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之世界的声音

2013年06月04日 11:40   艺术银行  

  两年一度的艺术盛会威尼斯双年展又要开始了,其中主题展历来都最受人们关注的。都说主题展是威尼斯双年展最为学术的一部分,但它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局、财经、意识形态的影响。

  在威尼斯双年展中,主题展(Central Pavilion)作为最核心的展览,直接与双年展的主题相联系,紧密地把世界各国的艺术集中起来,使双年展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EXPO。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展人由双年展管理层(La Biennale di Venezia)选定, 今年是一位非常年轻的策展人马西米利亚诺·吉奥尼 (Massimiliano Gioni)。总策展人的选择往往将定下整个主题展的总基调,因为参展艺术家的选择由总策展人全权负责,并由他来递呈所选艺术家的资格及作品内容。意大利当局负责邀请艺术家,受邀艺术家的所有参展工作,包括运输及保险都由双年展负责。被各国国家馆环绕着,主题展展馆位于威尼斯双年展的主场馆绿园城堡(Giardini)内的历史建筑“Padiglione Italia”与军械库(Arsenale)展厅内。

  纵观威尼斯双年展历年来的发展,可以发现它不是一部单纯的艺术发展史,这些两年一度的盛会也会客观地体现出世界格局变化。首届威尼斯双年展有一份官方文件,约定的双年展目标很清晰: “代表无国家区分的现代精神的最高尚活动,同时也是对我们(意大利)艺术家的教育。”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它已然转变为为德意联盟服务的一个艺术盛会。战后,它也受到政治微妙的影响。随着远离欧洲战乱的美国经济崛起,发源于美国的波普艺术在占踞了艺术舞台最醒目的位置。1964年,这种艺术形式不仅对主题展,更对整个双年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是年绘画大奖就颁给了美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罗伯特·劳申伯格。

  在1974年主题展上,总策展人卡洛·瑞帕·迪·米拉(Carlo Ripa di Meana)用这一届双年展向智利致敬,因为其总统萨尔瓦多·阿连德在政变中被杀,智利人民获得自由。此后主题展虽然没有明显地受政局影响,但其主题仍然和世界潮流走向一致。毕竟艺术也早已不再是指单纯的绘画,它更是艺术家想通过作品表达的世界观,主题展则有机地传播着由千千万万不同的艺术抱负汇合而成的一个声音。

  在这个概念上,总策展人在主题展中发挥的作用乃是重中之重。主题展像是他个人的一个作品:策展人被选定以后,将会花很长的一段时间去各个国家考察,通过不断了解来选择符合主题的参展艺术家;与此同时,各大画廊会向他推荐艺术家。西方主导艺术市场的意识形态在很长的时间内都主导着主办方对总策展人的选择,和总策展人对主题展参展艺术家的选择。这一现象在1997年杰马诺·切兰特(Germano Celant)策划的第47届威尼斯双年展“未来,现在和过去”体现尤甚。很多被邀请的艺术家是来自美国,比如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和杰夫·昆斯(Jeff Koons)等。一位《纽约时报》的评论家认为这个“美国”双年展明显地被商业操控。

  由此可见,策展人及其选择都有一些既定模式。虽然到现在为止都没有亚洲的总策展人出现,但亚洲的声音在威尼斯双年展中越来越不可忽视。1999年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是“全面开放”,102位参展艺术家里,亚洲人占五分之一,获奖的14位艺术家里,女性占10位。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双年展。就中国而言,1995年第一次有中国艺术家被邀请到主题展中, 并在此后的几届里越来越多 (见表格)。也是在1999年的双年展上,蔡国强的《收租院》雕塑·行为艺术作品获“金狮奖”。

  本届双年展主题为“广博的宫殿(The Encyclopedic Palace)”,寓意由古即今,带有环球视野的艺术大百科。总策展人马西米利亚诺·吉奥尼已挑选了150位从37个国家来的艺术家参展。 其中包括查理斯·雷(Charles Ray)、塔其塔·迪恩(Tacita Dean)等双年展常客,也有如艾德·金斯(Ed Atkins)这样的后起之秀。其中有来自中国的3位艺术家,分别是:郭凤怡、阚萱和林穴。但我们也可以看出,吉奥尼的名单主要以欧、美艺术家为主,非欧美艺术家在154名艺术家中仅有21位,占总人数的14%。这似乎还是西方主流的意识形态渗透的结果。名单出来之后,叫好叫骂声都有,这届双年展主题部分收效如何,只有看了才知道。

  Massimiliano Gioni = M

  ART BANK:可否说一说你此次策划“广博的宫殿”主题展是怎么构思的?

  M:与往年不同的是,这届双年展开放地吸收了如作家、思想家等一般不被视作艺术家的作品。20世纪初的作品也会包括在内。我的目标是强调一下已经被人们遗忘了的威尼斯双年展的传统和典型氛围:双年展不是展示新作品的地方,而是把新作品放进一种更广博的语境中。也许是因为我是威尼斯双年展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个艺术家,我觉得我的责任远高于同龄策展人的工作。我想使艺术和其他形式的自我表达的关系更密切,也把“艺术是了解现实世界的一个基础工具”这一观念传达给观众。我认为当代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能力的一部分。

  ART BANK :为什么你选择了中国艺术家郭凤怡、阚萱和林穴的作品进入主题展?

  M:我有机会在广州看到郭凤怡的作品,之后就非常喜欢。她的作品展现的是宇宙学,但其中有很多被艺术家解释为自画像:自我和世界的重合是此次展览的重心。最近展出的阚萱的作品是一种对中国的过去和现在的探索。像是一个个人的地图,一部公路片和一次历史探索,所以这件作品完美的与这次展览的主题对接。关于林穴,我非常欣赏他的画,和他要用几乎像显微镜放大图一样的方法观察自然。他和郭凤怡的主旨相差不大,他们的这种坚持使得其作品非常特别。

  ART BANK :艺术家名单中并没有多少来自亚洲的艺术家,那么你对亚洲艺术,尤其是中国艺术是怎么看的?

  M:我从不喜欢以国籍来论艺术家:艺术是个复杂的东西,也更能使国籍变得透明。很明显,在数十年间,中国变得更强壮了,很多中国艺术家在国际舞台上找到了他们的位置。我仍清楚的记得在1993年威尼斯双年展上,西方艺术世界遇到了中国的艺术, 并为之震惊。 到1999年哈罗德·史泽曼策划的那一届,这种震惊更加强烈。从那时开始,中国,和亚洲的当代艺术体系神奇般地向一个更好的方向开始发展。我认为香港不仅对中国,还是对全球来说都是一个推进性的艺术中心。

  ART BANK :你认为这次威尼斯双年展中不能缺少的一件作品是什么?

  M:这是一个很大的展览,尤其是当你要求我把主题展和我参与的国家馆综合起来,所以我不能简单地说一件。在主题展中我想应该是荣格写了 15 年的《红书》,这也是你将会看到的第一件展品。马里诺·奥里蒂的作品“广博的宫殿”是整个主题的来源。对于国家馆,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杰里米·戴勒的作品了。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