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树+ 杨莫桐:打造一棵与众不同的“树”

2016年07月06日00:00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策展人、艺术家杨莫桐策展人、艺术家杨莫桐

  2016年7月2日晚,《原•木——一场“反自然”的共生实验》在北京77文创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项目全方位展示了一场场融合装置、多媒体、苏绣、唐卡、纪录片、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艺术探索。策展人、艺术家杨莫桐历时3年创作的树《原•木》首次亮相,这棵“树”直径6米,高5.5米,3000kg不锈钢原料,29275个不锈钢零件,271名专业工人和艺术家一起,历时半年制作而成。杨莫桐通过这种方式,将源于自然的元素打造成为一棵“反自然”的树,为它界定了全新的生命形态,人工制定了它的生长规则。

艺术家杨莫桐作品《原·木》艺术家杨莫桐作品《原·木》

  杨莫桐以艺术家的感知和思索,以对自然、万物的气韵与个体生命的交融与冲突,生发出跨越语言与疆域的一系列艺术作品,在人与自然和世界的看似虚无的关系中寻找精神的出口和艺术的心灵表达。近两年杨莫桐游学美国,在多重文化语境和不同艺术语言的浸染下,创作出了更具国际语汇的大型装置艺术作品《Mood》,并将这个艺术作品的定义从一件具体的“物件”推至一个“情况”,在虚实之间诠释当今现实世界艺术家对人文风貌,生长与衰老,自然与市井,冲激与静思,短暂与持久,动与静的深度艺术反应。

  杨莫桐表示,这棵树《原•木》不是一件简单的艺术品,我们见证了它从出生、成长、涅槃直至永生的这个壮丽过程。当我们从它的不同花瓣、不同叶片,多角度反射到自己,看到一个不同的自己,甚至是一个不同世界的时候就成功表达了这件作品的含义。这件作品还有一个特殊的含义就是‘如意’,就是她对所有美好事物的想象。她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份期待的美好,当抛下浮华,放下执着,就像这棵树一样,你安静地离近观察后就会理解。

艺术家杨莫桐作品《原·木》艺术家杨莫桐作品《原·木》

“树”是所有美好的承载体

  新浪当代:结合你个人的创作与生活经历,谈谈为什么想到去创作一棵“树”?这次和你以往的创作有什么不同?

  杨莫桐:以前创作的都是油画,它是一个抽象的世界。在创作这件作品之前我想象到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什么,花和叶子是我想到最美好的东西,但是它们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在这个想象的过程中,它们需要有载体,这个载体正是承载了它们生长的状态,所以我想到了树,树一直在成长,它有这极强的生命力,我把树的希望赋予在花瓣和枝叶上,所以就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呈现出的美好承载体。

杨莫桐作品-源(作品尺寸:1.2m×1.2m×2.2m)材质:不锈钢杨莫桐作品-源(作品尺寸:1.2m×1.2m×2.2m)材质:不锈钢

  新浪当代:为什么选择用不锈钢作为您艺术创作的媒介,您是怎样考虑的?

  杨莫桐:金属不锈钢的材质像镜面一样,其实当我在制作这个树的过程中,就已经赋予它更深的含义,在表达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方面需要一个隐喻,所以就考虑到不同形状的花和叶片,当人站在它的面前所反射出来的样子也是不一样的,有扭曲的,有高,有矮,有模糊的,有清楚的,再往深处想,其实隐喻出不同的人,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在材质属性上,金属是最为坚韧的,花又是美丽的,我喜欢这种对比所蕴含的隐喻。

通过自然世界的映射 反思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新浪当代:谈到人和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您能为我们解释下“反自然”的含义吗?

  杨莫桐:“反自然”是加了引号的,其实我想表达的不是反对自然,是自然的相反方向,是反射自然的意思,是自然世界的一个映射。在树看人的角度和人看树的角度下,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境地,人是那么的渺小,每个人在看树的同时,反射出的自己也各不相同,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映射中,我们都应该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以及内心。

  新浪当代:这件巨大雕塑注入了您3年的心血及历程,在这段时间里你的心境是怎样的?

  杨莫桐:创作这件雕塑和画画完全不一样,我画画的时候就自己享受,你画出自己感受到的心境就可以了,但是制作出来这样一棵树,不单单表现出心境,它的过程极其漫长,需要不断的推敲,不断的调整,甚至是不断的挑战自己,不断的调整每一个时期的心理,结合树整体的美感把最美好的一面呈现出来是很艰难,很纠结的过程。

  新浪当代:我们了解到这件作品中蕴含着很多元素,能为我们介绍下吗?

  杨莫桐:我把内心中很多感受赋予了这棵树,它不简简单单是一棵树,在我认为,它是一棵有生命力的树,只是用一个金属的载体承载它还不足以表现它的那种力量,所以我利用眼睛、鼻子、舌头、嘴的形状结合在一起组成花瓣,眼睛赋予在上面希望表达树木看这个世界的状态,这些元素从某方面正映射出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其中的元素一共有250多种,没有一个元素是相同的。‘树’所有的生长与挣扎、困顿与力量、蜕变与升华,都如‘人’与自然的世界和社会的世界所形成的关系和结果。”

艺术家杨莫桐作品《原·木》艺术家杨莫桐作品《原·木》

  新浪当代:当您的作品呈现出来的时候,您第一感觉是怎样的?

  杨莫桐:太感动了,我每次看到都很感动,它其中蕴含了太多的美好、幻想、世俗,以及错综复杂的事物关系等等,我一直在思考,在创作它的同时,究竟是我创造了它还是它创造了我?

唐卡作品-重生(画芯尺寸28×28cm)唐卡作品-重生(画芯尺寸28×28cm)
杨莫桐+薛金娣 双层苏绣作品《原·木》杨莫桐+薛金娣 双层苏绣作品《原·木》
树+ 萧言中作品《The Moment-tree》树+ 萧言中作品《The Moment-tree》

跨界融合 共生实验下的艺术探索

  新浪当代:本次展览您击破常规,跨越边界,把多种介质与您的艺术作品融通,能谈谈您的想法吗?

  杨莫桐:国内艺术展览的形态有两种:一种是常规展示,一种是跨界展览。常规展示有两种形式:单一类型作品展示和多种类型作品展示,并将作品布置于一个固定空间;跨界展览也有两种形式:艺术与品牌合作,艺术与时尚嫁接。常规展示已经成为业界的一种常态,常态最大的弊端是流于形式,会让观者产生审美疲劳。而跨界展览的合作方式大多过于生硬,相互之间很难产生化学反应。

  在这个“树+”艺术项目实际上构造了一个互动的“艺术战略体系”,既有当代艺术状态的系统性思维,又有建构艺术新范式的态度与执行力:一是建立了一种“大作品”现场介入的创作新范式,包括体量、跨界、流动性等特点,这些都是近些年来由单个作品延伸开来所少有的。二是把艺术作品的定义从一件物件推至一个“情况”,在国内艺术项目当中明确提出探讨当代全球艺术当中“活”的状态,真正的捕捉到当代艺术与当下社会的关系特质。三是,呈现形式上真正的做到多元化的表达路径,这一点观众们只要来到现场,就会第一时间感受到。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杨莫桐原·木树+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