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重温全球艺术界的2016

2017年01月11日 12:28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排行榜

  去年此时,我们还在总结着“十种表情”,2016岁末,我们才发现,一年来艺术界发生的大事,又岂是寥寥数种情绪就能够概括!“文章在眼每森然,力弱才疏挽不前”,在2017年到来之际,以见证、记录和传播为宗旨的域外美术版,又到了总结盘点的时候了。如果您错过了一年以来全球艺术界发生的某些大事,请不要再错过我们如今的盘点。

  科技(Tech)与匠心(Crafts)

  2016年,艺术界发生的大事着实不少。美术馆、画廊和艺术家们自然是这个舞台的主角。不过,“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科技界的大佬们似乎把收藏艺术的爱好转移到了创作艺术之上。当然了,科学家们介入艺术界的途径,是以技术改进艺术创作的手段,并提供艺术创作的新媒介。

  2016年3月,支持虚拟现实技术(VR)的头戴显示器Oculus Rift上市,打响了VR技术进军艺术界的第一枪。2016年5月,谷歌发布了革命性的虚拟现实创作程序Tilt Brush,让热衷新技术的艺术家们欢欣鼓舞。虚拟现实的商用化过程,让这一科技成果走向了大众,也走进了博物馆和艺术家们的工作室。虚拟现实技术,在2016年真正成为了一种新的艺术媒介。于是,在柏林双年展上,加拿大艺术家乔恩·拉夫曼(Jon Rafman)让观众体验了惊悚的三分钟:头戴显示器的人们看到了自己在巴黎协和广场经历世界末日的景象。在纽约的先锋艺术中心,达斯汀·耶林(Dustin Yellin)利用VR技术创作出了令人震惊的三维作品。而妮可·科佩尔(Niko Koppel)则用虚拟现实让观众感受到了自己被枪击的真实体验。虚拟现实在艺术上的应用,让普通人可以通过艺术家的眼睛来看世界,并和艺术家发生真正的共鸣。虚拟现实技术在“2016,VR元年”口号下的流行,成为这一年中对艺术界影响最大的科技事件。

达斯汀·耶林的 VR 三维实验作品截图 图片:纽约先锋艺术中心达斯汀·耶林的 VR 三维实验作品截图 图片:纽约先锋艺术中心

  除了作为艺术媒介之外,科技进步带来的新事物,同样可以成为艺术收藏的对象。2016年10月,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宣布收藏初代emoji表情(流行在移动通讯中的表情符号),这当然不意味着我们会在博物馆看到梵高的作品和一个个可爱搞怪的数字表情放在一起的景象。美术是拥有悠长历史的视觉表达语言,而emoji表情正是这种语言在现代科技之下的延伸。美国艺术家卡拉加尼斯在2016年甚至利用成千上万的emoji表情,重新演绎了博斯(Hieronymus Bosch)在15世纪末的杰作《人间乐园》。本就充满奇幻色彩的画面,在emoji表情的重构下,更加让人忍俊不禁。

  很久以来,科技手段都在艺术鉴定方面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人类的好奇心是永远不会停止的。那么在2016年中又有哪些艺术中的未解之谜被科学家们解开了呢?

  2016年2月,来自美国的科学家们,对梵高不同时期作品色彩明暗的研究,发现梵高同一主题作品的不同版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变暗,并认为这是梵高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作品中的一个表现。2016年3月,科学家们又做出了更加惊人的举动:通过对达·芬奇后裔的追踪和检测,他们宣布可能重建达·芬奇的DNA序列。这可不是无意义的研究,因为我们都承认达·芬奇也许是历史上最聪明的人,通过对他基因的研究,也许人类可能在未来培养出更多伟大的艺术家,当然还有科学家。

  2016年7月,伦敦艺术家弗朗西斯·奥尼尔(Francis O’Neill)宣布,荷兰画家伦勃朗曾经利用光学装置,来辅助自己完成肖像作品。这不得不说是那个时代的讨巧之举。如今的艺术家们拥有巨大的工作室、雇用着多名助手代笔,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们不否认艺术家的奇思妙想具有特殊的价值,但精湛的技艺和对色彩光影的细腻感觉,终究是视觉艺术的核心内容。科技的发展、新媒体的应用包括艺术家工作室“公司化”的模式,让现今的艺术界在金钱的驱动之下形成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有匠心和手艺的艺术家“劳模”们,也不该在逝去的2016年里被遗忘。

