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推荐艺术家丨祝青

2017年10月13日 00:30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艺术家祝青艺术家祝青

  祝青:融为一体的“状态”与“生活”

  文/翟晓霞

  记者:本期我们的专题为“艺术创作与艺术家的日常状态”,祝老师,您在创作时是个什么样的状态?

  祝青:进入创作的状态类似一种感召,模糊不清但是却会不自觉的拿起画笔……起初的想法并不是那么清晰完整,有时从某个形态开始;有时从某种情绪出发,经常是画到这里想到那里,一个想法衍生出下一个想法,在不断的深入和完善的过程中,内心的真实被一点点拨开,勾画下来积淀到作品当中,随时在变,也随机改动,所以我喜欢用比较耐磨的比较有韧性的纸。甚至有些作品完成之后的面貌跟最初的想法相距甚远,但是我很享受这个充满奇妙变化的过程,有痛苦沮丧、有激动欣喜,就像一次次充满未知的游历。

NO1 《手语系列-存在》 纸质国画  70.70cm 2017 NO1 《手语系列-存在》 纸质国画 70.70cm 2017
NO2《手语系列-光赋》 纸质国画  70.70cm 2017 NO2《手语系列-光赋》 纸质国画 70.70cm 2017

  记者:您创作时的状态跟平时相比差别大吗?

  祝青:我画前很少有规划性的构思,这可能跟我的性格有关,我觉得思考的过程就是创作的开始,如果想太多会容易倦怠,在头脑中已经形成定稿或是完成了草图,那么再描画一遍基本就属于描摹复制,对我而言就失去了新鲜感,最后就只能机械地去完成了。

  很多作品的构思都是在不经意中凝聚起来的,某个睡不着的时间、上下班途中,或是看到一张图,读到一句话,有的会被及时记录下来,也有很多情况下没有办法记录,即使遗落也没什么遗憾,只要投入在这样的状态里,是不是一定要外化成作品并不重要,我相信这样的涌动让我感觉到力量的存在。所以“艺术状态”和我的“日常生活”是分不开的,是一体的。

NO3《手语系列-假象》 纸质国画  70.70cm 2017 NO3《手语系列-假象》 纸质国画 70.70cm 2017
NO4《手语系列—幻像》 国画 70x70cmNO4《手语系列—幻像》 国画 70x70cm

  记者:从您的角度来说,您觉得艺术家的“状态”应该怎么理解?是一种灵感,一闪即逝,还是一种漫长的情绪,引出人内心的另一种认知?

  祝青:我对绘画有强烈的依赖感,这种依赖源自从小的家庭环境,因为父亲经常工作调动,我们没过几年就要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每次的搬家让我对新环境充满期待又累积不适,唯有绘画能够让我忘记各种模糊不清的焦虑和恐惧,那个时候没有更好的游乐,涂涂画画便是我排遣不良情绪的最好方式,久而久之它便成了我的一部分。

  我的理解是,作品的呈现就是艺术家那段时间的一种“情绪状态”,既有线性的积累,也有灵光一闪的神助,自己可能都说不清是什么引发的,这个状态引发创作者对作品的把控,包括材料、形式、形态等等各种的选择,使作品成为艺术家在当时状态下的一个“精神的现实存在”。

NO5《手语系列—爱》50.60cm  纸质国画 2016年NO5《手语系列—爱》50.60cm 纸质国画 2016年
NO7《手语系列—错觉》50.60cm 纸质国画 2016年NO7《手语系列—错觉》50.60cm 纸质国画 2016年

  记者:您认同“艺术家都是情绪化的疯子”这种说法吗?似乎在普通人看来,艺术家就该是“不疯魔不成活”,越是情绪丰富,作品就越该出彩一样。

  祝青:我觉得这里的“疯魔”应该是一种痴迷的状态,是对内心的扣问。艺术与生命应该是一种相知相遇的关系,是内心深处的一个出口。有些心里难以描述的东西用语言难以表达,但画可以。因而每一次的创作会让我体验到一种精神上被无限释放的舒畅,沉浸其中可以使生活中的焦躁与局促消与无形,凭神游曳,自在满足。

  但是作品如果缺乏理性的思考,只是纯粹的情绪发泄,也会显得作品不够“稳”,经不起细致的推敲和品味。记得上王非老师(中国新水墨画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当代艺术名家导师班导师)的课,有一次评论作品的时候提到了形与色、理性与感性、观念与激情的把握,艺术家必须能够有的放矢把控自己的“疯”,否则与真疯有什么区别?

《觉》 国画 镜片2015年作38.38cm《觉》 国画 镜片2015年作38.38cm
《审判》 国画 镜片2015年作38.38cm《审判》 国画 镜片2015年作38.38cm

  记者:祝老师,我还想问您一个问题,“艺术家”与“状态”、“作品”彼此之间是个什么样的关系?

  祝青:“状态”是一种客观外化的描述,就像外界描述艺术家的疯魔,艺术家只是会更多时间地沉浸在自我的那种迷失与探求中。作品就像艺术家的另外一种存在形式,它也是一种语言,好比良田是农民的语言,车水马龙是城市的语言。所谓的“状态”对于艺术家来说并不是一种外在化形态,不是一个谁有谁无、何时有何时无的东西。艺术家区别于常人的地方,可能是他更能善待那种无明的心结,并在其中使自己更加澄澈。有时候作品倒更像一种远古记忆的打捞,是人的原始集体记忆,所以当人遇见它时会产生共鸣。

《现象之二》 纸质国画 70.70cm 2017 《现象之二》 纸质国画 70.70cm 2017
《羽之系列-执》国画 纸质 2014年55.55cm《羽之系列-执》国画 纸质 2014年55.55cm

  艺术家简介

  祝青:原籍安徽,现居南京,国画专业

  2012年 清华大学当代书画(国画)高研班毕业,

  2013年 入王非导师工作室学习

  2016年 中国当代女子画会会员

  2014年 《羽之系列》参加“2014·中国798感叹号当代水墨”展

  2016年 《手语系列》参加“2016超级女画星评选入围展”

  2017年 “王非当代水墨研修班”结业展

  参展“2016中国当代水墨年会展”

  参展“朵儿芬芳—2017当代中国女性艺术家”

  参展“中国当代艺术联盟2017年度大展”

  参展“北京夏季展17”获优秀奖

  参展“独墅湖夏日新锐艺术节”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祝青艺术家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