经掘地三尺,内地有祖传的家族几乎绝迹了,所以现在很多公司都把征集目标转向海外。其二是收款难:从去年秋拍结束到现在已经有三个月的时间,很多款项都没收回,在秋拍卖过东西的人没收到钱,为了避免恶性循环,自然不愿意再把藏品拿出来。”

  而中国嘉德油画部高级业务经理李艳锋认为这个困难是被动的,因为去年不止嘉德,各家拍卖公司成绩本来还不错,一些自身价位原本不那么高的作品拍得都比较理想,他对今年春拍的预期原本也很乐观,但“由于外界舆论和媒体都在放大经济危机、资金紧张的影响,很多藏家也被动接受,采取观望的态度。大家都不出货,势必会影响春拍的成交量和成交额”。由于国际国内形势均不乐观,今年的市场充满变数,拍卖公司也会采取相应的对策,李艳锋说“嘉德油画部分2012春拍主打‘精品油画’概念,深化自去年秋拍开始的精品策略,严格把控场次及拍品数量,重点提升拍品品质。”北京翰海油画雕塑部负责人柴宁表示:“翰海在征集方面会减少数量,尽量选择容易成交的拍品,采取合理的估价,回避过高价格的作品。同时,由于拍卖公司今春对作品的估价比较保守,也会影响委托方的释出意愿。”

  表1:

表1表1

  专家点评:

  董国强:油画的成交额和前两年比,萎缩得很厉害,现在国内任何一家拍卖公司都不敢保证一场油画的成交额能够过亿。今年的市场会很饥饿,但下跌幅度有限,饿两场之后肯定会反弹。

  资源越来越匮乏,跟藏家出货的频率和速度有关。就像股票一样,5块钱买的涨到50块,连老太太都有勇气斩仓卖掉,但有多少人是能从5块一直拿到50块的?可能8块钱就卖了,后来听说还能涨,10块钱又买回来,然后12块钱又给卖了……来回倒腾,一直倒腾到50块的例子倒是有,但艺术市场稀缺的是那种5块钱买入就没再出现过的东西。

  李艳锋:油画版块自2008年调整以来,除了高端拍品外并没有太大回升,比价效应逐渐显现,今年的状况不会太差,在拍卖公司的总体成交中的份额会增大。一个艺术家的重要作品是有限的,周春芽(微博)的经典作品大概是三、四件,现在已经卖了《剪羊毛》、《藏族新一代》,其他的作品估计藏家暂时不会出手的。

  林家如:我倒没有觉得经济不好,不然藏家们不会把重要作品拿出来卖。不过我们不能期待购买的作品百分之百安全,什么叫安全?这是投资客的顾虑。收藏艺术品的风险很高,如果要以投资为目的,那还不如去买股票和房地产。

  表2:

表2表2

  早期油画不及预期

  以徐悲鸿、常玉、林风眠、潘玉良等人为代表的老油画版块虽然有真伪争议,上拍量少,参与人少,但却表现不俗。2011年,徐悲鸿1939年创作的《珍妮小姐画像》在中国嘉德秋拍以5,750万元成交,常玉1950年创作的《五裸女》在台湾罗芙奥春拍以10,740.384万元成交,同样是常玉1950年代所作的《幽蓝明菊》在北京保利秋拍以3,450万元成交,而业内人士认为《幽蓝明菊》的成交价远低于他们的预期。

  图1:

  无论横向还是纵向来比,都能得出早期油画家的作品整体被低估的结论,这并不是放言造势。这些艺术家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是被普遍公认的,在此前提下,与徐悲鸿等人生活在同一时期的毕加索等西方艺术家,其作品动辄上亿,很显然与中国的老油画不在一个价格梯度。而与还在继续创作的张晓刚(微博)、方力钧(微博)、周春芽等当代热门艺术家相比,几千万也并不是一个值得高歌的数字。中国嘉德拍过的周初碧、李超(微博)(微博)士等艺术家的作品,高价才400万左右,一般的作品成交只在100万之内,还是比其他早期油画家的作品便宜得多。随着藏家对美术史的认知越来越有深度,他们会知道这些作品的重要性,也会尽量去争取。从长远来看,老油画的市场潜力还很大,这些早期油画家未来会被公平地定位。

