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庄艺术区首先面临的问题是生存困境

2013年06月10日 08:28   人民网  

  宋庄的青年策展人亚日,从2000年毕业后留在北京,自称“只要能活着,什么都干”。他在学校代了7年课,做过设计、杂志,策划展览,同时坚持创作,很难用一种固定的身份来看待他。2007年,他把工作室搬到宋庄,很多朋友称他为策展人,但他“基本上一半的精力用在自己的作品,另一半的精力用在策展”。

  亚日从2007年到2011每年都要推出不同的100位年轻艺术家,这些艺术家大多生活在宋庄。因此,曾经走进过上千家艺术工作室的亚日,对生活、工作在宋庄的艺术家们,有着更直接的认知,“我大致了解的是,最早来宋庄的人比较好一些,有自己的工作室,有家庭,市场也比较认可。除了这一批,就是30多岁的一批,生存还能保证,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再往下是刚来宋庄的一批人,大部分不够成熟,首先面临的问题是生存,靠画养画很难。”

  在这种生存的压力下,创作状态也一样受影响,“年轻人画的东西,普遍比较压抑,颜色比较重、深沉,同长期的生活状态有关。”亚日说,“他们更需要一个好的平台,我希望更多的艺术机构能给他们机会。”

  在这种生存的压力下,也同样由于艺术家们需要有一个团体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所以宋庄的艺术家们自发组织起来,于2005年9月成立了宋庄艺术促进会。宋庄艺术促进会艺术总监王强介绍说:“这个艺术区有20年了,总会发生各种问题,所以就由艺术家自发组织起来,来处理一些相关的事务,成立的宗旨就是做艺术家、村民、政府之间的桥梁。”

  宋庄艺术促进会的黄维扬介绍说,宋庄艺术促进会现有登记注册的艺术家人数将近5000人,画廊、艺术机构近百家,大型艺术场馆14家,但都是自愿性质的,所以还有不少艺术家及艺术机构没有来登记注册。

  “所有的经费都是通过社会捐助等自筹资金,所以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帮助艺术家做一些事情,但方式是不一样的。比如做宋庄的整体形象,那就无形中为宋庄的艺术家带来益处。另外还有具体的事物,比如免费组织展览、提供展览场地、协调具体事务等。可以说什么事情都做,方式也非常灵活。”聊起艺术促进会的工作,王强说,“来这里的艺术家,大部分素质比较高,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来,并不是为了挣多少钱。这些人我们就尽量地去帮助他们解决些困难。”

  吴黎浪2007年从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史论专业毕业后就来到宋庄,在宋庄艺术促进会工作了6年。吴黎浪谈到促进会的一些具体事务时说:“有时可能不是最直接的金钱上的帮助,而是用另一种方式转换提供。比如艺术家生活比较困难,冬天没有煤,就可以把作品抵押在我们这里,我们借给艺术家几千元钱去过冬。等艺术家生活好转以后,可以再把作品赎回。”

  1995年毕业于西安美院的韩三之,2011年来到宋庄租了工作室,并把妻子和女儿都接到北京,女儿现在宋庄中心小学就读三年级,妻子负责照顾两人的生活。采访时适逢一家来自南京的艺术机构和韩三之洽谈签约合作等事宜。在同韩三之的妻子闲聊时,她告诉记者,在宋庄艺术促进会的协调下,宋庄艺术家的子女都能免费入学,和当地村民的子女一样接受义务教育。

  作为一个开放、宽容的宋庄艺术区,自然避免不了各种鱼目混珠的现象,所以从2005年开始,筹办每年的宋庄艺术节也是促进会的一大工作重点。“就是要通过学术选择,呈现宋庄当代艺术文化的形象。”王强还透露今年的艺术节将在9月6日举办,展览的主题是“人人艺术、艺术人人”。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