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平:放在当代的格局里-从雅俗共赏谈管峻的书画

2017年09月25日 12:31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我以前在许多场合都说过,管峻书画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雅俗共赏。这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对管峻书画面貌美学风格的归类;二是强调雅俗共赏在当代的必要和重要。后来,我发现,管峻入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之后,在许多场也都强调雅俗共赏。最近,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进而又说:“雅俗共赏是书法的最高境界。”这个宣言式的表述,让我沉思良久,联想到习近平同志在去年文艺座谈会上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我感到管峻之所以这么说,是基于他对当代书法命运整体性思考的结果,也体现了他作为中国书法院院长负有社会担当的角色意识和作为一个书画家自己的艺术主张和美学追求。

管峻《出水芙蓉》66cm × 43cm 2016年管峻《出水芙蓉》66cm × 43cm 2016年

  当代书法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时期,随着实用性书写的急剧萎缩和艺术性书写赫然凸显,精英书写占据了主体的地位。不排除对精英书写在探索进取和时代引领方面重要作用的肯定。但如果一味的“高精尖,”或“自说自话”的话,中国书法就很可能走进象牙之塔,成为少数人孤芳自赏的东西。艺术发展有两个重要的特点,即前瞻性和持续性。要让一门艺术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接受大多数人在作品审美上的参与,也就是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讲的“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批评者。”因为艺术的大树产生于人民的土壤,人民群众是艺术家的衣食父母。这是其一;其二,雅俗共赏一直是中国书法审美的主流,不仅主导着书法的整体走向,而且,传统性地培养了大众对书法的基本认识和评判标准。无论是被奉为至圣的“二王,”还是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褚遂良、苏东坡、赵孟頫、董其昌以及现当代的林散之、沙孟海、启功等历代一干开宗立派的扯旗大家,无不遵循雅俗共赏的艺术旨趣和思想原则。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可能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源于对书法本体出发点的认识,即:字是写给人并且是大多数人看的。这既是一种大的关照,也是书法的初心所在。坚持雅俗共赏,就是回归传统正脉,就是始终不忘书法根植于人民之土壤,明白只有在人民群众的爱戴和呵护中才能源远流长。

管峻《高洁入云》2014年 250cm x 120cm管峻《高洁入云》2014年 250cm x 120cm

  然而,特别需要讲清楚的是,什么叫“雅俗共赏?”这个话题争论很多。管峻的标准非常清晰,就是专家喜欢,老百姓也喜欢。换句话说就是既高级又通俗。我理解还有既能飞扬又能落地的意思。在管峻这里,雅是被充分肯定的,没有雅,就没有艺术、就没有高度和深度,也没有人们对艺术的期待,更没有雅俗共赏之说。而且,艺术要雅起来,就必须反对并排除俗。北宋画家韩拙说:“作画之病者众矣,惟俗病最大。”元代画家黄公望说:“作画大要去邪、甜、俗、赖四个字。”可见,俗是艺术的大敌。但这个俗却是有界定的,不是指通俗(这里包含了人民性和大众性),而是指庸俗、恶俗、媚俗、粗俗等。我相信,趋雅避俗,对于有一定品味的艺术家来说,想法都是一致的。然而,我们讲雅,并不是排斥有艺术特色和较高审美价值的东西,就书法而言,张瑞图、倪元璐、八大山人、徐渭、傅山、徐生翁等的作品,虽然不够通俗,照样能在历史上煌煌然留下。我个人认为,从雅的角度和体现中国人哲思高度及精神内涵的来看,八大山人是我最欣赏的。但历史却选择了王羲之作为“书圣”。虽有皇帝的推崇,也得到百姓的认可,近两千年来,中国书法也一直把王羲之的《兰亭序》作为行书最高水平的范本。原因很多,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雅俗共赏。不能简单地看作是思想的保守与正统,很大程度上还是个格局以及由此派生的亲和力、影响力的问题。然而,怎样才能做到雅俗共赏呢?既不能让雅过了头,又不能让俗带着跑没有个性品味。我以为有几点是必须要的,一要态度正确,在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与追求中,始终把人民性放在重要的位置;二要有高超的驾驭能力,也就是深厚的笔墨功夫;三要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四要在雅俗之间拿捏有度。实事求是地说,大众审美与精英审美是有距离的,有时还很大。在一定程度上,雅和俗也存在不小的矛盾。但这并不等于他们之间不可以融合。雅俗共赏就是高超的对立统一。做到这一点,我以为放在当代的格局里,管峻是个不可多得的楷模,非常值得一说。