  第一代油画家留下的创作有限,原因正如柴宁所说,“在徐悲鸿和常玉的时代,油画在中国几乎没有市场,他们也没有成功地进入西方的市场体系,因此,他们的作品创作量和保存量都比较少”。加上又经历了战乱,相当一部分被毁掉,存世作品也有一部分被博物馆收藏,流入市场的作品更是少而又少。李艳锋分析了大陆早期油画的市场走向:“那个时期油画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所以他们的作品可能更为集中地被某个经纪人在某个阶段所拥有。最早发现常玉的是台湾藏家,那时候的买入价特别便宜,所以台湾藏家不断在收。现在常玉的作品能流通的一共才一、二百件,藏家分布比较明显,被极个别人所垄断,拿在手里不出售,导致了现在他的作品上拍量非常小。徐悲鸿的作品大部分在徐悲鸿纪念馆,市场情况也大抵相似。其他的早期油画家,本身创作的作品量很少,加上丢失了很多,现在手里还有货的藏家,觉得目前的价位没有达到他们预期,所以十分惜售。”当然,并不是所有上拍的早期油画都能成就高价,必须有清晰著录或学术出版、年代久远、来源可靠。老油画的成交价格起伏颇大,从几万到几千万都有,主要是由于真伪问题。董国强表示:“徐悲鸿、常玉的油画如果成交价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真伪问题都值得商榷。很多时候,我们从价格上就可以大抵判断一件作品的真伪。”

  今年春拍,北京匡时征得20世纪为数不多的女艺术家方君璧的代表作《吹笛女》,由方君璧的儿子提供。这件作品是方君璧在巴黎期间创作,1924年作为第一位中国女性的作品入选“巴黎美术展览会”,董国强非常高兴地向记者坦露,“这么一件珍贵的作品,当然会比方君璧其他的作品要贵得多”。至3月12日截稿,各家拍卖公司还未征集到非常好的老油画,而嘉德将会上拍徐悲鸿的学生孙宗慰和冯法祀创作于1940年代的作品。

  专家点评:

  董国强:我想现在没有哪家公司敢拍着胸脯说他们具有老油画的鉴定权威。这和鉴定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不一样。齐、张有一定的量,我们从这个量得出的鉴定标准,相对来说是比较接近真实的。刘海粟的油画我们最多就见过十张,从十张里提炼出的标准,极有可能是不科学的。

  李艳锋:老油画版块的很多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即使是出版物也不见得可靠,而后人由于各种利益关系,所提供的依据也不是完全真实。正是由于缺乏对真假判定的权威性,有一段时间大家都不敢去碰老油画市场。

  柴宁:由于当时缺乏对作品充分的记录和出版,一些作品根本无史可证,这使鉴定难上加难,拍卖中能够见到的没有争议的作品数量极少。

  图2:

  “中西贯通”继续领跑

  依照很多人的价值观,赵无极和吴冠中属于早期油画家,即中国第一代、第二代油画家的范畴。但就市场表现来看,他们却与朱德群、蔡国强、徐冰等艺术家颇为相似,都受到海内外藏家关注和追捧。赵无极和吴冠中的作品市场包容性很强,创作量大,所以无论成交额还是成交率,都是油雕版块的翘楚。

  2011年,赵无极共有60件作品上拍,成交57件,成交率达到95%,总成交额为54,824.6342万元,比上年增长近半。在这些作品中,只有8件作品在内地上拍,分布在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和上海泓盛,海外市场的占有率达87%。尽管内地上拍的数量不多,但成交率却异常喜人地达到100%,正如李艳锋描述的:“赵无极的作品前两年在大陆很难推,但去年感觉大陆藏家突然都接受了他一样,追捧的速度非常快。”赵无极不同风格的作品拉开的层次比较明显,去年有多幅作品顺利成交,高价都集中在海外,他于1968年创作的《10.1.68》,以6,100万港元落槌,是香港苏富比秋拍的最高价。

  与赵无极不同的是,吴冠中的市场更偏重内地,然而一边倒的趋势并不十分明显。2011年上拍的42件作品中,共成交36件,成交率为86%,总成交额46,249.104万元,10件在香港上拍,内地的市场占有率为76%。北京保利创下了吴冠中去年的最高价,他作于2002年的《秋瑾故居》以7,475万元成交,而海外市场的最高价是他于1975年创作的《漓江新篁》,在香港苏富比以2,166.44万元成交。吴冠中的作品从1950年代到1990年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风格,作品量也非常大。另外,吴冠中有很多国画上拍,一些书画的藏家也会兼收并蓄,同时收藏他的油画作品。

