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黎华谈吕江:沃野出新枝

2017年12月04日 16:31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沃野出新枝

  文 / 范黎华

CIMG0191_看图王艺术家吕江

  在我结识的艺术家中,大抵不过三种主流:一是自由沉浸在艺术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文人艺匠;二是奇才英杰,或年少得志或老骥成真;三是勤奋克己,追求无懈终有成者。吕江全然都不是,又似乎皆略有其一二三。

  吕江,七十年代中期生人,学院派的煌煌履历,本硕博的学业进程,学而任教的递进人生。本来应该平铺直叙波澜不惊,他身上偏有种种旁敲侧击,歪打正着和曲线救国。他是我所见的学院派画家中的异类,其异有三:一是跨界杂学,由于涉足艺术学习的种类庞杂多元,使他能够较早的以杂糅综合之眼界将绘画、设计、动漫、影像、手工艺等种种杂学融入绘画创作之中,水墨画中如此跨界、通融、应变者甚少,画作新鲜瑰丽,风格醒目;二是无师自通,三十岁之前没有摸过宣纸毛笔的他现今是水墨画坛中的骁勇猛士,虽没有国画的专业师承,胆略和心智却极不简单;三是学养和勤勉,吕江文笔勤快,二十岁撰文百万,三十岁出版等身,不到四十岁晋身教授,才学和勤奋不容置疑,他既不是那种性情张扬的艺苑狂生,也不似温良含蓄的文人夫子,更绝非不食烟火的冷隐高仕,他既投入火热的俗世江湖又远离是非宦场坚守精神洁癖,既保持温热的身心全情浸淫艺术创作,敢为人先纵横开阖,又冷静地与各种文艺圈子保持距离小心判辨理智旁观,有思考有态度,有计划有践行。

克鲁姆洛夫 36.5X25.5cm克鲁姆洛夫 36.5X25.5cm

  近两年,我明显看到画家在两方面的精进:一是题材的拓宽和延展,除了画家擅长的人物题材之外,我欣喜地看到吕江对花鸟、山水的兴趣、探索和成绩,不意外的是他应对任何题材下笔,都呈现出强烈的独创特色,内容愈加多元、混搭,亦古亦今,东学西渐,时空交错天马行空;二是画家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更加严肃,他花时间研习读帖,临摹古画,没有熟练画家越画越“油滑”的毛病,甚至不惜用借鉴西洋画的造型手段来严格地“制约”自己,画作愈显严谨沉稳,这是一种自我加压而试图努力远离“习惯性和舒适区”的可贵精神。

  吕江的画首先是独特而鲜明的,令观者无不眼亮,风格符号之创造于他而言似乎自然而然,这种充满兼容和胆色的画面新颖而诡奇,充满异样的美感;他的画也是丰富而新鲜的,画面满溢,内容充实,物境交织,信息蓬勃,有故事和影像,有情绪有叙述;他的画又是诚实而快乐的,纵情繁花、佳丽和山水之间,没有故作清高虚设姿态,笔下的花形艳影缤纷而热烈,但画家的视角却冷静得近乎严酷。他的画作充满了入世的情怀,享乐主义的表象之下,对时代、青春和欲望主题的直白叙述,消解为世俗隐喻下嘤嘤夜语的乌托邦,画中弥漫着恳切的气息和瑰丽的幻灭,他自动疏离空灵静虚的拟古境界,不介意些微声色犬马的真实社会的影射,毅然用强烈的墨色释放青春的热度。那些沉浮流淌的曼妙躯体强说着少年愁滋味,又实在没有世间的烟火气,媚和俗更像一个畅快淋漓的玩笑或者借口,通过红伶佳妙,通过妮裳艳影,通过红的鸟绿的石,通过如筋脉和躯体的山水,就这样漂浮流淌在纸面上,好一似姹紫嫣红开遍,气象万千。沃野出新枝,丰繁广袤的艺术原野,应该容得下这样一枝“奇葩”的花草,愿他成长、盛开、怒放、飘香 !

  2017 年 10 月

  ( 范黎华:东京艺术大学客座教授、艺评人、策展人 )

伊比利亚的花雨 66X89cm 2015伊比利亚的花雨 66X89cm 2015
罗马假日 66X89cm罗马假日 66X89cm
加泰罗尼亚音乐厅  76X142cm加泰罗尼亚音乐厅  76X142cm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范黎华吕江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