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正值第四届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国际论坛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家拍卖企业共同参与这一盛会,共同探讨“拍界无界”这一话题,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罗静表示,对着改革开放25年以来的时间,中国文物艺术品呈现出越来越过国际化的趋势,而这也始终是行业发展的明显特征之一。
中国的文物拍卖已经发展成为拥有400多家文物拍卖企业,每年上拍文物艺术品40余文件,年成交额约300亿人民币的世界主要文物市场,这些年来国际化协同发展始终是中国文物拍卖的鲜明特征之一,无论是1992年首场文物拍卖秉承的国际化路线,还是整个文物拍卖行业业务模式的国际融合互建,乃至推动海外中国文物回流,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等各方面,可以说中国文物拍卖在国际化的潮流中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促进了中国文物价值的国际认同。
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文物拍卖工作,从20世纪90年代积极推动文物拍卖试点探索,到21世纪初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保证文物拍卖健康繁荣发展,再到去年出台《文物拍卖管理办法》,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企业经营活力,增强市场有效供给,近期国家文物局又联合国家工商总局开展文物流通市场的专项整顿行动,其目的就是打击非法经营文物行为,维护文物市场的秩序,为合法经营文物营造良好环境。
同时罗静也表示国家文物局也积极关注文物拍卖的国际化趋势,在文物进出境服务,文物税负比较研究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动中国文物拍卖的国际化进程。
其中一是按照国家有关自贸区发展的总体部署,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指导各地文物行政部门和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扩大自贸区文物市场开放,发挥自贸区在文物保税、通关、便利以及相关服务一体化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中外文化文物交流合作,活跃国内文物拍卖市场;
二是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配合有关部门优化文物进境相关管理机制,为海外中国文物回流创造条件,增加文物流通领域有效供给;
三是支持行业组织开展文物拍卖企业的经营评估活动,立标准、摸现状、抓问题、促发展,在此基础上实现精准服务,努力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提高中国文物拍卖的全球影响。
在对于未来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发展之时,罗静表示未来在树立国际视野、坚持国际品质、加强和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加强,也借助中国文物拍卖让文物活起来。(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王林娇、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