  虽然内地拍卖公司的征集尚未结束,但从香港苏富比今春征集的成果可以看出,油画版块的整个行情不会差。苏富比将在今年春拍中呈现赵无极1950年代至1990年代的精彩代表作,他作于1986年的《25.06.86桃花源》最为引人注目,这是一幅独特的三涧直式构图抽象作品,是赵无极1980年代的巅峰巨作,估价为1,800-2,800万港元。苏富比同时也将带来吴冠中的《大瀑布》(1975年作,估价1,200-1,800万港元)和朱德群的《永恒》(1978年作,估价600-800万港元)。精品的出现,势必带动单个艺术家作品价格的上涨,多位艺术家的共同发力,也使得油画版块在整个市场的份额增长成为可能。

  专家点评:

  董国强:赵无极和朱德群特别好的作品很难送到国内来拍,有些即便在香港拍了很高的价格也是国内人买的,但卖家不考虑谁买走的,他觉得在香港卖的贵,下次肯定还给香港的公司拍。就算放到内地拍,没有人竞争,成交也会便宜。

  李艳峰:除了徐悲鸿之外,赵无极是中国第一个被欧美市场所接受的现代艺术家。吴冠中的认可度也是贯穿中西,藏家分布广泛,遍及大陆、法国、新加坡、印尼以及整个东南亚。

  柴宁:吴冠中在世时,他的作品价格就是市场的领头羊,也是近现代和当代书画市场最重要的风向标,我觉得在今年还会比较稳定。

  表3

表3表3

  写实油画不愁卖

  写实油画种类繁多,无论是以靳尚谊、陈逸飞为代表的“经典写实”,还是以王沂东为代表的“学院写实”,抑或以艾轩、陈丹青、罗中立为代表的“乡土写实”,都有非常稳定的市场。在各种不同类型中,人物肖像类更受欢迎,当属王沂东的藏家分布最为广泛。此外,冷军、艾轩、杨飞云也是颇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写实油画对于一些新藏家来说特别容易介入,因为评判标准很清楚,主要看画面感觉、构图、技法等等,画得好不好一目了然。写实油画的买家主要是国画的藏家、企业、基金等等。

   艾轩在2011年共有24件作品上拍,成交16件,总成交额7,080.648万元,成交率为67%,由于几件高价作品的抬升,总成交额高出2010年。艾轩和何多苓在1984年共同创作的《第三代人》在北京保利以2,875万元成交,远远超过了艾轩在2010年创下个人纪录的《圣山》(2009年作,2,072万元,北京保利)。他作于2010年的《秋风掠过荒原》也拍出828万元的好成绩。杨飞云去年共上拍19件作品,成交16件,成交率84%,总成交额4,322.85万元,比2010年的成绩理想。其中参加过中国美术馆的多次展览,并在多本书籍著录过的作品《红》(2007年作)在北京保利以1,150万元成交,刷新了杨飞云的个人拍卖纪录。

  写实油画之所以会长期以来受到追捧,原因之一是这些作品具有非常好的卖相,用董国强的话说,“画得比较漂亮,符合现在富人阶层的审美。”学术界有人在2011年讨论过写实油画的市场趣味,但艺术品市场的操纵者不会讨论哪些作品值得收藏。董国强还说:“市场不会受评论家的影响,拍卖公司不像画廊可以做品格,它需要满足各路藏家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能卖钱的作品都是好作品。”柴宁表示:“我本人不太同意用艺术进化论的方式将写实油画一棒子打死,中国的写实油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未来也会有相当多的藏家钟情于它。”受追捧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写实油画需要艺术家有扎实的功底,创作一件作品要花特别久的时间。李艳锋透露,“一个成熟的写实艺术家的产量,一年大概是五、六件,虽然有的艺术家每年上拍作品那么多,其实新作品也就一件而已,大部分是以前的作品重复上拍。当然他们也画一些小作品,比如素描或者藏家订制的小尺寸油画,可能画起来很快,但都不是份内的创作。”

  目前市场上并没有出现年轻有为的写实艺术家,写实画家的成熟一般在40岁左右比较旺盛的年龄。而年轻艺术家即便有扎实的功底和旺盛的精力,对画面的把控还处在摸索阶段,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最终找到自己的定位。就像李艳锋说的,“王沂东跟杨飞云怎么区别开?就是靠画面感觉,不能都画得一模一样。大家一看就知道是谁画的,这就是他们的语言特色,年轻艺术家还做不到这一点。”

