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查小欣:《原·木》是一颗仙气很重的“树”
查小欣是香港传媒文化的代表人物,投身香港传媒业三十余年,以其鲜明独特的专业特质将“传媒人”这个职业做到了无人企及的高度和极致,她的粉丝遍布全球。对当代艺术有着独到见解的查小欣来担任主持人,着实让活动增色不少。
树+艺术项目是一个多介质的艺术融通项目,包括音乐、装置、多媒体、漫画、纪录片等艺术形式。而查小欣老师也在绘画、写作、电影、娱乐等多方面发展,由她担任活动的主持人,更能理解每位艺术家的心境。查小欣也是一位非常敬业和努力的媒体人,当晚活动现场,她不仅用中英双语主持,而且在台下还用手机全程直播展览开幕的全过程。
《原·木》一颗仙气很重的“树”
新浪当代:您作为此次艺术展开幕活动的主持人,对此次“树”+艺术项目是怎么理解的?看到这棵“树”,您会有怎样特别的感受?
查小欣:树给予我们养分,使空气变得更好,给我们一个强劲生命力的精神。看到这棵树的时候,我觉得很荣幸主持今晚的开幕仪式。因为我也学艺术,我觉得杨莫桐老师很厉害。她不仅请了美国导演Joseph Greco制作了专题纪录片《Mood》,还请了美国音乐家Lisbeth Scott创作了哼唱作品《Mood》,台湾著名的漫画家萧言中创作了多媒体互动作品《The Moment-Tree》,更重要的是她还创作了这件精彩的作品《原•木》。当我第一眼看到杨莫桐老师的作品《原·木》时,我感觉很震撼,作品在变换的灯光下,呈现不同的感觉,有时像一个水晶,有时又像仙气很重的一棵树,它是七彩缤纷的,有时又像圣诞树般华丽。
杨莫桐老师身型很苗条轻盈,而她创作的作品如此巨大,感觉她的身型和她的作品成反比。我学绘画的时候,老师讲作品要大气,表达出来的效果是不同的。看到杨莫桐的《原·木》,更加印证了老师所说的。
不同平台的表达,作品呈现多元性
新浪当代:“树”+艺术项目艺术项目集合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媒介的艺术家,您觉得这次展览的形式、内容与您以往在世界各地以及香港看到的展览有何不同?
查小欣:这个项目集合了美国、中国、台湾的音乐家、纪录片导演、装置艺术家、漫画家等,整个事情把不同界别的人放在一起,最后呈现的作品真的不简单,作品有很多的表达方式,已经超越了一个平面,超越了艺术本身的一个单一的表达方法。所以,作品的多元性就是现在我看艺术的另外一个层次。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不同平台的表达,艺术不再是单一的一幅画,一件雕塑,可能会发展出不同的层面。尤其是“树”这个作品,把它拆散后每一件又都是独立的一件出色的艺术品,这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还有萧言中的《The Moment-Tree》,在触碰的时候还会出现动画,这都是我要学习的,我在今后创作作品的时候,也会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由一生十或者更多。
新浪当代:您觉得此次展览的最大的价值有哪些?
查小欣:整个树+艺术项目把美国、台湾、中国的艺术家放在一起,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一件事,他们围绕“树”这个主题来创作,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艺术。这是一个跨国界、跨媒介的新的概念。
整个作品耗时三年,三年中,除了创作、创意,还得考虑选择合适的团队成员加入,作品的繁简去留都是很痛苦的事情,做一个作品是容易的,但过程是最难也最值得记忆的。
跨界的表达方式,比较好玩
新浪当代:“树”+是一个开放的艺术项目,以后您有兴趣参加吗?您会用什么样的艺术形式表达?
查小欣:我觉得我不能创作出像杨莫桐老师的这样一棵“树”,因为学问是不同的,我主要是画画。本来今年底就打算要画一些作品,有一些想法,看了树+项目后,觉得想法还可以再优化一些,才可以做一个跨界的表达方式。如果要做的话,我会用一些不用的东西(如垃圾之类作为媒介)做一个艺术品出来,我觉得会比较好玩。
《原·木》很有报道的价值
新浪当代:您会向北美、香港和大陆的读者、听众、网友介绍您这次所看到和听到的吗?
查小欣:会的,我会在我的微博、微信、Facebook,我的专栏都会写的。这次的展览与我之前经历的感觉、想法完全相反,所以,我觉得这此展览以及作品《原·木》很有报道的价值。
新浪当代:如果要让更多人关注、参与,从资深媒体人的角度,您认为关键点有哪些?
查小欣:我是做娱乐评论的,我相信娱乐的能力、力量和影响力。有时候我文章或者评论的时候会以娱乐的角度。所以,艺术要怎么推出去,在我看来,从娱乐层面比较容易。其实每个层面都可以去推广艺术,当然方式是最重要的。
新浪当代:您如何看艺术介入公共艺术项目领域?
查小欣:艺术跟生活是有关的,在香港有很多大的企业都与艺术挂钩,跟艺术挂钩自身的品牌会很高,有很强的可信度。现在香港很多大企业都会有艺术展,有一些大型的艺术展是在商场里面策划的,艺术跟商业结合的也越来越紧密。
喜欢的艺术家:毕加索、赵无极、巴斯奎特
新浪当代:听说您业余习画,也时常观赏一些艺术活动,对当代艺术有独到的欣赏角度和见解,可否从创意人的角度,谈谈您对当代艺术价值的判断标准的理解?
查小欣:我个人比较喜欢抽象画,经常去看一些展览,比如每年3月份我会去香港巴塞尔看展,还有香港的一些主题餐厅,经常会换一些不同主题的作品。经常多参观艺术展览会刺激我的思维,对我写作和画画都有很大帮助。看过很多作品,我比较喜欢毕加索、赵无极和美国涂鸦艺术家让·米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的作品,安迪沃霍尔也很喜欢巴斯奎特,给了他很多机会,只是很可惜28岁就走了。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