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行动的摄影机:亚洲影像艺术论坛即将开幕

2017年11月23日 13:37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第四届East bridge 行动的摄影机:亚洲影像艺术论坛,经过数月的精心筹备,将于2017年11月25日-26日在北京歌德学院(798艺术区)举办。论坛由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员董冰峰主持,中国、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以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艺术家和艺术机构代表等11位嘉宾共赴学术盛宴,一起深度探索,分享智慧与经历。通过学术论坛的形式,希望继续推动和建立亚洲影像艺术的学术交流和共同研究平台,传播亚洲艺术与文化。

  此次论坛共分为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历史与当下视角的亚洲影像艺术

  近年来,围绕亚洲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像艺术的历史研究和主题展览日益增多,且形成了一种跨区域的学术研究合作和交流的网络。2010年至今较有代表性的项目有“从电影看:当代艺术的电影痕迹与自我建构Looking Through Film:Traces of Cinema and Seif-Constructs in Contemporary Art”(2010)、“中国影像艺术Moving Image in China,1988-2011”(2011)、“你不属于:印度电影的过去和未来You Don’t Blong:Past and Future of Indian Cinema”(2012)、“启视录:台湾录像艺术创世纪Rewind:Video Art in Taiwan,1983-1999”(2015)、“没有先例:一次重塑香港录像和新媒体艺术叙述的尝试No References:A Revist of Hong Kong Video and Media Art from 1985”与“屏幕测试:1980年代以来的华人影像艺术Screen Test:Chinese Video Art Since 1980s”(2016);韩国首尔mediacity双年展也长期聚焦和介绍亚洲影像艺术。

  一方面,这些不同于西方艺术史框架、专注于亚洲影像艺术的历史研究和文献整理工作,又与今天的全球艺术有着紧密的互动与协商,及其在文化政治上的积极诉求和表达。另外亚洲影像艺术的历史同时也是一种“当代史”和阶段史,包括研究者和机构工作都带有一种鲜明的主题趋向和文化策略。本单元邀请亚洲各地的5位资深研究者:丁鉉、黎肖娴、孙松荣、许芳慈和董冰峰,分别就当地“影像艺术”的历史脉络以及当下书写存在的问题和话语实践展开介绍与对话。

  (韩)丁鉉Jung Hyun (韩国仁荷大學教授 ):《横跨时间:当今世界中的韩国多媒体艺术家》

  (香港)黎肖娴Linda Chiu-han Lai(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教授):《“活動影像”雕塑論:意識上揚,專注力的調理,唯物、跨媒的無盡辯證》

  (台湾)孙松荣Sing Song-yong(台南艺术大学教授):《無名身體:台灣影像藝術中的后解嚴自畫像》

  (新加坡)许芳慈Fang-Tze Hsu(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员):《島鏈唯聽:(祛)亞洲冷戰與聽覺無意識》

  (中)董冰峰Dong Bingfeng(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员):《稻电影Paddyfilm:在地写作与艺术行动》

  第二单元:个体实践与研究

  1960年代初期兴起于欧美的“录像艺术”(Video Art),在上世纪晚期80年代起先后在亚洲(日本例外)获得传播和重要回响。“录像艺术”与更宽泛的“当代艺术”在亚洲各国的发展又与该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密不可分。以中国为例,1990年以来“录像艺术”和当时的“独立电影”、“新纪录运动”等影像创作,都在不断拓展艺术语言的交互实验与在体制内进行“自我组织”的一种身份重塑。更多的事实可能是,并未有一种“录像艺术”在亚洲各国的“起源”,即便是今天关于亚洲当代艺术的神话和完整的历史不断被强调和书写,我们仍然可以就具体的历史发生和个体遭遇-那些几乎取决于几位艺术家的个人艺术主题转变。“录像艺术”的出现,更多的原因可能是与当地的传统艺术和保守的官方体制之间的一种碰撞与转化。在“当代艺术”并未成为一种地区性的艺术样式包括市场潮流之前,以“录像艺术”为基准的艺术实验,就变得异常重要且突出。

