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敏感纤细的心灵图解:“数问其情,已从其意”

2017年11月16日 13:28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刘先银题写书名刘先银题写书名
《素问·移精变气论》图解:“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已从其意。”《素问·移精变气论》图解:“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已从其意。”
在与源头太一合一之前,没有绝对的自由。剖析梵高孤独而疯狂的心理。在与源头太一合一之前,没有绝对的自由。剖析梵高孤独而疯狂的心理。

  《黄帝内经·百病始生第六十六》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岐伯曰: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帝曰:)请言其方。(岐伯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谓三部。至于其淫泆(音yi),不可胜数。 梵高的自画像:只有无垠才能满足。那是一个格外清醒的梵高画的,一个脑袋通红的屠夫的面孔,审视并打量着我们,用一只怒视的眼睛细看着我们。我知道,没有一个精神病专家会懂得如何用这样无法抗拒的力量仔细地注视一个人的面孔,《黄帝内经》如一把小刀,剖析其不可否认的心理。

  —— 题记 刘先银 2017年北京

  一颗孤独的灵魂,如此热烈的情绪。

  梵高,12道生命轨迹。宇宙的真理,就一个。角度不同,所呈现的与描述的就不同,但,都是那一个真理,那个绝对的真理。自由,是发展的,总是有一个巨大保护存在。所以,在与源头太一合一之前,没有绝对的自由。有相对的自由。这个相对,对于刚刚扬升的灵魂来说,已经太大太大太大了。也许有的人经历几百几千亿年都还没体会完这个相对的自由。宇宙,有的是时间与空间,供好奇的灵魂们玩耍。

  ——升起智慧圆满的觉悟 刘先银题记 2017-03-08

  梵高,在迷情的世界里孤独而疯狂地活着。

  世界上有一个男人一个女人,我们一直喋喋不休,永无消停之日。那个女人叫蒙娜丽莎,而男人叫做梵高。荷兰艺术家梵高(Vincent Van Gogh),生卒:公元1853年3月30日-公元1890年7月29日。

  割耳事件是艺术史上的谜团,究竟是整个耳朵被割下或是部分耳朵被割下,一直以来未有定论;随着新证据出现,这个谜题终于解开。127年前,37岁的文森特·梵高饮弹自尽。这位用《星空》震惊了世界的天才,一辈子饱受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最终不堪重负。以下12幅作品记录了他的12道生命轨迹。

梵高1889年的自画像梵高1889年的自画像

  文森特·梵高本有个同名同姓的哥哥,但哥哥不幸胎死腹中。梵高因此成了家中的长子。

  梵高最初的梦想是追随父亲的步伐,在荷兰改革总教会内当一名牧师。他曾经短暂地作过传教士,但最终迫于父母压力放弃了这个职业。

《静物:打开的圣经》是梵高在父亲去世后几个月为纪念他而做的油画,打开的《圣经》象征了父亲的信仰《静物:打开的圣经》是梵高在父亲去世后几个月为纪念他而做的油画,打开的《圣经》象征了父亲的信仰

  梵高曾与高更是挚友,但后来二人从生活方式到艺术理念都产生了极大的分歧,水火不容。巨大的冲突使梵高精神病发作,他想杀高更,但却在错乱中割下了自己耳垂的一部分。

梵高曾经住过阿尔拉马丁广场2号的小黄楼,割耳的悲剧也是在此发生。但可惜这栋小楼毁于二战的炮火中梵高曾经住过阿尔拉马丁广场2号的小黄楼,割耳的悲剧也是在此发生。但可惜这栋小楼毁于二战的炮火中

  梵高一生共写了800多封书信,其中大部分是写给自己的弟弟、挚友提奥的。

现藏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的梵高书信手稿现藏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的梵高书信手稿

  梵高在生命的最后10年里共创作了近900幅作品,包括著名的《向日葵》、《星空》等。

《向日葵》第3版的样子,蓝绿色背景《向日葵》第3版的样子,蓝绿色背景

  梵高生前只售出过《在亚尔的红葡萄园》这一幅油画作品。他在死后11年才真正成名,这全靠弟弟提奥的妻子约翰娜·邦格的努力。邦格整理了梵高的全部画作和书信,并一生为梵高的名誉奔走。

  《梵高:被社会自杀的人》,近2万字的长文,着实震撼人心,简历了下作者阿尔托,原来也是个精神病患者,难怪我无法进入他的文字。不是玩笑,梵高着实是这般,与其说他是个疯子,毋宁说是源自你灵魂深处的恐惧驱使你断定了这样的谬论。

  看看阿尔托是如何解读梵高6幅绝世名画的,或许你能更接近梵高哦。温馨提醒:第2幅是重点。

  梵高一生都在寻找自我,是带着一种古怪的能量和决心。他不是在一阵突发的疯狂,一种无法成功的恐惧中,自杀的;相反,他自杀的时候,他刚好已经成功并且发现了他是什么,以及他是谁。