  写实今年仍然是油画版块中非常强大的部分,香港苏富比推出了“写实主义”专题,将上拍陈逸飞、王沂东、罗中立、李贵军等人的作品,尤以陈逸飞1999年创作的《独坐》(估价600-800万港元)最为重要。中国嘉德春拍的传统写实部分也将囊括陈逸飞早期的风景画和杨飞云、王沂东、冷军、艾轩等人的画作。北京保利也征集到陈逸飞的早期名作《预言者》,该作从未在拍场上现身,收藏它的美国著名收藏家经过对市场的多年考察,最终选择在保利拍卖。

  专家点评:

  李艳锋:写实油画并不存在断代的问题,因为在中国的美术教育系统中,写实是基础训练。只可能在目前这些领军人物慢慢淡出的时候,其他的年轻人会上来,但是现在时候还没到,他们才五十多岁,创作精力还是很旺盛的。

  涨得越狠,跌得越快

  以F4(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王广义)、周春芽、曾梵志、刘炜、刘野等人为代表的当代中青年艺术家是艺术市场的中流砥柱,也是拍卖行征集作品的主要目标。虽然F4去年颇受诟病,但他们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香港苏富比于2011年为张晓刚作品创下三大最高拍卖成交价——《生生息息之爱》三联作(1988年作,6,656.852万元),《血缘:大家庭一号》(1994年作,5,380.84万元)和《血缘:大家庭》(1995年作,4,770.772万元)。而岳敏君1994年所作《希阿岛的屠杀》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以2,658.5280万元成交。一些以往被低估的艺术家开始受到重视,表现在市场上是个人纪录的刷新和高价作品频现。周春芽的《剪羊毛》、《红石》和《月下情人》分别创下了他个人成交纪录前三名的高价,刘炜目前的拍卖纪录前十名有9件是2011年上拍的作品。

  表4:

表4表4

  对于F4去年的表现,专家们也是各有说辞,这当然不止是跟他们的拍卖成绩有关。李艳锋表示:“他们在作品面貌上没有更进一步,有些艺术家花了大量时间在社会交际、经商等方面,而在创作上花的时间不够。一个当代艺术家要在自己的风格上不断地延续,延续中有变化,变化中还有联系,才能给藏家信心。”林家如的观点则正好相反:“我并没有觉得F4在去年表现不好,因为他们还在不断有新的成绩。”董国强则重在认可这些艺术家的历史价值:“F4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为他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创作源泉,这个时代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再经历,很难想像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生长起来的人能够画出他们那样的作品。”柴宁也认为不能因为短期的市场波动而否定这些艺术家的价值,他们真正的代表作“极度稀缺,未来还会更贵”。

  当然,顾虑不是没有,当代一线艺术家的市场已经被开发了近十年,剩下的可能性并不多,也是时候开发一些新的资源。香港苏富比今年春拍征集到了张晓刚市场上最早的《血缘:大家庭》系列作品《血缘——大家庭:全家福2号》(1993年作,估价2,500-3,500万港元)以及方力钧的早期重要玩世现实主义作品《1993 No.4》(1993年作,估价1,8500-2,500万港元),而主推的是刘炜的作品《狗》(1995年作,估价1,200-1,500万港元)。林家如解释,“一方面是张晓刚和方力钧的作品确定得比较晚,另一方面是刘炜近两年在市场的反应很好,我知道很多藏家都在找他的作品,这次征集到他重要时期的代表作,要说热门主打,刘炜当然是不二人选。拍卖不能只局限于四、五个名单,对拍卖公司来讲,能够囊括越多不同艺术家,面貌越丰富是越好的。”

  从去年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周春芽、刘炜、曾梵志、刘野等人在当代艺术板块里属于股涨的艺术家,他们与F4年龄相仿,作品价位却还存在差距。当代艺术板块将会出现内部调整,这个调整并不存在新旧之分,只是以往涨得过快的艺术家,在藏家们疲于承担、慢慢挖掘另一拨人的时候,开始有下潜的趋势。而原本被低估的艺术家,在这个转向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会浮上来。

  专家点评:

  董国强:尽管我不是搞油画的,但作为1960年代出生的人,我认为我是有发言权的。我们不能笼统地说F4要被淘汰或者取代了,个别艺术家现在市场不好,是因为征集不到他们好的作品,而不是说有人大量抛售却不受欢迎、没人来买,无非是他们的价格和过去相比有所回落。

  李艳锋:现在有些藏家对一些艺术家的个人行为不是很满意,他们会想:一个艺术家整天抛头露面,不把时间花在创作上,而我还在花高价买他们的作品,你说我是不是有问题?他十年前是这么画,十年后还是这么画,到底有没有进步?他的作品我还要不要继续收藏?

