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蓝正辉与“蓝式笔法”

2018年01月18日 10:38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蓝正辉与“蓝式笔法”

  专访|关键词:理工男 重水墨

蓝正辉

  “愤青”时代便一鸣惊人

  “85 美术新潮”时期,蓝正辉正在四川美术学院读大二大三,在学生时代他便开始了观念性很强的当代艺术创作,而那件文字、观念、装置艺术作品《新出土的不可译的公元前拍给公元后的加急电报》让很多人对他刮眼相看,而且当时这件作品刊登在中国美术报 1986 年的第 25 期。在那个特殊年代,虽然已经改革开放,但传统思想依然根深蒂固,所以很多人并不理解他的作品。

  与蓝正辉同时代的学生是一群“愤青”,一群热血青年,当时他们考虑比较多的是关于人性的课题,并不针对具体的谁,而是考虑其社会性以及共性与个性的冲突,如何发声如何化解。但对于蓝正辉而言,这是比较孤独而纠结的一个阶段。

  (2008A major:cliff 08),97cmx180cm,2008,Hongkong private collection2008A大调:崖08,97cmx180cm,2008,香港私人收藏  (2008A major:cliff 08),97cmx180cm,2008,Hongkong private collection2008A大调:崖08,97cmx180cm,2008,香港私人收藏

  “理工男”的视觉结构逻辑

  虽然纠结但蓝正辉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在纠结之后他开始研究结构符号,做结构的推演。第一次蓝正辉在一条线上画了25 个节,这是对视觉解析的动作,他也是由此开始进入到结构符号的领域。慢慢地他积累了一大堆手稿。由于在此之前蓝正辉是学理工科的,相对其他艺术家或学生而言,他具有很强的文理思辨能力。

  当时蓝正辉对自己有三个要求:第一,结构符号要尽量简单;第二,要有美感与碰撞的力量;第三,要有颠覆性,要尽量少的重复。蓝正辉花了将近 20 年的时间,创作了 400 多类别,将近8 万个符号结构,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2003 年蓝正辉在美国看到了一本德国人撰写的书叫《西方符号大典》的书,把一些已知符号进行梳理与解读,比如一个圆里一个点,古希腊人怎么解读,日本人怎么解读,玛雅文化怎么解读。蓝正辉发现,他对符号展开的解析,是做了符号外延的工作他创造的很多符号已无法解读,2003 年他把这个早期叫“极限和谐”研究课题,名字改成“线性结构的意味和可能”,是属于对极简结构的推演和挖掘。

  著名批评家刘骁纯曾评论到:中国传统写意画理论十分重视笔墨的表现性,却从来没有人论述过章法结构的表现性。实际上,布局是腔,笔墨是调;布局是势,笔墨是韵;布局是块面,笔墨是点线。从蓝正辉的画中可以看出,腔和调都具有表现性,而腔(章法结构)的表现性更为直接、更为强烈。

  (Feeling No1),ink-painting on rice paper,zhenghui lan,57cmx69cm,2010觉系列之十八,宣纸水墨装镜框,57cmx69cm,2010  (Feeling No1),ink-painting on rice paper,zhenghui lan,57cmx69cm,2010觉系列之十八,宣纸水墨装镜框,57cmx69cm,2010

  “体量水墨”的书写性

  2001 年 9 月,“中国实验水墨二十年”研讨会在广东美术馆举行,会上主要针对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流行起来的实验水墨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实验水墨有他的局限性,它不是中国水墨艺术的主线。研讨会过后,蓝正辉去拜会批评家刘骁纯,他们进行了富于建设性的交流。中国传统艺术讲究书画同源,“同”指的是书写性,这也是中国艺术的精髓。书写性最大的特征和难度在于运笔过程的不容修改性,要求落笔达意。一味地效法古人固然不对,而轻易放弃和否定书写性也不明智,如何拓展中国艺术的精髓是艺术家应该思考的。刘骁纯的话语点醒了蓝正辉,为之后蓝正辉进入第三阶段创作“体量水墨”开启了一扇门。