  长久以来,纯粹的线性绘画让我抓狂,直到我遇见了梵高,他画的既不是线条,也不是形状,而是大自然当中惰性的事物,仿佛它们正在抽搐一样。是惰性。如今,带着一根棍棒,一根真正的棍棒,梵高从不停止对自然及对象的一切形式的击打。经过梵高指甲的梳理,风景露出了它们敌意的血肉,它们失去内脏的漫游的咆哮,所以,另一方面,没有人知道变形的过程中有着怎样古怪的力量。

  最打动的我是,梵高,无需抛开画笔、刷子、画架、主旨、画布,以及主体或客体的本质之美,便成功地激起了自然和对象的热情到了这样的一个地步。

  梵高相信神话应该从生命的最世俗的事物中被演绎出来。而在可怜的梵高之前,没有一个画家做到,在他之后也没有。

  麦田与乌鸦:最冷静的死亡伴奏

  那些在他死前两天画下的乌鸦,和其他的任何画作一样,敞开了一扇通往死后之荣耀的大门。这扇由梵高敞开的秘门,把人引向了一种谜样的、不祥的超越。这并不寻常,若我们看到,一个将击垮自己的子弹嵌入腹部的人,用黑色的乌鸦,及其下方或许生机勃勃,但无论如何空荡荡的原野,填满了画布;而原野上,大地的酒色同麦子脏兮兮的黄色狂野地碰撞着。

  麦田与乌鸦 1890年7月

  画中的天空是低沉的,压抑的,泛着紫色,如同闪电的肩膀。

  梵高释放了他的乌鸦,如同他自杀之怨怒的黑色细菌,离顶端几公分,同时又在画布的底部,跟从黑色线条的深深裂缝,它们丰满的羽毛轻轻拍打,用来自高处的一场泥土风暴的漩涡,发出窒息的威胁。但整个画面是丰富的,画面是丰富的,华丽的,冷静的。一个人的死亡应得的伴奏,当他在世的时候,他让如此之多沉醉的线条绕着如此之多松散的草堆旋转,而当他绝望的时候,腹中的一颗子弹,不由地用血和酒淹没了一片风景,用最终的乳液,那既幸福又阴郁的,酸酒和变质的醋味,浸透了大地。这就是梵高的最后一幅从未超越绘画的画像之色调,如何唤起了最悲凉、最无情又最激昂的伊丽莎白戏剧的冷峻而野蛮的品质。

  加歇医生:杀死梵高的恶灵

  我想,他在37岁的年纪死去,不是出于自己或自己的精神疾病才放弃生命的。而是在一个名叫加歇(Gachet)医生的恶灵的压力下才促成的。

  读完梵高的信后,我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真诚的结论,即“精神病专家”加歇医生其实憎恶画家梵高,他憎恶的不仅是作为一个画家,而且首先是作为一个天才的梵高。

  医学若不是诞生于疾病,就是诞生于邪恶。为了给自己一个存在的理由,医学甚至反过来从画布中激发出疾病。

  加歇医生 1890年6月

  精神病专家诞生于这样一个粗俗的土地:他们渴望在疾病的根源处维持邪恶,并因此从自身的虚无中发掘出一列卫队,以便削弱一切天才的反叛原驱力。

  加歇医生照料梵高,并且,梵高在他的照料下自杀。这一切留给人们这样的印象:他是画家最后的朋友,这是一种幸运的安慰。

  在提奥、加歇医生和精神病收容所的主管之间,有过许多关于被带到那里的病人的令人作呕的谈话。

  “要保证他不再怀有这些想法。”“你看,医生都这样说了,你必须抛弃所有的这些想法。那些想法对你不好。如果你继续这样,你一辈子都会被关起来。”

  “人家承诺过会还你的钱。他一定会还的。你不能还那样坚持认为别人欠钱是出于恶意。”

  所以,你们看到了这些本性善良的精神病专家的看似完全无害的谈话,但他们在梵高的心中留下了一块细小的黑舌印记,而这块细小的、黑色的、止痛的舌头,属于一只有毒的火蜥蜴。

  有时,那便是让一个天才自杀所需的全部。

  有些日子,灵魂感受到了如此可怕的阻塞,以至于它患了病,仿佛是当头一击,是觉得自己无法再继续下去。因为正是在一次同加歇医生的谈话后,梵高恍若无事地走进了房间,自杀。我,我自己便在一家精神病收容所里呆了九年,并且没有任何自杀的倾向,但我知道,清晨探访期间,同一位精神病专家的每一次谈话都让我渴望把自己吊死,因为我清楚,我无法割开他的喉咙。提奥或许在物质上对他的哥哥不错,但这无法阻止他认为梵高发疯了,他认为梵高是一个有错觉的幻想家,进而,他坚持这种思想的方式,而不是与他哥哥的癫狂同行,让他冷静。他随后死于悲伤又有什么用?对梵高而言,世上最重要的东西,是他作为一个画家的想象力,是他可怕的、狂热的、天启的幻觉之想象。