  本组议题邀请中国艺术家徐坦和韩国艺术家朴濟成(Je Baak),分别就个人的影像创作的历史脉络与主要观点作介绍,尤其着重分析这些创作和理念与该地的艺术文化体制,及与西方艺术生态:国际展览、美术馆制度和艺术批评之间的互动和问题意识,由此确立艺术家在全球艺术中的新的主体性和活力。

  (中)徐坦(艺术家):《对社会的研究如何成为艺术?感知和美学运作如何成为研究方式?》

  (韩)朴濟成Je Baak(韩国国民大学教授):《媒体艺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评论家》

  第三单元:档案、机构运作与展览实践

  “影像艺术”的发展和研究,最为突出的工作是表现在亚洲各国的大型主题展、专门的影像美术馆和影像档案机构。如:中国的“录像局”(Video Bureau)和栗宪庭电影基金(Li Xianting’s Film Fund)、日本东京的ICC、香港的“录映太奇”(Videotage)、韩国首尔的Arko、印度新德里的“魔灯基金会”等等。这些机构一方面致力于保存研究该国的“影像艺术”、媒体艺术与电影档案,另外又积极与学者和出版社共同组织密切的学术活动、出版及展览活动。对于大部分非西方的国家和地区而言,新兴的当代美术馆也意味着对该国艺术史的当代式书写,而档案的建立和保存研究,又在很大程度奠定了这样的当代历史书写的重要基础。同时这些进行中的档案工作又可以视为一种动态的与当下社会紧密相关的积极思考。

  本组议题邀请了中国学者陈侗、日本策展人长谷川仁美、韩国策展人和批评家劉振相与白智殊等4位活跃在艺术评论和策展实践的机构代表,分别就各区域的机构工作和策展工作做介绍,希望通过这些不同区域的研究和展览工作,能够就亚洲框架下“影像艺术”的知识生产和制度实践分享重要经验和观点,尤其着重于近期进行中的项目计划展开密切交流,及与展望未来的跨区域共同合作。

  (中)陈侗Chen Tong(录像局发起人、艺术评论家):《虚构一个录像档案的未来》

  (日)长谷川仁美Hitomi Hasegawa(Moving Image Archive of Contemporary Art 总监(MIACA)):《Sekaikei 与社会交往式艺术—在亚洲失去大叙事之后》

  (韩)劉振相YooJinsang(韩国桂園大學教授):《奇点之后》

  (韩)白智淑Beck Jee-sook ( 2016首尔“媒体城市双年展”艺术总监):

  《如何像珍惜自己身体一样珍惜自己的烦恼—2016SeMA首尔城市艺术双年展NERIRI KIRURU HARARA》

  论坛学术主持:

  (中)董冰峰Dong Bingfeng(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员)

  论坛嘉宾名单:

  (韩)朴濟成Je Baak(韩国国民大学教授

  (韩)白智淑Beck Jee-sook ( 2016首尔“媒体城市双年展”艺术总监)

  (中)陈侗Chen Tong(录像局发起人、艺术评论家)

  (日)长谷川仁美Hitomi Hasegawa(Moving Image Archive of Contemporary Art 总监(MIACA))

  (新加坡)许芳慈Fang-Tze Hsu(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员)

  (韩)丁鉉Jung Hyun (韩国仁荷大學教授 )

  (香港)黎肖娴Linda Chiu-han Lai(香港城市大学教授):

  (台湾)孙松荣Sing Song-yong(台南艺术大学教授):

  (中)徐坦Xu Tan(艺术家)

  (韩)劉振相YooJin-sang(韩国桂園大學教授)

  East bridge是基于艺术融合与互动基础上的跨国界艺术交流项目。自2014年开始已成功举办三届。该项目由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隶属于韩国外交部的韩国国际交流财团共同主办,希望通过不同国家和地区艺术家的不同视角,以展览及学术探讨的方式,建立起连接东亚艺术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更好地与国际艺术舞台对话。

  主办机构:

北京798文化创意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韩国国际交流财团

  地点: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