  英国画家大卫·霍克尼正是其中的典型。2016年可谓霍克尼全面爆发的一年,在纽约的佩斯画廊、洛杉矶百叶窗画廊、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和德国塔森美术馆,这位英国画家竟然在一年中举办六次个展。其作品数量之多、创作之勤勉,可见一斑。按照他自己的话说:“画家们始终是劳动者,而不该追求享乐。我会坚持绘画,直到我画不动的那天。”所谓巨匠,大概如此。

大卫·霍克尼? 图片:blouin artinfo大卫·霍克尼? 图片:blouin artinfo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伟大的科技成就,往往始于工匠们单调重复的劳作。科技与匠心,本来就是一回事。

  灾难(Disaster)与暖心(Heart-warming)

  2016年8月24日和10月30日,两次强烈的地震袭击了意大利中部地区。其中受灾最严重的是小镇阿马特里切,阿马特里切曾在2015年入选意大利最美城镇,被称为“百座教堂城市”。当地镇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悲伤地说出有75%的建筑已经在地震中损毁。当地16世纪的钟楼,也在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停摆。

2016年意大利地震后的废墟 图片:PBS2016年意大利地震后的废墟 图片:PBS

  近300处的古建筑在地震中被损毁,修复工作刻不容缓。地震后的第一个周末,全国博物馆和建筑景区捐出了当天所有的收入以帮助灾后修复。2016年下半年,在意大利文物遗产团体的努力之下,近900幅来自多家博物馆、教堂等地的壁画、马赛克绘画、宗教文物等艺术品得到修复。

2016年意大利地震前后的建筑物对比 图片:dw2016年意大利地震前后的建筑物对比 图片:dw

  人类的文化遗产在灾难中被毁,令人痛心,而为了使这种记忆被铭记,为了让灾后重建做得更好,有许多人以艺术的方式做出自己的努力。

  9·11事件已经过去了15年,这一悲剧给美国带来的创伤,始终难以抚平。2016年9月12日,美国9·11国家纪念馆举办了首个名为“重现不可思议——艺术家与9·11”的艺术展览,以悼念15年前的悲剧。除美国外,英国也在铭记着灾难的发生。1666年9月2日,伦敦发生了一场持续了4天的火灾,熊熊烈火吞噬了建筑,一大半城镇被付之一炬。重建后,伦敦开始重视消防设施的建设,保险业也从此发展。2016年9月4日晚,为了铭记这场改变了英国历史的大火发生350周年,艺术家在泰晤士河岸搭起了建筑模型,以一场大型的燃烧表演重现了那场灾难。

  在近年的绵延战火中,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很多文化遗址被毁坏,许多珍贵的文物也流落四海。在2016年12月的“保护濒危文化遗产”国际会议上,有一项来自法国的提案呼吁建立全球文化基金会,以保护战时文化遗产。这一基金会已经开始筹得部分款项,它将资助文化遗址的重建、文物保护和修复、对战时文物的转移。

  无独有偶,巴黎大皇宫在2016年年末举办了名为“永恒的神迹:从巴米安到帕米拉”的展览。展览以虚拟现实、三维重构和全景视频技术等方式,重现了在战争中被毁的、包括雕塑和建筑在内的人类文化遗产。这些影像记录了每处遗址由完好到损坏再到重建后的情景。此外,展览中还呈现了一幅地图,列出了51处如今仍受战火威胁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

  也正是由于战争,难民问题成为近年的焦点话题,“难民艺术”这一词语也由此而生。2016年年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名为“无安全感:追溯流离失所和避难之地”的展览,更多地以文字和解说的方式展示关于难民设计、移民路径图等现实问题。

  在这个依然存在战火、灾难的世界中,仍有无数平凡而暖心的事件发生,它抚慰了受伤的心灵、让人读到世界的美好,它或许是陌生人的微笑和爱人的温柔,也或许是艺术家可爱而暖心的创作。

  食物给人带来的慰藉常常是最真实的,一颗糖果的甜度、一杯咖啡的温度或许就会化解一天的疲惫。在去年的盘点中,我们曾提到了Lernert & Sander的“方块”(Cubes)项目,他们将98种不同的新鲜食材切成了相同大小的方块,赏心悦目。2016年,食物同样影响着不同艺术家的创作。

  Adrian&Gidi是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摄影工作室,由年轻的搭档阿德里安·伍兹(Adrian Woods)与吉迪·凡·马尔赛文(Gidi van Maarseveen)组成,他们长期拍摄色彩鲜明、极富装饰感的商业照片。《旅游杂志》(Reisemagazin)和《西瓜与柠檬》(Melons and Lemons)系列是他们近期以食物为灵感创作的作品,他们用类似拼贴的方式表现出了设计感和食物的动感,再加之鲜艳的色彩,让人感受到了食物之美。