  夜间咖啡馆:狂欢的地狱

  “我正在画《夜间咖啡馆》,我试图把咖啡馆表现为一个让人毁灭、发狂、犯罪的地方。我尝试着让柔和的粉红色,鲜红色和酒红色,还有温和的路易十五的绿色和维罗纳的绿色形成对比,让黄绿色和淡绿色,硬绿色形成对比,全都聚集在一种苍白的硫磺色的地狱火炉的氛围里,来表达,可以说,一种下潜的阴郁的力量。这一切都处在一种日本式狂欢和鞑靼式友爱的伪装下。。。。。。”

  夜间咖啡馆 1888年9月8日

  “什么是绘画?一个人如何绘画?绘画是冲破一堵无形的铁墙的行动,这堵墙似乎就在一个人能够感受到的东西和他能够做到的东西之间的某个地方。一个人如何穿过这堵墙,因为猛烈地敲打是没有用的,一个人不得不用一把锉刀,慢慢地,耐心地瓦解并穿透它,正如我看到的那样。”

  告诉我,既然你们不是梵高的一幅画的作者,你们是否能够像梵高在这份小小的信中那样,如此单纯、如此简练,如此客观、如此持久、如此有效、如此坚定、如此隐晦、如此庄重、如此真实、如此不可思议地来描述它。

  所以,我不应该在梵高作完画之后来描述他的绘画,但我要说,梵高是一个画家,因为他重新收集了自然,仿佛他重新分泌出自然,让它成为汗水,从明亮的光束中喷射到他的画布上,一簇簇不朽的色彩,元素的永恒挤压,省略符、线条、逗号、横杠的令人畏惧的根本压迫;在他之后,我们没有办法相信,自然之为自然的方面不是由这些事物构成的。

  麦田和云雀:阳光下的溃烂

  一片麦田被风吹扁的平坦表面,一只鸟的翅膀被置于上方,如同一个逗号。什么样的画家,严格地讲,不算一个画家的画家,会有和梵高一样的勇气,去攻击这样一个讨人喜欢的纯朴的主题?不,梵高的画中没有鬼魂,没有戏剧,没有主题,甚至,我会说,没有对象,因为主旨本身是什么?它是赤裸而纯粹的自然,是当她显露自身,仿佛是被近距离抓获的时候,被确然目睹的自然。在那里,一个巨大的太阳重重地压在了房顶上,而阳光下如此畏缩的房顶,似乎正处于溃烂的状态。

  麦田和云雀 1887年夏

  当我这样说的时候,我在回想那些长着翅膀的乌鸦,黑如的光彩熠熠的松露。我在回想他的麦地;层层叠压的麦穗,以及前方,用几朵罂粟讲述的一切,被轻柔地散播,被痛苦而紧张地植入那里,被稀疏地播种,被刻意而暴烈地打断,被切成碎片。只有生活才能提供一种在松开纽扣的衬衫下言说的表皮剥落,没有人知道眼睛为什么斜向左侧而不是右侧,斜向卷曲的发堆。但这就是它所是的方式并且它就是事实。但这就是它所是的方式并且它就是如此。

  梵高的卧室:事物共同的色彩

  他的卧室同样神秘,如此美妙,就如农夫一般,散发着一种能够保存麦子的气味,而透过遮掩的窗户望去,麦子便在远方的风景中摇曳。

  同样是农夫一般的陈旧的凫绒的颜色,贻贝红、海胆红、虾红、米迪河鲻鱼的红、烧焦的甘椒的红。他床上凫绒的颜色果真如此?那当然是梵高的杜撰。我想不出哪个织工会像梵高一样,从心灵的深处,移植出其不可言说的印记,传达那不可言说的釉面的红。

  梵高的卧室 1888年10月

  有时,它看似一个整洁的房间,但它涂抹着本笃会僧侣给自己的健康利口酒添上最后一笔时,那份永远找不到的芬芳。

  有时,它又给出了一个被巨大的太阳所挤压的纯粹干草堆的效果。

  梵高将证明,他是画家中真正的画家,是沉重并悲惨地符合画家的人。他描绘着事物的共同色彩,但,哦,如此正确,如此可爱地正确,没有什么宝石比它更稀罕。

  自画像:只有无垠才能满足

  那是一个格外清醒的梵高画的,一个脑袋通红的屠夫的面孔,审视并打量着我们,用一只怒视的眼睛细看着我们。我知道,没有一个精神病专家会懂得如何用这样无法抗拒的力量仔细地注视一个人的面孔,如一把小刀,剖析其不可否认的心理。

  梵高的眼睛属于一个伟大的天才,但当我看着他从画面的深处喷涌而出,剖析我的时候,它不再是一个我感受到的,活在其体内的画家天才,而是一个我终生无法与之相遇的哲学家天才。

