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李世公:以中国式的波普引人深思

2017年05月07日 14:44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初见李世公老师的作品,你会很惊艳!首先映入观者眼帘的是糖果般斑斓色彩,符号化的笔触在画面上恣肆蔓延。整体画面感如同于畅快的流淌或是如烟如云一般的色彩凝固,独独具有半流体状态,似动非动,既非张扬有非含蓄,巧妙地把许多重新解构过的形体关系深藏其间,但只要细心观看还是可以看出来诸如;冰激凌,鱼,快餐食品、糖果等当今社会化具象形体符号的踪影。通过灵活运用绘画的手段,打破单一形象的束缚,强化其色彩感观元素,使整个画面具有当代视觉性,反映出李世公对绘画独特的理解和对当下流行文化的思考。法国著名评论家Ludovic De Vita曾这么评论他的作品“李世公的作品深受波普艺术影响,却与波普运动中艺术家对资本主义生产交替的批评与赞美不同,他让我们将这些作品看做是我们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李世公,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系,他从绘画跨界到摄影,再从摄影回归到绘画的经历使他的作品更加多元化。如他所说,无论艺术还是生活,当下社会现实更鲜活,更具让人感动并触发灵感元素和眼界,艺术的想象有时不需要那么沉重,生活中学会发现艺术,拓展自己的适应力,“生活就是艺术”,最好人人都是艺术家。

9

  艺术家李世公  1994年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系毕业。2010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油画高研班进修。2014、2015、2016年在央美理论批评班进修。

  参展:2013年参加2013年巴黎大皇宫艺术博览会2013年参加2014年洛杉矶艺术博览会  2015年参加纽约军械库纽约“空隙-北京纽约”展 2015年参加2015自然修复计划展  2015年参加2015年巴黎大皇宫艺术博览会  2016年参加2016年巴黎大皇宫艺术博览会 2016年参加接龙-2016集体无意识视觉节奏的稍息展  2016年参加“河的左边”实验艺术展 2017年参加“转译伦”当代艺术展艺术展  2017年参加第四届中国青年版画邀请展等多次展览。

李世公版画作品在作品在巴黎博览会现场展出李世公版画作品在作品在巴黎博览会现场展出
李世公版画作品在作品在巴黎博览会现场展出李世公版画作品在作品在巴黎博览会现场展出
李世公版画作品在作品在巴黎博览会现场展出李世公版画作品在作品在巴黎博览会现场展出

  “艺术的本质是共通的。架上、雕塑、影像、装置、行为我都能接受。当代艺术的表层后面有一层哲学的东西,用什么表达什么都不重要,看山不是山,重要的是作品语言表达要找到那个形而上的东西。”

  在李世公老师2017年全新个展“一度一束”开幕之际,李世公老师接受了新浪当代艺术的专访:

金白菜,装置、2011年金白菜,装置、2011年
金白菜系列、观念摄影、2015年金白菜系列、观念摄影、2015年
金白菜系列、观念摄影、2015年金白菜系列、观念摄影、2015年

  新浪当代:李世公老师,您好,您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系,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这种从绘画跨界到摄影,再从摄影回归到绘画的经历对您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哪些特别的影响?

  李世公:首先是个人的偏好,语言的选择是个不断校正自己的过程。无论绘画还是摄影都是工具,作品背后传达出的语言才是本质。横向和纵向,个人创作是个体系,目前偏重在装置这块。

  新浪当代:在中国当代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您如何看待中国当代艺术的创新?以及在创新的过程中艺术家应该具备哪些思考?

  李世公: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变化给当代艺术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当代艺术的标准也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艺术的形式、观念需要创新,这其中百分之九十九是不成功的,今天的艺术家首先需要观念,其次作品要反映社会现实。在形式上当代艺术应该是对现代艺术观念的反动。

作品7号、油画,2007年作品7号、油画,2007年

  新浪当代:您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波普风格,您认为应该如何理解这种中国式的波普?

  李世公:我的作品基本规划到后现代、当代这块。后现代的艺术形式:装置、影像、行为我都能接受。当代更多的是动漫、涂鸦。。我的作品这方面都有些影子,但不是刻意。与歌颂工业化生产和商业消费文明的美国式波普不同,中国式的波普更多的是对社会日常意识形态的调侃,注重符号化和文化雅皮。

作品7号、油画,2007年作品7号、油画,2007年

  新浪当代艺术:您的作品色彩很鲜艳,大众该如何理解您艳丽色彩背后的用意?

  李世公:鲜艳的色彩能够强调作品的浮躁情绪,这是中国现阶段的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特征,大家急于功利成功,温暖情绪,亲切感,火热的情绪,疼痛感,这些在最初的个别画面的成功下创作便有了些刻意,以至于习惯停不下来。

五岳之柏, 2017, 装置, 45x64x108cm五岳之柏, 2017, 装置, 45x64x108cm
乞力马扎罗精神之疲之渴, 2017, 装置, 267x24x80cm乞力马扎罗精神之疲之渴, 2017, 装置, 267x24x80cm
一段山水, 2017, 装置, 220x33x30cm一段山水, 2017, 装置, 220x33x30cm
了无忧虑的腰围, 2017, 装置, 110x11x90cm了无忧虑的腰围, 2017, 装置, 110x11x90cm
度, 2017, 装置, 62x48x7cm度, 2017, 装置, 62x48x7cm
穿越后花园与闻到的焦味2, 2017, 装置, 49x44x100cm穿越后花园与闻到的焦味2, 2017, 装置, 49x44x100cm

  新浪当代:在2017年5月6日,您的全新个展“一度一束”即将开幕,您可否在这里讲解一下本次展览的作品呢?

  李世公:作品基本是装置,名字很诗意,作品背后喜欢充满隐喻。使用现成品, 透过物品的存在把观看的思考从一个层面穿越到另一个层面。创作的过程不会去想借鉴谁,更多的是从选取的材料、材质去深究它内在的含义和对现实影射的可能,这个过程的想象、类比、虚拟、发现延伸到对现实生活观念的层面的想象过程及我个人生活的联系点及个人创作习惯的取舍,否定、与确立是我做作品创作的真实原始物质动力。阅历和生活经验的累积是做作品的基础理念,这个创作进入的角度更多是个人的观念基础加偶然和潜意识的结果,真正的创作是很短时间里的情绪刺激激情、对创作环境里物件及现成品冲动的爆发,远一点的可能是曾经对形式的思考储存的片段的多少浮现也会影响作品内在价值的多少。个人的思考习惯,对个人制作技术的忍受程度的确定,和想象力的状态形成作品品质的偶然与必然,创作的结果不可预期。

  作品有《乞力马扎罗精神之疲之渴》、《一段山水》、《了无忧虑的腰围》、《五岳之柏》、《度》、《穿越后花园与闻到的焦味》。。。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新浪当代:您的全新个展“一度一束”,相比于您之前的个展,主题上有哪些不同和亮点?

  李世公:这是一个主题展,作品基本以装置为主。“一度一束”有些轮回和宿命的意味。重建信仰,重建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这个世界帮助我们的不止是人。关注人以外、又与人具有平行性发展关系的物种,强调物种与人之间的类比关系。强调人、以及人的生存环境。

  附李世公个展“一度一束”内容:

  https://mp.weixin.qq.com/s/3MiMPq1XYXC57NPjKbsaEQ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