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敢说他收藏了整个日本当代艺术史?

2017年02月14日 15:11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在日本有位民间收藏家,他运用自己的资本收藏起了整个日本当代艺术史。其收藏经验不仅让日本国内藏家追随,在海外台湾也成为当地藏家的收藏指南。甚至香港佳士得在征集日本当代艺术拍品时也参考其经验;更有大型财团,主动愿意为其藏品的运营成本买单……

高桥龙太郎在田代裕基《烈日下的浮华》作品前。图片来源于网络高桥龙太郎在田代裕基《烈日下的浮华》作品前。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标人物

  高桥龙太郎,精神科医生,专攻社会精神医学;日本当代艺术藏家。

  数字简概

  20年收藏生涯;80%收益购买艺术品(每年);2000余件艺术藏品;5家私人医疗诊所;1家藏品展示空间……

  影响力

  整个日本当代艺术市场在国际上的定位。

高桥龙太郎。图片来源于网络高桥龙太郎。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弄懂为什么说高桥收藏了整个日本当代艺术之前,先来看看其藏品的规模以及在日本圈内的影响力:

  从90年代开始高桥龙太郎便涉猎于日本当代艺术收藏领域。其藏品从日本老牌当代艺术家村上隆、奈良美智、草间弥生、荒木経惟,到中青年当红小生会田诚、盐田千春、名和晃平、横尾忠则、森村泰昌、蜷川美花、束芋、山口晃等一大批顶级作品,藏品总数高达2000多幅,而其草间弥生的作品就高达50多幅。

高桥龙太郎收藏展奈良美智展厅现场。图片来源于网络高桥龙太郎收藏展奈良美智展厅现场。图片来源于网络
高桥龙太郎收藏展草间弥生展厅现场。图片来源于网络高桥龙太郎收藏展草间弥生展厅现场。图片来源于网络

  通过收藏的形式,高桥与日本艺术界有了更深的接触,也随着藏品数量的增加,其在日本艺术界的影响力也逐渐加深。由于其收藏体系,横跨了整个日本当代艺术的时间与领域,而藏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可以与美术馆匹敌,日本的艺术界将其命名为“高桥藏”。

高桥龙太郎在村上隆主办的日本酒派对上。图片来源于网络高桥龙太郎在村上隆主办的日本酒派对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高桥来说,收藏并不是简单购买了几件艺术作品,它是必须有自己的体系与目标:

  高桥跟当代艺术结缘,主要还是早年受到父母的影响。高桥的母亲精通日本花道与茶艺,父亲虽然不是美术学院出生,但平时很喜欢写生,画大自然的花、草。因此高桥觉得对于美的感受与艺术的敏感度,跟儿时的环境与家人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

《棱镜-狮子》,名和晃平,2015年。图片来源于网络《棱镜-狮子》,名和晃平,2015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高桥向来界定自己的收藏是从1997年开始,但其实早在那之前的十年,他就已经收有西方超现实主义的作品了,“我有十件恩斯特(Marx Ernst)的双面版画,虽然那是相当久远的事了,但当时那真是至宝。不过对现在的我而言,虽然这些收藏品属于我高桥龙太郎,却不属于‘高桥藏’。因为这些作品无法贯穿起来。所以只能说三十年前我就有在收藏,就对收藏有兴趣,但还不是真正的‘收藏’。”——高桥龙太郎

《HI!你好》,草间弥生,雕塑,2004。图片来源于网络《HI!你好》,草间弥生,雕塑,2004。图片来源于网络

  高桥所谓的收藏,要从1997年购买草间弥生的《无限的网》说起,这也是高桥第一件日本当代艺术藏品。该作品是草间弥生初次使用油画颜料创作而成,对于草间弥生来讲是个重要的转择点。高桥龙太郎看到该画时,感觉这件作品不仅仅是画材改变后呈现出的作品成效的不同,而是草间经过长时间积累后的一次突破,那些原本平淡的波点瞬间触动了他的心灵。随后在1997年会田诚的个展中收藏了会田诚《纽育空爆图》。

《纽育空爆图》,会田诚,1996。图片来源于网络《纽育空爆图》,会田诚,1996。图片来源于网络
《连续性的蒙娜丽莎与舞者2》,森村泰昌,1988年。图片来源于网络《连续性的蒙娜丽莎与舞者2》,森村泰昌,1988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通过收藏,避免日本最好的当代艺术作品流入海外:

  正是由于购买这两件作品,让高桥发现日本当代艺术作品中,最好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很多都没有留在国内,在日本能看到这些作品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如果可以展出艺术家最好的作品给大众看,那才是收藏最大的喜悦。于是高桥决定将自己收藏的方向聚焦在日本当代艺术。

《黄色人?套装》, 矢延憲司,1991年。图片来源于网络《黄色人?套装》, 矢延憲司,1991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后,藏日本当代艺术并对大众推广好像变成高桥一件责无旁贷的事。与一般私人收藏最大的不同在于,高桥致力于有系统地、不局限风格地展现一个时代的艺术面貌。并永远在购买新的青年艺术家作品,常常会持续十年、十五年或更久去收藏那些优秀的、尚未成名的日本当代艺术家同时期最好的作品。他希望以此能一路关注、支持日本当代艺术的发展。而对于藏品的选择,高桥始终是通过自己的感觉进行。 “艺术品总要有至少一百年才能证明自己是否有价值,因此他只从自己是否被作品打动的角度,去收藏艺术品”。——高桥龙太郎

《对应》,李禹焕,2002年。图片来源于网络《对应》,李禹焕,2002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初大批收藏的艺术家出道作品,如今以成为该艺术家的代表作,价值已翻了数十倍:

  1990年代因为自己开始大量收藏日本当代艺术以后,让日本现代艺术受到国际注目,所以外界才开始注意日本当代艺术的发展动向。2005年以来,香港佳士得对于日本艺术市场在亚洲的加速盘整,日本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价格比例从以往的10:1逐渐演变成如今的5:5。很多高桥的藏品,如奈良美智、村上隆、鸿池朋子、会田诚都已经翻了数十倍。更有有人推断,香港佳士得的日本当代艺术征件名单,也可能是从高桥的藏品名单中得到启发。所以说,说高桥的收藏在幕后影响整个日本当代艺术市场,也不无道理。

《无题》,加藤泉, 2010年。图片来源于网络《无题》,加藤泉, 2010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高桥购买作品的方式较为普通,除了通过各大画廊、艺博会,美术馆的出售和艺术家的拜访。虽然购买渠道较为常规,但由于从艺术家开始出道便对其开始关注,所以收了很多日本当代艺术名家的大批出道作品。当这些艺术家像村上隆这些人成名以后,那批作品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代表作。而其收藏作品的含金量也大幅提高。“当然,当艺术品的价格抬升,绝对增加收藏难度。10年前还有可能一次买下一整个作品系列,但是现在只能单件购买”。——高桥龙太郎

《空态化-7》,菅木志雄,2011年。图片来源于网络《空态化-7》,菅木志雄,2011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0多幅藏品,印证了日本当代艺术到现在这20多年从幼儿变成熟的过程:

  高桥的收藏,绝对可以讲很多的故事,至今这2000件藏品的最大特色,是反映“从幼儿变成熟的过程”。他认为1990年代后的日本当代艺术特征,有一种长不大的感觉,是幼稚、可爱、宅男、动画、漫画、像小孩一般感性、故事性、具有日常视线,同时又有熟练技术、技巧细腻。这些刚好是日本年轻世代看待社会的表现,这就是为什么高桥在2008年出版自己的收藏图录时,特别将书名题为《Neoteny Japan》,意思就是“从小孩变成熟过程的日本”。

《很深很深的水》,奈良美智,1995年。图片来源于网络《很深很深的水》,奈良美智,1995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向来欧洲的艺术发展得很好,亚洲的学院过去也一直向西方的大师与传承看齐。亚洲的艺术或许像小孩,但是终究会长大。打个比方,以前日本艺术相对于欧洲艺术是小孩,但是以后也会成人,所以仔细看我收的作品,不论是油画还是雕塑,关于‘小孩’的图像和隐喻很多。”——高桥龙太郎

《in the Darkland》,奈良美智,1999年。图片来源于网络《in the Darkland》,奈良美智,1999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高桥之所以收藏是为日本的美术馆收藏“差屁股”:

  据高桥的观察,1980至1990年代的日本当代艺术也是日本泡沫经济的受惠者。当经济开始衰退的时候,日本各地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许多当代美术馆,像水户艺术馆、直岛美术馆、东京都写真美术馆、东京都现代美术馆、丰田市美术馆等,但是这些美术馆收藏的当代艺术品,似乎都没“正中把心”,甚至至今也没有成名。反而是像是森村泰昌、宫岛达男、舟越桂、大竹伸朗等这些在90年代没有被日本美术馆收藏的艺术家,近年来却受到国外的高度瞩目,并被称为新世代艺术家。

  《大拇指现象》, 伊藤存,2001年;《棱镜-狮子》, 名和晃平,2015年;《宇宙视角》,盐保朋子,2015年;《手很远的狮身人面像》, 舟越桂,2006年(从左到右)。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拇指现象》, 伊藤存,2001年;《棱镜-狮子》, 名和晃平,2015年;《宇宙视角》,盐保朋子,2015年;《手很远的狮身人面像》, 舟越桂,2006年(从左到右)。图片来源于网络

  注意到这个情况,高桥从那时起开始买这些艺术家的作品,而这跟美术馆的收藏方向就有很大的差距,这点就是他在日本私人藏家之中,最独树一格的部分。至今,高桥选择的日本艺术家的作品收藏,每一个几乎都是市场名家、能在美术史上留名的,也估计有一半以上,可见他的确是慧眼独具,判断精准。

《列岛改造人间》, 风间, 2002年。图片来源于网络《列岛改造人间》, 风间, 2002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屋顶开始的角色(局部)》,束芋,2003年。图片来源于网络《屋顶开始的角色(局部)》,束芋,2003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在,在亚洲很多资金充分的个人开始对收藏有兴趣,而身为医生的高桥,相较之下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有钱人。但他每年仍将将赚得的80%都拿去收藏日本当代艺术,在某种意义上是替日本的美术馆收藏做后盾。

《崩溃》,西尾康之,2005年。图片来源于网络《崩溃》,西尾康之,2005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广岛的天空》,Chim↑Pom,2009年。图片来源于网络《广岛的天空》,Chim↑Pom,2009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收藏理念与体系,不仅得到了圈内人事的认可,不动产巨头“三井”也愿意为其藏品运营买单:

  2004年,高桥在东京神乐开设了第一间收藏展示空间,但由于经费等缘由这个空间只是在每周五、六才对外开放。直到2009年,三井不动产对高桥的收藏理念所折服,愿意为其买单。

《种一棵树》,蜷川实花,2012年。图片来源于网络《种一棵树》,蜷川实花,2012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遥远沉睡的船》,宮永爱子,2009年。图片来源于网络《遥远沉睡的船》,宮永爱子,2009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本著名的三井不动产跟我在当代艺术的理念相近,双方都希望能在日本艺术作一些贡献,因此三井在日比谷提供了一个场地给我,二年免租金,主要让我作我的收藏展示,这个空间比原来大两倍,以后会以小型美术馆的概念经营,所以每人入场费酌收300日元。如果未来进行得顺利,三井不动产会考虑在日比谷设立美术馆,以后美术馆的展览来源,也会来自我的收藏。”——高桥龙太郎

《池》,冈田谦三,1955年(左); 《风》,井上有一,1968年(右)。图片来源于网络《池》,冈田谦三,1955年(左); 《风》,井上有一,1968年(右)。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收藏,高桥是这样看待的:

  “我所感兴趣的是人类的不寻常之处。拿绘画来说,并不是那些描绘自然或描绘固有形式的绘画,而是极端地去表现人类身心正在碰触的一种极限作品。在某种意义上,这与我的背景是相连结的,也就是说,精神医生的背景和艺术收藏没有联结,但在所关心的议题上相互影响”。——高桥龙太郎

高桥收藏展现场。图片来源于网络高桥收藏展现场。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为什么敢说高桥收藏了整个日本当代艺术史,总结来说归纳为以下几点:

  1、藏品数量多、质量高以及规模广。

  2、其收藏体系得到了日本当代艺术圈的认可。收藏体系的开端,正好是日本当代艺术的幼儿期。而随着日本当代艺术的发展,众多日本当代艺术大家的成长作品、成熟作品以及代表作都在其麾下。

  3、其收藏体系的专一性:只收藏各类型的日本当代艺术。并有系统地、不局限风格地展现这个时代的日本艺术面貌。

  4、对日本当代艺术有着自我的判断,并在判断中眼光独特,能在艺术家发展阶段,慧眼看出该艺术家的才能并加以入手。

  来源: 99艺术网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