  不,苏格拉底没有这样的眼睛;或许,在梵高之前惟一一个拥有这只眼睛的人,是不幸的尼采:他拥有同样的力量,可以暴露灵魂,将身体从灵魂中扯出,让身体赤裸无蔽,让身体脱离心灵的诡计。

  那是一种渗透的、洞穿的注视,在一张被粗糙劈砍、如一棵方形树木的脸上。这虚无中的一瞥,如一颗陨石的炸弹投向我们,染上了填满它那空虚惰性的无调色彩。这便是梵高如何诊断他自己的疾病的,胜于世上的任何精神病专家。

  我洞察、我反省、我审视、我坚持、我开启,我已死的生命无所掩盖。

  毕竟,虚无不曾伤害任何的人。迫使我撤回到自身之内的,是不时地穿越并压倒我的“缺席”,但我清楚地觉察到它,十分地清楚,我甚至知道虚无是什么。

  梵高是对的,一个人只能为无限而活,并且,只能满足于无限的事物;在这个星球上,无限的事物多到足以满足一千个伟大的天才,如果梵高无法得到满足——让生命充满无限的事物,那只是因为社会有意识地禁止了它。

  梵高的刽子手终有一天来了,就像他们对内瓦尔、波德莱尔、爱伦·坡和洛特雷阿蒙做过的一样。他们终有一天告诉他:

  现在,够了,梵高,安息吧,我厌倦了你这样的天才,至于无限,无限属于我们。

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宇宙的真理,就一个。

  角度不同,所呈现的与描述的就不同,

  但,都是那一个真理,那个绝对的真理。

  自由,是发展的,总是有一个巨大保护存在。

  所以,在与源头太一合一之前,没有绝对的自由。

  有相对的自由。

  这个相对,对于刚刚扬升的灵魂来说,

  已经太大太大太大了。

  也许有的人经历几百几千亿年都还没体会完这个相对的自由。

  宇宙,有的是时间与空间,供好奇的灵魂们玩耍。

  ——升起智慧圆满的觉悟 刘先银题记 2017-03-08

  献给三八妇女节: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如果梵高一直记得他的信仰,如果他一直记得上帝的话,他就必得安慰:如果梵高一直记得他的信仰,如果他一直记得上帝的话,他就必得安慰:

  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

  What is man, that thou art mindful of him? and the son of man, that thou visitest him?

  《圣经》诗篇8:4

  梵高,从27岁学画到37岁谢世,在短短的10年里画了两千多幅画。他死后,每一幅都是天价,生前,却连土豆都吃不起。要说怀才不遇,这世上,还有谁,比得上他?“在这薄情的世界上深情地活着”。

  献给三八妇女节: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每个成年人的心里,都有一个五岁的小孩。

  这话,很可能包含了有关人类心智的最大秘密:

  童心活泼,灵性生动,人性才得健全……

在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会上,梵高的油画《静物,插满雏菊和罂粟花的花瓶》以5500万美元落槌。在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晚间拍卖会上,梵高的油画《静物,插满雏菊和罂粟花的花瓶》以5500万美元落槌。

  梵高油画画面上,紫色、橙色的罂粟狂野地绽放,还有几朵清新的雏菊,透出作者的潜意识——我将离开这个世界,带着隐藏在心里的所有爱恋。

  梵高活着的时候永远“奇装异服”,因为没钱买衣服,穿的都是捡来的旧衣服,七拼八凑,走在普罗旺斯阿尔的街道上,他是一个讨人嫌的孤独的疯子。

  梵高说:“麦田吃掉了我好多颜料。”他用弟弟提奥给他买面包的钱,换成颜料,饥肠辘辘地站在画布,把自己的“伙食费”一点点地堆在画面上,堆出灿烂的向日葵、忧伤的鸢尾花和无边无际的麦田。

  梵高的绘画技巧并不高明,他浓烈的色块和粗糙的线条里燃烧着生命的激情,向日葵像金黄的火苗,麦田是焦虑的黄,天空是深不见底的蓝,衬着苍凉的忧郁。扭曲的线条、厚厚的颜料无不透出梵高内心的痛苦、挣扎和压抑着的爱。

  用中国画派的专业术语来说,气韵生动才是上品。换一句话说,好的线条“是活的”,同样,好的颜色也必然是“活的”,如何让光、影、色、线活起来?只能用情——恣意汪洋或含蓄隐晦的深情。气韵是艺术的灵魂,而气韵,只有画家的热血和思想的锋芒才能激活她。

  “艺术到高峰时是相通的,不分东方与西方,好比爬山,东面和西面风光不同,在山顶相遇了”。从东方绘画这一面爬上巅峰的吴冠中如是说。比起梵高的落魄和孤独,吴老先生他在繁华名利中被奉为大师、活得热热闹闹,然而他却说了一句比疯子梵高还疯的疯话:“笔墨等于零。”