  新锐艺术浅水摸鱼

  艺术市场的高低起伏并不只集中在高价位的艺术家身上,一些年轻艺术家也已经饱尝价格波动带来的痛苦。根据雅昌艺术网的统计,陈可、熊宇、陈飞、高瑀、韦嘉等艺术家无论是成交额、成交率还是个人指数,最近两年都呈现下降的趋势。

  图6

  这些年轻艺术家的市场往下走,并非其作品本身受到争议,而是有其客观的原因。林家如分析,“创作量是其中一个因素,藏家要考虑艺术家是不是画太多了。又或者创作开始转型,而新的面貌和风格不被藏家所接受等等。这几个新锐艺术家的市场不太好只是现阶段的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真正用心的艺术家会有新作品出现在画廊和拍卖中,最后还是会被藏家所接受。”而李艳锋认为下跌的原因是这些艺术家以往涨得过快,“他们的作品非常好,能够把当下的生活状态、社会状态反映在画面上,其实市场也都是认可的。他们的作品价位以后应该会不错,但是没有到目前这么高,有的艺术家已经卖到超过百万了,这个状态合不合理,是要打一个问号的。”与前两位专家的意见一致,柴宁觉得“年轻艺术家的市场,直到他们真正成为艺术史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才会尘埃落定。”毕竟他们还很年轻,需要长期的关注,只要创作脉络得到认可,就会反映在市场上。

  新锐艺术家版块总体是比较活跃的,虽然藏家对部分高价作品举棋不定,但几万到十几万相对低价的作品却十分受欢迎,当然由于尺寸、题材和作品寓意的差异,成交结果也会不同。年轻艺术家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这个群体通过各种渠道自荐或被推荐,在画廊、机构的推动下成长很快,这样更有利于他们今后市场的发展。王光乐、仇晓飞、贾蔼力、宋琨等人都非常出色,香港苏富比一直青睐的贾蔼力是最近炙手可热的艺术家,2010年,他的《在希望的田野上时刻准备着》估价35-45万港元,以194万港元高价成交,这大大增强了香港苏富比的信心,今春也有重要作品《苍白的不只是你》三联作(2007年作,估价250-380万港元)上拍。

  香港苏富比所选择的都是创作相对成熟,一级市场基础扎实的艺术家,年轻艺术家的推荐并不是苏富比的强项。中国嘉德举办过的大学生专场,给刚毕业的年轻人提供了展示空间,让藏家自己去挖掘。不管怎么说,虽然拍卖价格跟叔叔辈的艺术家不能比,但“砂锅里炒青菜”,却也有滋有味。

  专家点评:

  柴宁:如果仅仅从投资角度考虑,购买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肯定是风险较高的,但这也是当代艺术收藏中最有趣的部分,因为藏家参与了创造历史的过程,也有可能获得超乎预期的回报。

  李艳峰:油画这部分新的资源比较少,一旦出现新的面孔,大家都希望抢占市场先机,所以涨得也快,当然并不排除画廊的操作。

  林家如:整个当代艺术市场是非常薄弱的,期待年轻艺术家的参与,他们的创作类型绝对会跟年纪比较大的张晓刚、方力钧等人不同。

  雕塑买精不买贵

  拍品的多元化是拍卖公司努力的一个方向,雕塑是除了架上绘画以外最大的艺术门类,小型案头雕塑和大型观念雕塑、公共雕塑都因藏家和机构的需求而有不同的市场空间。中国嘉德2011春拍“中国雕塑”专场中,上拍的60件当代雕塑作品高达98.33%的成交率,证明雕塑市场已有局部行情。