Adrian&Gidi 旅游杂志系列之一 图片:艺术家官网Adrian&Gidi 旅游杂志系列之一 图片:艺术家官网
1Adrian&Gidi 旅游杂志系列之一 图片:艺术家官网1Adrian&Gidi 旅游杂志系列之一 图片:艺术家官网

  除了食物外,可爱的动物亦是治愈人心的“良药”。趣味动物摄影奖(Comedy Wildlife Photography Awards)是由英国野生动物摄影师创立的年度奖项,旨在分享野生动物的幽默时刻和趣味瞬间。2016年的获奖作品有一头扎进雪堆的狐狸、仿佛在向摄影师招手的北极熊、露齿而笑的斑马、歪着头的鸟类、被鱼儿“攻击”的棕熊,等等。每年的入围和获奖作品都会在他们的官方网站上发布。

“你好!”(趣味动物摄影奖获奖作品)  摄影:Philip Marazzi“你好!”(趣味动物摄影奖获奖作品) 摄影:Philip Marazzi
好奇(趣味动物摄影奖获奖作品)摄影:Mario Fiorucci好奇(趣味动物摄影奖获奖作品)摄影:Mario Fiorucci

  重磅(Big)与展望(Prospect)

  2016年艺术界发生的大事,显然不是我们域外美术版能够全面覆盖的:年初,伊朗和西方恢复文化艺术上的联系;10月,希楚金基金会的现代艺术收藏回归巴黎……艺术在2016年里见证了世界朝着全球化方向迈出的坚定步伐,虽然这个过程里充满了变数。

  2016年6月23日,英国公投结束,退欧已成定局。在此之前,艺术家们和艺术界专业人士,从达米安·赫斯特到安尼施·卡普尔,都为英国留欧做出过不懈的努力。著名摄影艺术家沃尔夫冈·提尔曼甚至为英国留欧创作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海报,可艺术界集体的挽留之声,没能唤醒民众。英国退欧之后,艺术市场的不确定性迅速加剧。

  2016年8月,随着里约奥运会的开幕,街头艺术家又一次走到了世界的最前面。爱德华多·科普拉率领团队,用两吨多油漆和3500罐手喷漆,在里约的街头创作了巨大的肖像涂鸦。同时,来自巴西甚至全球各地的涂鸦艺术家们,更是不愿意放弃这一狂欢的盛会。里约热内卢的街头顿时成为艺术的圣地和游客们拍照的绝佳背景。脸书和推特之类的社交网络上,在整个8月里都成为了街头涂鸦的画廊。10月以后,艺术家的狂欢盛宴还在继续:当特朗普和希拉里在为竞选美国总统吵得翻天覆地之时,艺术家们也站了出来,用创造力表达着他们对政治的看法。可以预想得到,艺术家们的独立思考,将继续影响着未来的政治与社会。

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法国艺术家JR在海边的作品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法国艺术家JR在海边的作品
班克斯为抗议英国脱欧创作的涂鸦作品班克斯为抗议英国脱欧创作的涂鸦作品

  对艺术界来说,2017年无疑又将是不平凡的一年: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和惠特尼双年展都将陆续亮相,4月8日即将在希腊雅典率先开幕的第14届卡塞尔文献展,在当前欧洲面临巨大难民危机之时,将以何种面貌展示当前艺术的发展和当下艺术策展的走向?在欧洲辉煌文明的发源地雅典和卡塞尔两地,第14届卡塞尔文献展将给出我们答案。

2017 第 14 届卡塞尔文献展雅典展区 logo,这是卡塞尔文献展第一次开设卡塞尔以外的分会场2017 第 14 届卡塞尔文献展雅典展区 logo,这是卡塞尔文献展第一次开设卡塞尔以外的分会场

  克里斯汀·马塞尔(Christine Macel),这位新的掌舵人为2017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定下了响亮的主题——“艺术万岁”(Viva Arte Viva)。然而,在这个早已成为各国艺术家争相亮相的博弈场,威尼斯的2017,又将给我们展现什么样的精彩瞬间?

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克里斯汀·马塞尔 图片:Artribune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克里斯汀·马塞尔 图片:Artribune

  2017年3月,大英博物馆“美国梦:自波普艺术始”、巴黎奥赛博物馆“超越星辰:从莫奈到康定斯基笔下的神秘风景”;10月,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物品:时尚是现代的吗?”……2017年全球艺术界的精彩纷呈,我们期待与您共享!

  来源:中国美术报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