  标准化的技巧没有价值,艺术的生命在于感情。但凡好的作品,都是用色彩和线条诉说生命、思想和性情,而不是技巧的展示。气韵生动是画家生命里带出来的东西,梵高之所以感人,因为他用生命在画,画他的爱、他的压抑、他的扭曲,生命中所有的感觉都在他画面上活出来了。

  画上一家农人围坐在狭小的桌子前,屋子矮小简陋,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家人在辛勤劳动,之后所享用的晚餐仅仅是几颗土豆。画中寄托了梵高对穷苦人的深挚感情。画画以后的梵高觉得世间的一切景物都是美的。

  梵高一生困苦,生前只卖出过一副油画。他热爱绘画又很敏感,因得不到肯定而自卑。他对绘画有火焰般的热情,忍饥挨饿对着他能看到的单调的景物反复练习和尝试新的画法,一生中画了35幅自画像,11幅向日葵,若干幅麦田。他最后的两年是在病魔的折磨下度过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就画目之所及的景物:房子、卧室、椅子、盆景、花园、果树,有什么画什么。绘画燃起他对未来的希望,他想快点好起来,将来可以画更有诗意的题材。

  看梵高的画可以强烈的感受到他画里面传达出来的情绪思想,他内心的挣扎,热情,他对世界的看法,他对底层劳动者细致入微的观察,他独树一帜的世界观。可以感觉到他耗尽生命所有热情去体会生活然后用艺术的方式表现出来。从仓促的笔触中可以感觉得到梵高的作画方式是一种近乎神经质的疯狂的作画方式,好像所有情感就在那么十几分钟里面爆发出来,可以感觉得到他那种不能自抑的兴奋和颤抖,握住那支笔的似乎不是他的手,而是那颗激情澎湃的赤子之心。

  因为花瓶里的花很快就会枯萎,所以必须快速的做画。

  “我满怀激情地在绘画,就像一个马赛人喝着浓味鱼肉汤那样。”

  “在这薄情的世界上深情地活着”,不仅仅只有梵高,还有我们。

  如果梵高一直记得他的信仰,如果他一直记得上帝的话,

  《Vincent》的唱词不会是他的哀叹,

  盖瑞德的诗歌才是该有的欢唱 ——

  求主赐我力量挪去我重担除去缠累我的罪将我藏在祢恩典翅膀下使我在圣灵风中飞往祢为我定的方向带我飞带我飞坚定的飞飞过高山穿过低谷跨过江河飞越洋海我要飞我要飞尽情的飞飞出旷野离开沙漠摆脱黑夜冲破狂风我要飞我要飞勇敢的飞飞过艰难穿过忧伤跨过愁烦越过失望我要飞我要飞自由的飞飞出软弱离开惧怕摆脱羞辱冲破迷惘我要飞我要飞快乐的飞在公义的日头下在晨星光辉中在绚烂彩虹里带我飞主啊我要飞向祢飞向祢的座前飞入祢慈爱的怀里

  《易经》告诉人们,毛主席说的“卑贱者聪明,高贵者愚蠢”蕴含易经的大智慧《易经》告诉人们,毛主席说的“卑贱者聪明,高贵者愚蠢”蕴含《易经》的大智慧。 《易经》告诉人们,“欲望多的人天机浅,欲望少的人天机深”。《易经》的“需卦”告诉人们,无数的“高贵者”或自以为自己是“高贵者”的人,因为欲望太多,往往只是从有利于自身的角度来看问题,来处理问题,来解决问题,就变成了自以为聪明,却是愚蠢的人。

这位天才的最后三年这位天才的最后三年

  1890 年,在法国巴黎的奥维尔小镇,梵·高( Vincent Willem van Gogh )完成最后一件作品《有乌鸦的麦田》后,拔枪自杀。

  医生从他衣服口袋里发现一封未寄出的写给弟弟提奥的信:

  亲爱的弟弟,谢谢你寄来的贴心的信和 50 法郎。

  想写的事情本来很多,可是我想已经没有用了。

  听说你的家人平安,我就放心了,生活顺利,比什么都好…

  我为它(绘画)付出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

有乌鸦的麦田 1890 年有乌鸦的麦田 1890 年

  在《有乌鸦的麦田》中,主色调仍然是他独有的金黄色,但充满不安和阴郁。乌云密布的蓝天,死死压住充满生命力的麦田,沉重得叫人透不过气来,空气似乎也已凝固,一群凌乱低飞的乌鸦、波动起伏的地平线和狂暴跳动的激荡笔触更加预示了某种即将到来的情绪。

  这是梵·高当时内心的真实写照。

  在他 37 年的生命里,共写下 800 多封信,收件人多数是提奥。

  在他 8 年的绘画生涯里,共完成 1000 多幅作品,但生前只售出一件价值 400 法郎的作品《红色的葡萄园》。

红色的葡萄园 1888 年红色的葡萄园 1888 年

  梵·高生性孤独,不善言辞,但却渴望倾诉。提奥是他内心情感毫无保留的唯一倾诉对象,也是他经济上的重要支柱。

  1889 年 5 月,在提奥和医生的陪同下,梵·高来到距离巴黎 20 公里外的圣雷米精神疗养院。圣雷米是改建于 13 世纪奥古斯都时期的修道院,19 世纪初改为精神疗养院,由天主教修女管理。

