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董金玲&刘成瑞艺展亮相元素空间

2017年11月20日 23:13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image_1511020713.285123_副本

   11月18日,董金玲&刘成瑞的展览项目“悲伤”在素元空间开幕。这是“素元与艺术家”的第二个艺术展览,也是董金玲和刘成瑞以夫妇的身份合作的第一个艺术项目。在这个项目中,艺术家刘成瑞整理了自己近十几年的诗歌创作,制成他人生中的第三本诗集《悲伤》——这是整个项目的底色,并以此展开了一系列对生命存在的源头与意义的追问。艺术家董金玲则以刘成瑞的诗歌为背景,创作了一组装置作品。她将母乳和盐撒向圆形的钢盘——这种象征着生命永恒规则的坚硬之物,母乳和盐将其腐蚀并呈现出宇宙和星空的图像。

素元创始人武巍分享展览素元创始人武巍分享展览
艺术家董金玲、刘成瑞艺术家董金玲、刘成瑞
艺展开幕现场图片艺展开幕现场图片
艺展开幕现场图片艺展开幕现场图片
展览现场图片展览现场图片
展览现场图片展览现场图片
展览现场图片展览现场图片
展览现场图片展览现场图片
展览现场图片展览现场图片
展览现场图片展览现场图片
《悲伤》影像3分07秒 2017《悲伤》影像3分07秒 2017

  除此之外,董金玲和刘成瑞还一起拍摄了视频《悲伤》,视频中董金玲用染成绿色的手抚摸着刘成瑞五官,当这只绿色的手缓缓离开时,刘成瑞的眉心处出现一道伤口,一滴血缓慢地留下来,像泪。眉心是宗教界人士普遍公认的人体中最灵性的部位,而“悲伤”源自灵性,源自人类身处宇宙深处对自身处境的认识和忧虑。

展览现场图片展览现场图片
展览现场图片展览现场图片

  这里有生命里真实的绝望和沉重,有着诗的客观。这是让人得以探入内心,追溯人类起源的“悲伤”的启示。

  在画廊或美术馆的空间里,艺术品被孤立于一面墙,一个展台,或一束神圣的光线下。

展览现场图片展览现场图片
展览现场图片展览现场图片
展览现场图片展览现场图片

  在素元的空间里,艺术品被置于生活场景中,它们被唤起新的生命感。在精心设计的,却不露声色的安排中,你会意外地发现生活和艺术的相处之道——艺术品和家具相得益彰,千变万化又启迪智慧。

展览现场图片展览现场图片

  素元将与活跃于当代文化领域的年轻艺术家们展开合作,与今天前卫和开放的思想站在一起,通过“素元与艺术家”的独立项目,将当代艺术和艺术背后的文化注入素元的家具和设计中,在生活的场景里展开前卫文化的图景,在日常中体会当代文化的力量,体会平凡中的深刻和意想不到。

展览现场图片展览现场图片
展览现场图片展览现场图片
展览现场图片展览现场图片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2018年2月4日。

  在艺展开幕之际,素元空间创始人武巍,艺术家董金玲,艺术家刘成瑞接受了新浪当代艺术频道记者的采访:

  对话|素元空间创始人武巍

webwxgetmsgimg_副本

  武巍,设计师,原方正集团设计总监。于2011年创立素元独立设计品牌,致力于创造美好隽永的家具产品。2012年开设木作培训工坊,向木工爱好者系统传授木工知识技法及精神。
2005年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特邀项目导师
2009年德国红点产品设计奖获得者
2013年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
2013年美中青年领袖论坛杰出青年领袖
2014年央视纪录片《手艺》记录中国25位手艺人之一
2015年瑞典木业协会家具项目特邀设计师
2017年德国IF设计奖获得者

  新浪当代:您作为本次艺展的主办人,您的主办初衷是什么呢?

  武巍:有两个原则:第一,我们觉得艺术以往离我们比较远,我们希望艺术能真的跟我们在一起,我们的原则是,挑选的都是以艺术为职业的艺术家,我认为这样的艺术家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着更深入的思考,作品更有生命力!第二,每个季度推出艺展,每个艺术家的形式会不同,比如说,第一次是画家,第二次是行为艺术家,第三次也许是装置艺术家,会有一些多样性,从审美上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可能性,让大家看到这些作品在家居化的空间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这些艺术家的创作是介于纯自由创作和命题创作之间的,一定与这个空间是有关系的,所以对艺术家也是一个挑战。我们在每期都会配合艺术家,因为我们是一个很开放的一种合作,也会在空间上做一些调整,呈现出艺术家想表达出自我想法的一个更契合的空间。所以,也不是说大家看到它就知道艺术品是如何走进大众家中的,它是一个启发性的,大家慢慢的会从中吸收一些有营养的东西,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我们和艺术家的合作也会做一些衍生品,比如说,第一个画家的作品会做一些复制品,因为大家很喜欢他的作品,他的创作是由家具而生的,有紧密的关联,大家觉得搭配起来很好,我们会满足一些需求,我们会提供一些选择。

  对话|艺术家董金玲

1_副本

  董金玲,1986年生于江苏连云港,2008年毕业于云南大学艺术史论专业,2010年开始艺术创作,典型的狮子座艺术家,喜欢用简洁有力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对“体制”的包容与抗争。在艺术作品中,董金玲置身其中,通过影像、行为、绘画等媒介扮演王者、将士和孕育者,并决心成为一个坚定的艺术生产者,用艺术品宣扬自己强硬的生命意志和主张。

  新浪当代:聊聊您本次的参展作品吧。

  董金玲:在创作上,我以前喜欢沉重,自我。现在会把作品向人类共同的情感和共识上推动,想让作品的内在空间更包容。《董金玲(2-1)》和《悲伤》中我都是哺育者,前者哺育一个孩子,后者试图哺育“上帝”,灵感源自刘成瑞这首诗“我的上帝啊/处女生你的时候/你是不是疼了一下”。无论人类源自神话,还是进化,都很悲伤。在作品中,我把母乳和盐撒向这些钢制的圆盘,它们被腐蚀,然后凝固,并完全地融为一体。

  对话|刘成瑞

2_副本

  刘成瑞,1983年生于青海,现居北京。刘成瑞在艺术现场作为行动的主体,将审美、叙事与苦行结合,创造神话。神话之外投入到因艺术建立的庞大的社会关系中,通过与每个个体的交往与合作,塑造彼此的生命图景和社会人格,同时创建出以艺术为背景的群体意志。比如《十年计划》——这个漫长的故事,正在创造并流传。主要个展有“异教徒”(2016)、“一轮红日”(2015)、“惩罚骄傲”(2015)。

  新浪当代:这次艺展是您和董老师的第一次艺术合作,您的合作初衷是什么?

  刘成瑞:初衷就是想把这个展览促成,素元这个品牌很好,我们的作品放在这里也很合适,这是一个合作,大家很有默契!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