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对话”当代影像邀请展在贵阳开幕

2018年01月12日 22:21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展览开幕式现场展览开幕式现场

  2018年1月12日,由北京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策划,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北京 798 艺术区管理委员会主办,中共云岩区委、云岩区人民政府、中共贵阳市委宣传部、贵阳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中天金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天城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共云岩区委宣传部、云岩区文体广电局、云岩区东线指挥部及白盒子艺术馆共同协办的“光的对话——当代影像邀请展”在贵阳中天未来方舟·北京798艺术中心开幕。

北京798艺术区管委会党支部书记张国华开幕致辞北京798艺术区管委会党支部书记张国华开幕致辞
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开幕致辞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开幕致辞

  “光的对话——当代影像邀请展”是自2015年贵阳798艺术中心挂牌后的第六次展览,在策划立意方面与之前的展览有所不同,特邀十余位国内外的当代艺术家,他们年龄跨度从50后到80后,虽然有着迥异的文化背景,但是他们都使用了影像作为作品的呈现方式,作品中涉及到对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交流与审视、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反思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自觉等话题,呈现一个前沿、学术但同时能有效与观众交流的当代影像展,也将打开贵州公众对于当代艺术、影像艺术的认知之门。

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为观众介绍展览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为观众介绍展览
白盒子艺术馆副馆长曹茂超为观众介绍展览白盒子艺术馆副馆长曹茂超为观众介绍展览

  众所周知,影像艺术是当代艺术重要的板块,它打破了原先固化的艺术观赏体验。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影像艺术带给观者更为丰富的艺术体验,动态的画面,声画的结合,使行为艺术,表演艺术有了更具体记录。当代艺术在普遍的认知中是具有批判和反思精神,一直疏离于普罗大众之外,而影像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的出现,它拓展了原有艺术的边界,从观看、阅读方式到传播途径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是这种后发的艺术媒介却和大众的生活有着紧密关联,因其呈现和传播的途径与媒介正是大众日常频繁接触的电视、电影,而播放出的录像、动画等图像是相对于晦涩的装置与抽象的绘画更容易被接受。

艺术家张文荣介绍自己的作品艺术家张文荣介绍自己的作品
艺术家易雨潇介绍自己的作品艺术家易雨潇介绍自己的作品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影像艺术就是一种光的艺术,不同的影像作品的并置存在着不同语境的对话。而贵阳市拥有良好的当代艺术创作群体以及艺术受众。因此本次展览期待与贵州的当代艺术界形成对话机制,同时也能成为打开贵阳市民接触当代艺术,了解影像艺术之门。

关伟,《纸上谈兵》,5 分钟,2015关伟,《纸上谈兵》,5 分钟,2015

  艺术家关伟的“纸上谈兵”这件作品开始是利用各种军事符号,剪影画于清代龚贤的山水长卷上的(印刷品)。时间是9.11之后。2003 年完成于纽约。近期又完成了它的动画影像的制作。十年间完成了两个转换。一是传统绘画的再利用,二是平面静止的长卷变成了声光电的影像作品。关伟在作品介绍中提到,他创造了一个词汇,叫“流动的符号”,把生活中常见的如:军事符号,气象,交通,地理等等符号,加以重新组织,编排,归类,放到一个传统的山水长卷之中,使这些符号流动起来,希望这种艺术上的实验能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人们心中的仇恨,不信任,是很容易被唤起的。真正的战争仍然是恐怖地和破坏性的。这件作品能从反面给我们一种启示,那就是心中有爱,祈求和平。

张文荣,《狱》,10 分 59 秒,2014张文荣,《狱》,10 分 59 秒,2014

  《狱》这件作品是艺术家张文荣从架上绘画转向实验影像的首部作品,作品连结着对特定汗青阶段下实际的高度敏感度,人在外部空间剥离和杂糅下与这个全国的疏离和隔膜,人在现在的文化处境中的作对和乖谬,以梦乡和实际的深深环绕纠缠为主题,探究在当下中国每一个个体的实际遭遇和处境。

厉槟源,《肖像》,3 分 10 秒,2012厉槟源,《肖像》,3 分 10 秒,2012

  厉槟源的《肖像》作品是打印了一张从网上找来的杨佳肖像,以此为参照,使用各种雕塑工具在墙上凿刻一个肖像。这件作品实施于2012年,厉槟源通过冲击钻、凿子和锉子作为画笔在墙上“皴擦点染”,杨佳的形象跃然墙上,透过杨佳像,似乎看到了社会上的亿万张生动面孔。

汤柏华 ,《夏虫国》, 16 分 30 秒,2014汤柏华 ,《夏虫国》, 16 分 30 秒,2014

  汤柏华 的作品《夏虫国》讲的是在非常非常遥远的南方,都快到天的尽头了,有一个靠着大海的国家,这个国家叫做夏虫国。夏虫国的人民只有三个季度的生命,春生秋死。在他们的史书里,有一条这样的记载:“冰,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宝物。”可是问遍夏虫国里所有的人,没有一个知道这“冰”究竟是什么东西。一位年轻勇敢的将军决定建造一艘大船,去寻找那叫做“冰”的东西。

汤柏华,《莫高霞光》,7 分 20 秒,2016汤柏华,《莫高霞光》,7 分 20 秒,2016

   而《莫高霞光》讲的则是唐代高僧玄奘西行路上的故事。唐贞观年间,28岁的玄奘为寻求信仰的真理,从长安出发,一路西行,西出玉门关,来到了莫贺延碛。八百里莫贺延碛,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风沙蔽日,唯有枯骨指示行路。半路饮水不慎失落,玄奘四天五夜滴水未进,却以无比坚韧的意志,克服内心的恐惧,超越身体的极限,终于走出莫贺延碛。