  圣雷米紧靠着山腰,景色极佳而且非常幽静,在那里,梵·高孤独的灵魂暂时得到治愈,他完成了 150 多幅油画和 100 多幅素描,包括那幅最著名的《星夜》。

星夜 1889 年星夜 1889 年

  在圣雷米期间,他写信给提奥说:

  最近的日子过得很有意义,我开始到野外作画了。已经完成了 12 幅画,其中有两幅是极不容易配色的松树画。我把前景配上另一种色调,衬托出坚硬的地面,然后再加上其他色彩。这样画诚然令人劳累,幸好陶醉于画景里,也就不觉得疲惫了,请你不必担心。

  随着深秋的来临,梵·高的创作力也充分地发挥出来。他渐渐熟悉了圣雷米周围的乡村,并且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但是好景不长,他渐渐地对这个疗养院感到厌恶,并觉得修女们的祷告是在折磨他的心灵。

  他给提奥写信希望离开圣雷米疗养院,即使再坏的地方也不要紧,只要不是在这。

  梵·高最终还是离开了这个残留着他孤独生命的地方,不久后,麦田里传来了枪声。

圣雷米疗养院与教堂风景 1889 年圣雷米疗养院与教堂风景 1889 年
圣雷米疗养院圣雷米疗养院

  毛姆笔下抬头望月的高更,在 1887 年已有些名气,但生活依然不富裕,绘画风格上的探索也让他苦恼。

  梵·高渴望与年长自己 5 岁的高更一起创作,为了迎接高更的到来,他刻意布置了房间。作品《梵·高的卧室》像是梵高布置的新房,他以此来庆祝一种新生活的开始,迎接高更的到来,明亮的暖色调占据了画面大部分空间。

  此时他长久以来煎熬的孤独感得到缓和,因为只要有了高更,今后再不用别人指明方向。

梵·高的卧室 1888 年梵·高的卧室 1888 年

  高更在 1888 年 10 月来到梵·高阿尔的住所,但他们的相处并不和谐,生活如此紧密,太多冲突,太多摩擦,太多琐细的现实细节使两

六十集大型电视纪录片《黄帝内经》第51集解说词六十集大型电视纪录片《黄帝内经》第51集解说词

  六十集大型电视纪录片《黄帝内经》解释辞

  《黄帝内经》第三部养生篇

  第十三集精神治疗的秘方(上)

  [提要]《黄帝内经》的心理治疗秘诀,精妙绝伦,行之有效。我们祖先超人智慧的结晶。

  《黄帝内经》指出,异常的精神情志活动,既可以作为病因导致疾病的发生,又可以在病程中影响疾病的归转。因此,医生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应注意从病者的心理因素进行考察。

  《素问·移精变气论》说:“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已从其意。”即,对病人要耐心诱导,细致问清病情,掌握发病前有没有精神刺激,令病人畅所欲言。《素问·汤液醪醴论》说:“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就是说,病人的精神状态与治疗结果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针对异常的心理,即精神活动对人生命造成的重大损害,《黄帝内经》总结出一整套精妙绝伦,且有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秘诀。这是中国医学圣贤们非同寻常的,超人的智慧结晶。它包括“以情胜情法,劝说开导法,移情易性法,暗示解惑法,顺情从欲法,自我调节法”。我们在说到这是超人智慧的时候,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中国古代医学大师们,对人生命的深切关怀。因为,涉足难以捉摸的精神世界岂止是智慧。

  (陕西耀县药王山)

  “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以情胜情疗法与中药治病的“以毒攻毒”原理基本相同。它根据五行相克原理,利用情志的相互制约关系,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也就是用一种正常的精神活动,来调整另一种不正常的精神活动。

  《黄帝内经》的五行原理告诉我们,恐,水同类;喜,火同类;忧,金同类;怒,木同类;思,土同类。根据五行相克,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可以推出:

  (字幕:)恐胜喜  喜胜悲  悲胜怒  怒胜思  思胜恐  (字幕:恐胜喜⑴)

  《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中记载:有一个人因喜乐过度导致了失声,同时病倒。家人请来庄医生为他治疗。庄医生诊断之后,想了想,他假装对病人说,我去拿药来,马上就回。结果却一去不返,数日不见庄医生的影子。病人见一生都不来了,一定是自己的病治不好了,便伤心地哭了起来。由于说不出话,他只好用笔写字告知亲友:“我的日子不多了。”谁知没过几天,他的病竟然好了。庄医生这才出现,病人连忙问他缘故。庄医生说,你的病是欢喜过度而引发的,用恐惧来抑制你的欢喜,这样病也就好了。对你这种病症,《黄帝内经》中说,恐胜喜。我用的就是这个道理。

