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晓峰
我的建议是,中国艺术圈不要放过这次世界最贵艺术品诞生的机会。《救世主》投资回报率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最好的外宣题材。中国土豪需要《救世主》来教育,也只有《救世主》可以教育中国土豪,也可以给海量的艺术消费者启发一个心灵与精神世界的发现,一个精神消费品可以如此蕴藏的经济能量。世界有两个艺术圈,一个是正常价值流转秩序的艺术圈,比如刚拍出的《蒙娜丽莎》齐名的《救世主》以450312500美元成交,约合人民币29亿5千7万多万的那个艺术圈。另一个艺术圈是中国艺术圈,贵圈是一个蒙圈,兴奋点全部在资料显示该作1958年在苏富比(微博)指卖以45英镑(约合人民币不到500元)。59年增益59万倍。中国艺术圈特他妈需要这样一个题材,作为市场破题的方式,让艺术品成为共众话题,只要主流层面能够讨论起来,从而圈层的爆炸式武器,艺术圈就会有救。艺术品的市场需要更多外围人进来,野蛮人进来,这已经是共识。只要有关注度,艺术市场就会有戏。中国艺术品电商就饱受流量与关注度之困。
世界最贵的作品一出来,中国艺术品的“救世主们”也就会纷纷跳出来神气起来:这个圈才是真正的投资刺激游戏啊,59万倍的投资回报率,以及达到双十一销售的五十分之三的一副作品,他们一定会以捡漏的心理做出终极指南的姿态,宣布艺术品投资的回报率很高,希望大家要往里勇猛的跳。但是实际上中国投机者甚重,三十年来的艺术市场开发,并没有梳理出一个相对理性的市场,尤其是增量空间存在很多合理想象。释放的都是暴涨暴跌的信息,在中间层面的架构被抽离,造成艺术市场无法软着落。传统的收藏家被困住,新兴买家无法批量入场,这正是人民矛盾转移新时代在艺术圈的具体表现之一。因此今日进入到艺术圈的都需要强大的心脏,而不是需要心智。
无论如何,《救世主》在中国艺术圈有着非同凡响的价值所在如下:
1、生活在话题下的国人,尤其是艺术领域需要这个生猛的话题,世界最贵艺术品,名字又是这么感性的暴力,《救世主》,一定可以调动国人那根骚动的艺术神经。一切最贵的话题都能深入中国土豪的心。
2、资金饥渴的中国艺术圈,虽然无法从《救世主》得到救赎的启示,顶尖的拍品,无法关联出现阶段中国艺术圈的发展现状,但中国艺术圈最需要《救世主》提神。因为在通往艺术品投资,收藏,消费之路上,中国艺术圈子需要更好更刺激的方式来塑造国人的艺术之心。从电影,到文学,到艺术品都需要墙外香的暖场和铺垫。今年中国艺术圈流行的“向西买”,买的还是文化品牌的入场券,因此更需要一个文化符号标杆,而西方艺术品的买卖就是一个实力的证明。
3、聚焦《救世主》的意义,更重要的一面,是能否打开中国艺术品的启发性思考,这一点对中国艺术品运行的各方尤为重要,不是说艺术品要堆高一个天价出来,但是要相信这样一个市场存在,这样一个高品质,高价码的市场存在。这是一个文化自信的案例之一。从中如何获得有益的,正向的信息,我觉得这是《救世主》给中国艺术界新的启发和感染力。
《救世主》虽然是一副画,但是它考量的是一个维度,一个领域抵达的想象力,以及一个丰富信息产生的投资方向所叠加起来的市场波动。是一个内容产品,话题,以及甚至是信仰所构成的一个新的艺术高地。这里有世界对艺术品不断的发现,再认知。艺术所达之处,既是金钱的,但又不是金钱所能控制的。金钱折射出艺术品的当下魅力,而金钱所不能控制的是下件艺术品又会推高到哪个境地?《救世主》带给中国艺术界的救世密码,不知道我们读懂几分,激发潜能几分?
作者简介
陈晓峰,资深传媒人。国内当代艺术时评倡导者。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2000级作家班,2008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微博)。现任《中国艺术新闻周刊》主编,曾联合创办艺术圈内知名刊物《美术焦点》、《红艺术》、《艺周刊》,以及担任《中国宋庄网》主编。2008年任第五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媒体总监,2010年担任第六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群落展总协调人,并创办宋庄“学术论坛周”活动等,期间还获邀担任“首届海西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主持人,宋庄“首届5.4青年艺术节”主持人。被外界喻为,“新宋庄形象”第一推广人。已由新星出版社出版国内第一本艺术时评集16万字的《搅局——我来戳破艺术江湖的泡泡》、25万字的《宋庄疯——中国艺术创新第一现场观察》,在业界好评如潮。
《晓峰说收藏》第二季即将播出,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