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花共生——在“自然”景观下映照现实

2016年07月07日22:23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原·木》 (1)《原·木》 

  文/李杨雷

  艺术在今天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事物,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惊天动地的事情,艺术相比之下太虚弱,但是艺术是这个世界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不能改变外部的事实,而它却可以给人提供参照,给我们反观自己的机会,从而去启发、反思、改变自己和这个世界。

  策展人、艺术家杨莫桐此次策划的这个“树+”艺术项目中提到的“反自然”其实不是在反对自然,而更重要的是反射自然映照现实,杨莫桐希望通过此次艺术项目能够使我们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关系。

  此外,就艺术的跨界形式及语言表达而言,舞台剧场的多媒体融合是解释杨莫桐美学的关键。我认为选择舞台剧场的真正意义的地方在于它是个转化和制造意义的现场,对杨莫桐而言,通过剧场跨界多媒体的融合,以及对“反自然——共生实验”的探索模式,仿佛这个结构本身就是具有不断改变或制造“意义”的能量,而舞蹈、音乐、3D动画、装置、影像、灯光等任何一件道具、任何一位表演者、参与者和观看者都无一例外的可以充当这种开放意义的制造者。在杨莫桐的作品中“树、花”共生万花盛开,这其中承载了对一切事物的美好幻想以及对现实的隐喻,作为一位女性艺术家,她把内心中对事物和生活的热爱集合在一起创作了此件艺术品。

策展人、艺术家杨莫桐策展人、艺术家杨莫桐

  艺术家杨莫桐特为此次展览创作的这棵“树”不同于大自然中的树。这件大型装置作品名为《原·木》,用不锈钢材料为媒介重达3000公斤,直径6米,高5.5米,包含了255个树上元素,2500个不同的叶片。值得关注的是这棵树上的元素包含了“嘴、舌头、耳朵、鼻子等”,杨莫桐通过这些元素不仅呈现出人与“树”的语境,相反“树”与人以及作品镜面下反照出的环境和每个观者的内心世界各不相同。我们必须超越“景象虚构下的客观性”之树,即在表象的美丽迷雾背后,才可以发现更真实、更纯粹的现实领域。

  纵观所述,杨莫桐在艺术创作中不仅运用了多种媒介、也在作品中采取了多个视角,她充满自信的在作品中凸显壮观和表演的特点,而这也正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显著特色,她将自己的人文思考,藉由自然呼吸、舞蹈肢体语言、音乐哼唱、视觉成像等不同的艺术表达途径,挑战展览的传统,它是糅合不同范畴多元化的全新艺术形式,这既是一场新的艺术实验,也可能是一场新的超越。杨莫桐的作品不仅推翻了亚洲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古板划分,同时还跨越了古代与现代的界限,她给观众带来的视角穿越了时间与景象,仿佛在永恒的景象风景里,一股大自然的气息闪过。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杨莫桐反自然《原·木》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