  (字幕:恐胜喜⑵)

  清朝,归德府鹿邑县,有位姓李的人,世代为农家。一年,儿子在乡试后榜上有名,父亲欢喜得放声大笑。到了春天,没想到儿子一举通过会试,殿试,考中了进士。父亲更加乐不可支。以后十年中,儿子在朝廷连连升官,父亲则笑而成疾。刚开始还是间断性发作,到后来通宵达旦笑而不止。儿子对父亲的病症十分担忧,他与太医商量,太医便传授了一个秘方。儿子当即写了一封信交给家丁,日夜兼程送给父亲,父亲打开信一看,四个字:“儿子死了”。父亲悲痛欲绝达十日之久。奇怪的是,他的笑病却止住了,这个时候又传来一封信,说是太医妙手回春,儿子死而复活。父亲一看,不悲哀了。据病例记载,父亲的笑病从此再也没有发作。

  (字幕:怒胜思⑴张子和医案)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元代名医张子和,在他的著作《儒门事亲》中记录了这么一个医案:说是有一位富家夫人,整整两年睡不着觉,请来了许多医生,采用了多种方法,吃了不少药,仍不见好。众医生说无药可治了。夫人痛苦不堪,丈夫也饱受其折磨。后来,丈夫请来医术高超的大名医张子和。张子和诊断后,认为是思虑过度造成的。便与病人的丈夫商量。张子和是谙熟五行的大师,深知病人的症结所在。他告诉其丈夫,必须设法激怒夫人,采用“怒胜思”的方法医治夫人的疾病,可能会有效。于是两人便合演了这么一出戏:丈夫在家摆了一桌上好的酒菜,专门宴请张子和,然后两人当着夫人的面大吃大喝。又是划拳,又是叫喊,故意浪费酒饭,弄得满桌杯盘狼藉,夫人站在一旁看着,气得七窍生烟,但还不便说什么。接下来,张子和觉得刺激还不够火候,便又窜入厢房,当着夫人的面,随意取走夫人的珠宝首饰,夫人忍不住了,指着张子和大骂起来。令人惊奇的是,当天晚上夫人就觉得困了,倒头便睡,一睡就是七八天,这一觉之香之沉,谁也叫不醒她。八九天后,夫人醒来,从此饮食正常,睡眠正常,夫人痊愈。

  (字幕:怒胜思⑵朱丹溪医案)

  一女子新婚不久,丈夫便外出经商,两年没有回家,音信全无。女子因此不吃饭了,痴呆呆地,整日对着墙坐在床上。家人请来了名医朱丹溪。朱丹溪诊后说,这个病是思念丈夫引起的,气结于脾。仅仅以药治,难以奏效。如果有丈夫回来这样的喜事,病症即可解除,要不然想办法让她发怒,脾主思,思虑、思念之类的情志太过,则脾气结而不想吃东西。怒属肝木,木可以克土,怒则气升,可开脾气。于是朱丹溪与家人商量,让女子的公公,重重地打了她一个嘴巴,并斥责她不应该有外心,女子大怒而号啕大哭,三个时辰后,朱丹溪让家人去安慰她,并送去一付药,服药后,女子立即吃东西了。朱丹溪说,这个病虽然是治好了,但是必须要有她丈夫的音信,作为喜事,她才不会再犯。于是家人骗女子说,你丈夫来信了,三个月后就回家,巧了,丈夫三个月后果然到家。女子的这个病再也没有犯过。

  (字幕:怒胜思⑶文挚治齐王)

  战国时期,齐缗(音min)王因思虑所致,身上长了毒疮。请宋国医生文挚前来治病。诊断后,文挚对太子说,国王的病,肯定可以治好。但是,他病好了以后一定会杀掉我。太子不解,忙问,为什么?文挚回答说,不激怒国王,病就不能治好,激怒了国王,我就一定会死。太子一听,马上跪地叩头请求,说,如果治好了国王的病,我和我母亲一定拼死劝说国王不让你死。国王宠幸我和我母亲,一定会听从我们的劝说。先生放心去治,不要担心。文挚说,好吧。我就冒死去为国王治病吧。文挚与太子约好了为国王治疗的日子,但三次都不按时到达。齐缗王开始恼怒了。终于文挚磨磨蹭蹭来到寝宫,不脱鞋就爬上床去,踩着齐缗王的衣服询问病情,齐王怒火中烧,不理会他。文挚见状,还故意说了一些难听的话。齐王大怒,站起身来斥责他,这样一来,齐王的病竟然好了。齐王病愈后,太子和他的母亲没能保住文挚,可怜一代杰出的医生被齐缗王放在锅中活活煮死。

  (字幕:喜胜忧)

