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源初:中国当代艺术的特色和变迁

2013年03月01日 12:20   艺术国际  

  中国当代艺术的形式自85新潮以后由于思想观念的解放对于艺术的自由表现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大大的拓宽了艺术语言的本体。中国对西方近当代艺术的和对西方观念的接纳,对西方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加以研究和摹仿,把西方一百年多里所发生的艺术流派或艺术形式几乎全方位地重新演绎了一回。西方艺术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现成的样本。一些艺术家简单摹仿乃至直接抄袭西方现代艺术或后现代艺术的“杰作”和一些缺乏实践经验的艺术批评家面对艺术作品的高谈阔论,已经共同虚构了一个繁荣的当代艺术。中国当代艺术的特色大致有三种形态,一,在艺术观念上受了西方当代艺术的发展的影响,在中国社会的特定状态下,摆脱传统学院派,追求艺术风格和观念的变化。这是主流,但是风格派别杂乱繁多,与传统完全断裂关系。二,是以中国传统笔墨书法和当代艺术观念融合的艺术形态,对传统艺术有重大变革,其中有纸本水墨画和油画或丙烯画,也有以雕塑,装置或行为艺术演示的,意图是东西文化的融合,但有不少只是形成中外元素的拼凑。 三,曾经在中国是主流而现在已转为次流的写实主义。中国的写实主义,到目前为止,有很多还停留在室内写生练习为基础的习作,根本不属于创作。而强调主题性的创作也有大量涌现,但模仿西方较多,很少有深刻的内涵,表现平庸。

  中国艺术从传统向现代和当代转变过程中,这三种艺术形态形成同在共生的复杂关系,构成了近三十年中国艺术的历史发展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当代艺术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三十年直至今天,目标是将艺术语言与国际接轨作为重心,设法解决与中国传统一脉相承的语言现代性问题。60年代官方派遣的去前苏联学习的一批学生和艺术家,回国后成了秉承苏俄写实主义的主体。8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学生,艺术家,公费私费的出国留学,交流,考察,有很多在国外定居,也有很多回中国发展。这些华人艺术家对中国近期的艺术发展及与国际接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现代性进程中的艺术“海归”现象

  出国多年的当代艺术家回到国内举办展览,参加活动或者在机构任职,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但是如果将这群 艺术家称为海外华人,我认为不是很恰当。海外华人的概念更多地会让人想起另外一群人,这群人上一代或者几代就已经居住在国外。他们大多在国外白手起家,在 很大程度上已经融入了西方的社会经济结构。自1980年代末出国的一批当代艺术家却与华人或者华侨的概念有所区别。即便是以国籍来辨别他们的身份,据我所 知,那些在海外影响很大,“八五新潮”的一代,其中的大多数人,也没有加入外国籍。如果从这种角度去判断,会忽略他们艺术创作和文化交流本身的复杂性。在 出国之前,多数艺术家已经在国内的美术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吴山专、谷文达、徐冰等人。他们的作品在那时已显得非常成熟,并对国内的美术界、教育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发了众多讨论,像1987年谷文达举办个展、黄永砯倡导的厦门达达运动等,吴山专和徐冰的文字艺术等都在1980年代中后期艺术媒体 上引起过广泛的讨论。

  所以,这群艺术家和上个世纪20年代徐悲鸿等人出国留学的情况还不一样。徐悲鸿、林风眠等人主要在国外学校受到教育,然后回到国内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而1980年代出国的这些艺术家则不一样,他们在国内完成教育,并成长为成熟的艺术家,然后再到国外进行交流和 展览。因此,他们出国的身份实际上代表的是中国当代艺术,而不是学习西方当代艺术的学生。西方策展人、艺术家和观众看待他们的时候,也是把他们当作中国当 代艺术家来对待。所以,这些艺术家不管是在国内也好,国外也好,他们作品中那些由本土生发出来的艺术特征没有改变。海外的中国艺术家回国举办展览活动也不 是近几年的现象,只不过是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蓬勃发展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回国活动的机会。

  近年来出现的艺术“海归”现象,我们不能把它看成一个孤立的现象。如果说“海归”的话,那些1980年代以来出国学 习、访问、举办展览的艺术家都应该纳入到这个现象中来讨论。它是一个整体现象,就像上世纪20年代初的留学热潮一样,是非常普遍的现象。1990年代就有 一些艺术家回国办展览、进行艺术创作,比如徐冰、蔡锦、朱金石、尹秀珍夫妇、艾未未、路青和王功新、林天苗夫妇等一批。他们的作品反而形成了当时中国特有 的一种艺术形式,我称其为“公寓艺术”。现在许多美术学院的院长也都有留学背景,像许江、罗中立、潘公凯等。所以,这种现象是一个整体现象,它和20世纪 初的留学潮构成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寻求文化上的现代性的一部分。l980年代以来的这股潮流应该是中国20世纪以来的第三次对外交流,第一次是从20 世纪初到30年代留学欧美,第二次是留学苏联,第三次是l980年代以来的这股出国现象。l980年代发生的这股出国潮流显然和前两次有了很大的区别。这次出国的艺术家大部分都是已经成熟的艺术家,比如吴山专等人。

  所以,今天我们谈的这个现象应该是中国艺术现代性进程中的一部分,而不应该首先设定这些艺术家的海外身份,然后认定 他们在缺失中国背景的情况下贸然回国。这样就隔断了艺术家自身的创作逻辑,隔断了中国艺术现代性进程的历史。这些艺术家出国后,被邀请到各个地方参加展 览,这时他们至少把中国当代艺术的某些方面带给了西方观众。很多艺术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西方认可,但是当我们回过头来探讨他们作品延续性的时候,就会发 现,这些艺术家,特别是已经在西方成名的艺术家,他们在国内就对中国和东方的文化比较关注,并试图将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进行结合,比如蔡国强用的火药,谷 文达、徐冰和吴山专的文字艺术。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不仅面对着来自西方中心主义和多元化的外部影响,同时更面对着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诉求,而不能停留在现成题材和现成客观条件的组合使用上,应真正理解中国的艺术现代性等问题。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