  在我们选取的样本公司中,朱铭是最突出的雕塑艺术家,2011年他共有70件作品上拍,成交65件,总成交额11,733.4826万元,最高价是在香港苏富比去年秋拍成交的《太极系列—单边下势》(1985年作,1,707.24万元),此作品刷新了朱铭的个人纪录。由于出生地在台湾,朱铭的市场在大陆比较薄弱,加上内地藏家对其作品的认可度有限,他在内地上拍的作品(大约每年1-2件)基本都流派。隋建国的作品去年共上拍15件,成交14件,且在苏富比有不错的成绩,总成交额1,455.6708万元,1997年所作《世纪的影子》以473.96万元刷新了个人纪录。展望(微博)也不落人后,去年有18件作品上拍,成交17件,总成交额2,185.8574万元。向京(微博)去年没有重要的作品上拍,所以成交情况不算太好。柴宁认为“她的市场还是十分稳定”。而李艳锋觉得“向京年轻一代雕塑家里比较成熟的,在创作上大家对她的要求也会高些,可能认为她在创作上的延续性不够明显”,林家如则将原因归结为“向京在内地以外的地方很少举办展览,国际藏家对她的熟悉度比较低”。

  影像和版画相比架上绘画,缺乏艺术品的唯一性、不可取代性,市场还停留在起步阶段,一级市场的销售反而比二级市场要好。由于价格不高,易于接受,也是有待开拓的新兴领域。林家如介绍到:版画和影像这两个版块未来绝对会有增长,但是要看个别艺术家。像方力钧是木刻版画系毕业的,他的木刻版画价格也不便宜。版画对新的收藏族群是一个很好的门槛,3-5万是最容易消费的阶段。

  香港市场为影像作品的拍卖做出了努力,郎静山、王劲松(微博)的高价都集中在海外,香港苏富比2005年所创的郎静山个人最高纪录(《湖山揽胜图》,1989年作,82.68万元)至今未被打破。北京华辰的影像专场发掘了很多资源,2011年春秋两季共上拍622件作品,总成交额950.2万元,其中一代歌后周璇个人珍存的1,957张原版老照片以2,18.5万元成交,创中国影像拍卖历史新高。本次春拍,香港苏富比将有来自两岸三地摄影艺术家的作品呈现,包括郎静山、张印泉、陈复礼和张才等人的精彩作品。虽然目前从事版画创作的人还在少数,但也有相应的市场,中国嘉德一直在倡导原创版画的拍卖,原作的复制版画作为油画的衍生品,也能投白领阶层所好。

  专家点评:

  李艳峰:并不是所有得到肯定的艺术家的作品都好卖,这牵涉到一个文化接受度和卖相的问题。

  林家如:我不觉得拍卖的金额能够完全代表艺术家的市场价值。隋建国本身是一个非常好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上拍量少,一是藏家不愿意上拍他的作品,二是他的创作量也不大。以表面数字来评判艺术家的创作是不公正的,市场跟艺术创作没有直接的关系。就我们香港方面来看,隋建国和展望的市场是类似的,他们都有广大的欧美收藏家的支持,近几年也都开始有亚洲藏家参与。

  欲数风流,还看春拍

  今年一定会像专家们说的那么惨淡吗?内地和海外市场会有区别吗?从多年来油画和雕塑版块的资源和成交结果来看,国内跟香港存在着明显的差距。香港苏富比中国当代艺术部主管林家如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并无压力,她说:“因为我们一直以来都是采取低价略政策,而且征集的对象是以欧美藏家为主,他们都是比较早介入中国当代艺术收藏,而且目前来看是最成熟的收藏族群,他们和内地藏家的看法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面对的环境跟内地拍卖公司有所不同,征集困难在苏富比不是太明显。今年春拍中张晓刚、方力钧的作品都是从欧洲藏家手上征集到的,是他们目前在市场上出现的最重要的作品。”

  总的来说,2012年是考验各拍卖公司内力与耐心的时候。尽管量价都会下跌,但与近现代书画和瓷杂不同,油画、雕塑版块今年的成交情况不会太悲观,大陆早期油画、写实油画由于其稀缺性和历史地位,市场高度不会被动摇,当代热门和观念艺术在调整中也会有惊喜。就不同区域来看,内地拍卖公司虽然受到严酷考验,但几乎没有人在这一场战役中信心受挫,市场的起起落落实属稀松平常,人人都攒着一股劲儿,静待适时而动;而港台的拍卖公司当然更会借机发力,加上有名家名作镇场,成交结果勿需担心。很多作品之所以创天价,根本原因不在于市场的好坏,而是在于它本身的价值,无论什么时候拿出来,都是最抢眼的。

  数据取样: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北京翰海、北京华辰、北京诚轩、上海泓盛、香港佳士得、香港苏富比、台湾罗芙奥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