  县衙门的一个差役,一次去押送犯人,他用铁索锁住犯人的手,押解的路途中,不料犯人乘差役不注意,突然跳入河中,因而淹死。犯人的家属上县衙门告状,说是差人勒索钱财,犯人被逼而死。后来,这个差役虽判无罪,但也因此破费了不少银两。他忧愤成疾,整日如痴如醉,胡言乱语,如同傻了一样。家人请来庄医生为他治疗。庄医生诊后考虑,这是因为破费了钱财而忧悲成疾,必须得有喜事才能好转,单凭药师不能治愈的。于是便采取了“喜胜忧”的方法。他叫其家人用锡做成银锭数枚,放在病人的床头边上。病人见了果然大为欢喜,爱不释手,病情也一天天好转。

  (字幕:喜胜怒张子和医案)

  项关令的妻子,得了一种发怒的病,不想吃东西,经常大声呼叫,怒骂不止,甚至还抄刀在手,想杀掉身边的人,恶言恶语不断。家人请来许多医生给予治疗,治了半年的时间,还是不见好转,每天仍然怒骂不止。家人请来名医张子和。张医生观察后诊断说,这个病用药物难以治愈,张医生想出一个奇招,他请来了两位妇女,涂脂抹粉,扮作唱大戏的,又唱又跳,扭来扭去,病人见了大笑起来,第二天,张医生又叫二人头顶头,如牛羊一般角抵起来,病人见了更是大笑不止。张医生又在病人旁边,安排两位能吃能喝的妇女,边吃边夸桌上的饭菜如何如何美味,引得病人有了食欲,也吃了起来,没过几天,病人的怒气减弱,饭量增加,病也好了。

  (字幕:悲胜怒元丹贡布医案)

  唐代,西藏有一位医圣,名宇陀宁玛·元丹贡布。当时藏王赤松德赞患眼病。元丹贡布诊后告诉藏王,眼病不是大问题,右膝盖上将要长出一个瘤子却是致命的,预防的方法是要不停的用手揉摩右膝部。藏王一听,心中有些难过,就不停的用手揉膝盖。过了几天,眼病好了。右膝上也没有长出瘤子来。作为藏族人民的医圣,元丹贡布有着渊博的医学知识。他认为,眼病属肝,属木,在情志方面属怒。藏王是因为怒气而生眼病的,告诉他长瘤子,使他产生悲情,悲属金,金克木,所以悲胜怒。怒气消了,眼病也就痊愈了。

  (字幕:喜胜怒张子和医案)

  息城的一个男子,听说父亲死于强盗之手,大悲之下恸哭不已。哭后,觉得心口痛。其痛与日俱增,一个多月后,竟然结成了块状,似有一个杯子大小,剧痛不止。家人请来了许多医生治疗,吃了不少药,均无疗效。医生们商议采用燔针炷艾,就是用火针艾灸的方法,但病人有厌恶针灸,所以病症始终没有好转。家人求助于名医张子和。张子和来的时候,正好碰上病人家里请巫师作法。张子和冷冷地注视着巫师的一举一动,思索如何利用这个机会,来达到治病的目的。张子和突然灵感移动,想出了一招,他学着巫师的动作,夸张地手舞足蹈起来,不断地随着巫师的动作,胡言乱语,扮出一副狂态,病人见了忍不住笑了起来。奇特的是,病人一笑,就两天时间心下的结块便全部消散了。张子和说,《黄帝内经》有“忧则气结,喜则百脉舒和”的告诫。

  “喜胜悲”这个神庙的治疗方法,就是从《黄帝内经》中来的。

  附一:《黄帝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的全文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歧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官之形,此恬憺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帝曰:善。余欲临病人,观死生,决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光,可得闻乎?

  歧伯曰: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

  上古使僦(音jiu)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常求其要,则其要也。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所以远死而近生,生道以长,命曰圣王。

  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汤液十日,以去八风五痹之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苏草荄(音gai,根)之枝,本末为助,标本已得,邪气乃服。

  暮世之治病也,则不然,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病形已成,乃欲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粗工凶凶,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

  帝曰:愿闻要道。歧伯曰: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逆从倒行,标本不得,亡神失国。去故就新,乃得真人。

  帝曰:余闻其要于夫子矣,夫子言不离色脉,此余之所知也。歧伯曰:治之极于一。

  帝曰:何谓一?歧伯曰:一者因得之。

  帝曰:奈何?歧伯曰: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帝曰:善。

  附二:《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的全文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音lao,浊酒)醴(音li,甜酒)奈何?歧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以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

  帝曰:何以然?歧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

  帝曰: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为而不用,何也?歧伯曰: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勿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

  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歧伯曰: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镵(音chan,锐器)石针艾治其外也。

  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歧伯曰:神不使也。

  帝曰:何为神不使?歧伯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营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必先入结于皮肤,今良工皆称曰病成,名曰逆,则针石不能治,良药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数,亲戚兄弟远近,音声日闻于耳,五色日见于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

  歧伯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

  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已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

  歧伯曰:平治以权衡,去宛陈莝(音cuo),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亦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乎。

  帝曰:善。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