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涂鸦艺术家的圣经

2016年02月18日11:08   界面  收藏本文     

  1984年至今,涂鸦艺术一路走来都经历了些什么?打开《Subway Art》,或许你就能找到答案。MARK BYRNES

Ban2的作品Deli(1981年) 摄影© Martha Cooper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喷绘着花样图案的地铁车厢,正是纽约这座城市作为艺术世界颓败放荡之都的标志。但这种“纽约仅有”的风气很快便席卷开来,一本摄影集也从那时起成为了全世界涂鸦作家(graffiti writer)捧读的圣经。

  1984年,摄影集《Subway Art》面世。摄影师Martha Cooper与Henry Chalfant在20世纪70年代来到纽约生活。Cooper当时正忙着拍摄街头玩耍的孩童,无意中看到小男孩在笔记本上临摹的涂鸦字样,误打误撞推开 了涂鸦艺术的大门。Cooper通过小男孩结识了不少涂鸦艺术家,其中就包括涂鸦界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的DONDI。

  与此同时,Chalfant也在探秘纽约城地铁涂鸦的全貌。在布朗克斯149街地铁站的“涂鸦画板”那儿,Chalfant见到了喷漆签名的主人。 新作品出炉时,这些涂鸦作家也会和他打声招呼。交谈中,Chalfant听说了Cooper的名字,了解到她与他一样,也在用镜头记录涂鸦艺术之美。

  1980年两人见面后,决定共同出版摄影集《Subway Art》。Cooper的作品多走人类学路线,Chalfant则更喜欢表现涂鸦全貌,这本摄影集的焦点不光是天赋异禀的涂鸦作家,还有周围那片孕育培养他们的环境。

1984年的首版(左)与2015年的再版(右) 图片来源:网络

  2015年底,《Subway Art》迎来再出版,自然也增加了不少新作品,将给新一代读者带来一种全新体验。现在,地铁车厢已难以见到涂鸦的踪迹。纽约大都会运输署(MTA)在车厢 外部加上聚氨酯涂层,涂鸦几乎喷不上去;即便真的上了漆,MTA也有专门车队将“花脸”车厢直接拖走。涂鸦界的社交生活落脚点也逐渐在往互联网的方向转 移。

  30年前,Chalfant和Cooper可不好过。《Subway Art》出版后几乎无人问津,也没人评价。但以口口相传(还有盗版印刷)的方式,他们的努力也终于被大家看到了。2006年,巴西圣保罗的涂鸦艺术兄弟组 合Os Gêmeos见到Cooper时曾对她说,他们十几岁时看的那本《Subway Art》还是黑白影印的呢。

  现在,博物馆不时会展出一些涂鸦系列作品,一些豪华住宅甚至还以涂鸦装饰作为卖点。1984年至今,涂鸦艺术一路走来都经历了些什么?打开《Subway Art》,或许你就能找到答案。

Skeme Daze(1981年) 摄影:© Henry Chalfant
胡子大叔和孩子们,作者身份不详(1981年) 摄影:© Martha Cooper
Blade Dolores(1979年)摄影:© Henry Chalfant

  布朗克斯New Lots Yards,Min、Duro与Shy 147三人(1981年)。摄影:© Martha Cooper

Trap Dez Daze(1983年)摄影:© Henry Chalfant

  左:Son I与Rem喷绘的任天堂大金刚系列的马里奥形象(1983年,曼哈顿) 右:拿着棒球棒望风的Dez(1982年,曼哈顿the 3 Yard)摄影:© Martha Cooper

Blade(1980年)摄影:© Henry Chalfant
Midge(1982年)摄影:© Martha Cooper

  (翻译:潘金花)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圣经涂鸦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