管峻《高宗弘历 兰亭即事诗》180cm x 90cm 2017年管峻《高宗弘历 兰亭即事诗》180cm x 90cm 2017年

  首先,管峻的书画弥漫或透着一股子雅气文气。具体的说,可以用两个词来表达,即:精粹、唯美。他的作品里有一种非常纯粹和洁净的东西,我称之为内心的神圣。这里既有对传统文化、对一种强大古典精神的膜拜与崇敬,闪烁着明亮透彻的信仰之光,也有对一门艺术最本质的触摸和理会,从中找到了一种生命意趣存放和寄望之所在。这个前提,总让他在书写中保持一种饱满纯正、有着强大“正能量”的良好状态。管峻作品的雅,常常与这样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精到、精美、纯正、干净、娟秀、明快、机巧、空灵、清劲、新颖、端庄、流丽、中和、温润、华茂等等。相对于邪气、鬼气、浊气、俗气,他的作品更多的是正气、灵气、清气和逸气。而这一切,都在一点一滴地通往那个目标,也就是一个雅字。这既是他的风格所在,亦是性情使然,更是心灵追索。管峻创作的面很宽,书法正草隶篆、绘画花鸟山水都有涉猎。他的隶书来自于汉隶和明清诸家,结合篆书的古意和印章的借代腾挪,偶尔加进一些简帛的元素,巧拙成趣、儒雅高古、廻然出新;他的大草得古往经典正脉,二王、怀素、山谷、青藤等皆为所用,草法地道纯正,且法外求法、勇于突破,令人期待;他的篆书出自清代赵之谦、邓石如诸家,写得不多,但每每出手,都让人刮目。且不说作品透出的清气沁人腑肺,单就那干净爽利笔笔到位之用笔,就让人不得不望而叹之。当然,管峻的看家本领还当是他的楷书。一般来说,楷书难在两点,往往一写就死、一写就俗。许多人把写楷书当作基本功,真正进入创作用楷书来打天下并且“出人头地”者凤毛麟角,因为真的是不大容易经得起挑剔,有的人看上去写得很精熟,在技法上令人叹服,但就是从里到外透着一股子俗气。而管峻却不然,他的楷书写得既有功力又见情见性,在当代高树一帜,某些作品,当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堪与古人比肩。我在一篇文字里,根据字形的大小、不同面貌,从小到大,将管峻的楷书分为四种类型,我称之为“管峻楷书的四重奏”:其小小楷略带草意、俊朗率性;小楷纤劲文雅、卓然精美;中楷挺拔刚健、风姿绰约;大楷沉着饱实、亦工亦趣。四个重奏,相得益彰。近年里,管峻写了一批与简单的绘画相结合的小楷作品,纸面清洁文雅,逸笔宣然。相对于当前书法展览中某些作品没有内容的“过度包装”,它显得更为自然高级。同样,管峻的绘画仍然保持着他书法清新怡然、雅俗共赏的风格,无论花鸟还是山水,或工或写、或收或放,娴熟自然、精美独到。其手法内蕴丰富,让我们读到了八大山人、任伯年、吴昌硕,更读到了齐白石、陈大羽等等,细细赏之,如沐春风。

管峻《和露临风》62cm x 42cm 2013年管峻《和露临风》62cm x 42cm 2013年

  可以这么说,在管峻的书画里,我们看不到我在前面所说的那四俗。但它们也并没有“束之高阁”或者“曲高和寡”到人们望尘莫及。不仅连连获奖,专家评价很高,老百姓也非常喜爱。为什么?我个人认为除了管峻得力于对传统的深入理解之外,他的心性品格和艺术趣味满足了大多数人对于书画艺术的心灵期待。他的作品有纯净没有靡弱;有精美没有甜腻;有端庄没有古板;有飞扬没有狂怪、有通达没有迎合;有温润没有华贵;有细腻没有小器;有机巧没有乖张;有格调没有孤傲等等,一如他的为人做派。一日,我在他的一篇文字里读到一段这样的描述:“那是古黄河入海口,一边是清水河,一边是中山河。小时候我们常常在沙滩和草地上与牛羊为伴。那纯净的阳光、船夫的号子、袅袅的炊烟、阵飞的芦雁、点点的白帆、丰美的水草等等,一幅幅乡野画卷,至今还时在常我的脑海里萦绕。”——管峻写的是他的家乡。这段文字是我们进入管峻艺术及心灵的向导。是啊,他来自自然、来自乡野、来自那片诗意而又朴素的土地

  2017-7-17南京东郊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