  这次谈话之后,蓝正辉开始了更进一步的水墨探索。他跑去一个画材店把所有的纸、墨、笔全部买下,当时商店老板问他是要开商店吗?他说不是,是自己用,商店老板觉得“这人疯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蓝正辉又开始改造笔,改造墨,改造纸,完成了第一批大尺度作品。2003 年时任广东美术馆馆长的王璜生为蓝正辉所策划“水墨疾走”的个展。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总领事英国总领事还买了蓝正辉的水墨作品,王璜生也觉得很奇怪,老外来看展览从来不买画,而偏偏喜欢蓝正辉的水墨。从侧面可以反映出,蓝正辉的创作形式和艺术观念已经趋于国际化。其实前两个阶段对蓝正辉创作“体量水墨”起到了很大作用,早期蓝正辉喜欢哲学,喜欢发问,喜欢对东西方视觉结构的研究和理性分解。蓝正辉的“体量水墨”在形式上来看有点像泼墨,但其内在是有结构的,蓝正辉将其称为视觉逻辑。面书写,也叫重水墨。哲学家柴中建把这叫“泼笔”。

191,50cmx99cm191,50cmx99cm

  “体量水墨”风暴

  在办完“水墨疾走”这个展览后,蓝正辉的工作室搬到了黄山,那边有一个好友将一个废弃的兵工厂里的一栋楼交给他,让他潜心创作。到了 2006 年,中国美术馆为蓝正辉举办了“东方欲晓——蓝正辉体量水墨展”个展。此次展览在体制内外都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体制内的人感到很震撼,没想到水墨可以这么玩,体制外的人认为“这都什么年代了,还玩水墨”。外界的各种异声反而更加坚定了蓝正辉进行体量水墨的探索。刘骁纯老师关心蓝正辉的水墨进展,还为蓝正辉写过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叫《体量的意义》,为蓝正辉的“体量水墨”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体量水墨成为蓝正辉艺术 16 年来主要的表现形式,在业界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巨大的视觉张力,风暴一般的表现形式,大大拓展览了中国水墨的表现力度。这种力度跨出了艺术圈,在时尚品牌圈产生影响。蓝正辉所代言的近十个国际一线大品牌,包括奔驰迈巴赫顶级豪车,大众顶级品牌辉腾系列,宝马 5系加长版,美国的野马汽车,法国雪铁龙顶级品牌的DS 汽车,意大利 KITON 顶级男装定制等,

  体量水墨的风暴也挂到了海外。从多伦多艺博会的 10 高水墨的展出,到迈阿密鲁贝尔家族艺术博物馆的“28 CHINESE”展览中,蓝正辉独树一帜的水墨作品的熠熠生辉,从 2015 年第 56 届威尼斯双年展对蓝正辉体量水墨的邀请,到今年蓝正辉“重振墨势”个展在巴塞尔的成功举办,蓝正辉体量水墨的风暴席卷全球。

  2005《泻》兰正辉, 宣纸水墨,244cmx101cm,2005.《waterfall》zhenghui lan,inkwash on rice paper,244cmx101cm,2005  2005《泻》兰正辉, 宣纸水墨,244cmx101cm,2005.《waterfall》zhenghui lan,inkwash on rice paper,244cmx101cm,2005

  “蓝式笔法”逐渐形成

  蓝正辉在读完理工专业后又考取了四川美院,所以相比较其他同班同学而言,蓝正辉的思维方式与众不同,“体量”是建筑学的概念,而且只有他才能想到“体量”这样的词。中国的传统水墨是轻水墨,而蓝正辉创作的是重水墨,因此相比较而言,重水墨更加有力量感。其实有一些前人也进行过类似的尝试,比如梁楷《泼墨仙人图》,讲究块面结构,需要一定的整合思维。蓝正辉试着如此创作,他把这种块面化的书写称之为“面书写”,“重水墨”。刘骁纯老师对蓝正辉这一块寄予很大期望,希望能看到“蓝式笔法”对中国水墨的贡献。

  在多年的重水墨推进中,蓝正辉常常一边画一边记录。实际上他已积累起一整套蓝氏重水墨的理论工具与方法体系,虽然大部分文字还未整理出来。

  从 85 美术新潮至今,蓝正辉笔耕不辍,一直坚持在中国水墨艺术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他的艺术创作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概括:横向、纵向和深度,在横向上是对当代处境空间的清晰介入,在纵向上是对传统资源的继承与创新,在深度上是对图像视觉意义的基因分析。

  2007《翅膀无力:撕裂》2007.《exhausted wings:laniate》zhenghui lan,inkwash on rice paper,373cmx246cm,2007.Amercian private collection  2007《翅膀无力:撕裂》2007.《exhausted wings:laniate》zhenghui lan,inkwash on rice paper,373cmx246cm,2007.Amercian private collection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