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木》:造物者的共生实验

2016年07月07日22:14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原·木》 (6)《原·木》

  文:李斯

  一场“反自然”的共生实验,乍听到这个展览主题,对笔者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究竟是怎样一种“反自然”的实验,带着疑问和期许,来到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77文创园77剧场的展览所在地,在现场看到了艺术家杨莫桐与其他诸位艺术家的作品之后,一切恍然如悟。

  现场艺术家们的作品,媒介不一,漫画短片,电影纪录片,钢琴弹唱以及剧场舞蹈,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共同阐述“原·木”这一主题。剧场舞蹈表演的结束后,大幕拉开,星光熠熠的闪烁中,艺术家杨莫桐的一件大型装置雕塑作品呈现在公众面前。在聚光灯的环绕下放射出异于常态的光芒。粗壮的树干,挺拔虬劲,树干不断生长中,也不断横向伸展枝桠,并开出各式各样的花朵,最终成为一株直径6米,高达5.5米的穹盖,荡气回肠。

《原·木》 (5)《原·木》

  笔者在参观过这件作品后,试图通过个人理解去解读“反自然”这一主题。其实所谓的“反自然”,在笔者看来是艺术家对自然的敬仰与崇拜。在杨莫桐这件作品中看到的是艺术家对自然规律,生存法则的恪守,《老子》第四十二章中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这里“道”正是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理念。而“反自然”是因为作品的材质为不锈钢制作的大树,而大树上生长了几百个枝桠,几千朵不可能在一株树上生长的花朵。这种“反自然”创作实则为在遵守自然法则的基础上的艺术思维的几何式拓展,正如主题中所说的,本次展览是一次跨介质的艺术融通,打破了艺术的边界,也融通了各类艺术形式,立体式呈现了共生实验的艺术创作。

  艺术家将自己化身为内心中的造物者,用其自身携带的艺术基因以及对自然的感知,幻化出了相对独立的一套万物生长体系。将现实中的不可能,在其作品中成为可能,多物种,在同一株植物上生长,形成“共生”。这件作品将会在接下来的展期内,在77创意园区内的广场内展出,迎接更多公众的参观,这株“生命之树”会在于公众的接触中,能够引发一连串的关于社会问题、自然环境问题、以及个人问题的反思。这或许就是这件作品另外一层社会学价值。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共生实验反自然《原·木》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