缪晓春,《灰飞烟灭》,10 分 10 秒,2009-2010缪晓春,《灰飞烟灭》,10 分 10 秒,2009-2010

  缪晓春的作品《灰飞烟灭》表现了在情感获得过程中,卡夫卡式无需词汇表达的超现实主义。精致的气泡代表人类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分解,拆散和改造。在作品中,缪晓春运用线和气泡策划虚拟的舞蹈,时而巩固,时而解体,带来了视觉上“救赎与放弃”的人类超体验。

张小涛 《黄桷坪的春天(片花)》 7分 20 秒张小涛 《黄桷坪的春天(片花)》 7分 20 秒 

  张小涛如此介绍自己的创作,“黄桷坪是一个城乡结合部的事故现场,这里是少年壮志的开始,我们两代人的命运如迷宫里的不期而遇,毁灭与重生、信仰与癫狂、噩梦与现实,我们既是表演者,也是观看者,有人出国、有人经商、有人癫狂、有人自杀、有人选择艺术道路、有人成为一个平凡的人……这是个人经验与集体经验纠缠不清的时代,我们都在放逐自己,放逐是永远的宿命吗?时间成为了神奇的导演,两代人的青春最后都燃烧成为了灰烬,最后我们成为了一无所有的赌徒,一切都变成了深邃的虚无…。。。”并通过创作对今天的中国提出问题,“今天的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试验场和加工厂,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巨大的旋转舞台中撕扯和煎熬的渺小蚂蚁,折腾是永远的主题,山河依旧,故乡在哪里?我在哪里?心灵在哪里?”

李二男作品《花和万物》,7 分 40 秒,2013李二男作品《花和万物》,7 分 40 秒,2013 

  《花和万物》顾名思义如同花儿绽放般,万物绽放出美好的容颜。作品画面中,盛满水的花瓶中映出看展的观众来来去去的影像,相互簇拥的花儿周而复始的绽放与凋零,几经轮回,世间的万物美好如初,生命生生不息,这也预示着艺术为万物提供养分,在这“养分”中生出理想与时代精神如同李二男作品中盛开的花儿般,而万物从外界汲取生命养分并转化为生命能量反向奉献于外界,万物才得以生生不息;宇宙以最慷慨最奢华的供应创生万物,宇宙才得以生生不息,天理也是为人、从艺之理。艺术的创造源于生活,艺术的表现形式高于生活,而《花和万物》预示着当代艺术的创造力与生命力将生生不息的延续下去。

琴嘎,《呼累!呼累!呼累!》,9 分钟,2008琴嘎,《呼累!呼累!呼累!》,9 分钟,2008 

  “呼累!呼累! 呼累!”是蒙古帝国军队西征时将士们互相鼓舞士气、激扬斗志时呼喊的,后来被欧洲军队所沿用为“Hurray! Hurray! Hurray!”蒙古人死后,用牛皮或者马皮包裹尸体弃之荒野,还予自然。艺术家琴嘎在佛罗伦萨的 Palazzo Strozzi博物馆的展厅,凭着对时间的感觉,裹着当地的牛皮,持续呼喊“呼累!呼累!呼累!”一小时,实际是56分钟结束。

易雨潇,《Eating》,12 分,2016易雨潇,《Eating》,12 分,2016

  《Eating》是一个比特构成的世界,比特不断的吞噬粒子世界,人在两个世界中的撕扯、游荡。媒介时代下,虚拟加现实的现实成为了当下的现实,数据、信息,一点点吞噬着原有的世界,肉体被降格为生命信息的载体。现在的我们,一只脚站在物理性的现实空间,另一只脚处于抽象数学的赛博空间,在两个世界中撕扯,游荡。两个空间的拼合与并行重新塑造了我们。

苍鑫 & Nacho Zubelzu,《石头·剪刀·布》,10 分钟,2016苍鑫 & Nacho Zubelzu,《石头·剪刀·布》,10 分钟,2016  

  艺术家苍鑫的大部分作品却希望借助“萨满”的观念,将孕育在北方狩猎与游牧民族原始宗教中的某些生命意识融入其中。2004年以来,艺术家的工作方式出现了新的转变,但艺术家对原始宗教中的泛灵论、朴素而神秘的生命意识的关注仍始终如一。萨满教认为万物有灵,并且有很多崇拜的对象,譬如各种神灵、动植物以及无生命的自然物,也包括一些自然现象。更主要的是,认为有形与无形,有生命与无生命,它们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可以相互转化。按照萨满的观念,即便是尘埃也都是有生命的。而萨满教观念中某些原始的信条和泛灵论的观点,实质都离不开构成宇宙的那些最为朴素的物质元素。Nacho Zubelzu来到中国和苍鑫一起做展览,并一起完成作品。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他们对自然灵力的崇拜——他们是两位萨满,表现宗教题材以及人对自然的态度。

卢征远,《保持微笑》,3 分 30 秒,2010卢征远,《保持微笑》,3 分 30 秒,2010

  艺术家卢征远在自己的作品《保持微笑》中,面对镜头保持微笑,双眼不眨、身体不动,直到两眼干酸颤抖、脸皮僵硬扭曲,但见眼泪鼻涕自行释放流出,于是,一场微笑以哭泣作为终结。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5月13日。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