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的链接”中国美术学院油画双年展开幕

2018年01月27日 01:06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形象的链接 -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双年展形象的链接 -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双年展

  研讨会时间:2018年01月25日 10:00

  开幕式时间:2018年01月25日 15:00

  展览时间:2018年01月25日 - 2018年02月27日

  展览地址: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上海市金珠路111号)

  总策划:许江

  艺术总监:杨参军

  总策展人:井士剑

  展览顾问:何红舟

  执行策展人:赵军、蒋梁、邬大勇、金阳平、李青

  参展艺术家

  许江、司徒立、杨参军、焦小健、邬大勇、常青、崔小冬、封治国、蒋粱、何红舟、王羽天、孙景刚、赵军、章晓明、金阳平、井士剑、余旭鸿、李青、陈焰、李振鹏、黄庆、何立

  主办

  中国美术学院、上海油画雕塑院

  承办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技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

  总策展人语

  四分之一世纪前,西子湖畔的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举办了“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双年展”,开创了新时代油画艺术创作的起点与高点。

  今天,在这里呈现油画系现任教师最新的创作成果。这22位画家既是互相独立、差异的艺术生命体、又是互为依存的绘画家族共同体。这个家族自1928年建立的九十年来,一直领中国油画之风骚,并对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艺术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国立艺专──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在每个时代都荟萃了一批中国现当代卓有影响的艺术家,彰显其独特的创作力量。

  这种力量源于这所坐落在湖光山色的自然风光、具有深厚的人文艺术精神和艺术创造力的高等艺术学府。这种原发的创造力所蕴含的深厚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励硕出艺术史中众多的学术流派、艺术风格和艺术大家风范。它涵盖了整个中国当代造型绘画艺术史的各个重要节点和时代创造高点。

  形象的链接是他们的艺术创造的态度与方法。由此他们形成各自艺术风格。这就链接出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与社会、时代、历史的文化链接,而这种链接又形成他们各自艺术的DNA生命形式。形象的链接是各位艺术家们在这种艺术生命链中对视觉的自我呈现与自我创造,展现出他们独自的肖像与形象。形成当代绘画一道风景线。

  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和上海油画雕塑院主办,由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技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共同承办,井士剑教授担任策展人。展览同时将举办“东方画学与当代艺术问题”学术论坛和研讨会。

  井士剑

  2018年1月11日

  历史命运的逡巡

  翻开书架上的年表。与“8”相关的年份,充满记忆。2008年,美院80周年校庆,象山校园建成。1998年,美院分新文化、新中国、新时期三阶段进行历史梳理,一代青年艺者追蹑前辈足迹。1988年,我和一批年轻教师初次踏出国门,赴欧旅学。1978年,这是一个伟大的年份,“文革”闭锁了十年的大学校门,以考试录取的方式,向千百万青年洞开,迎来教育的春天,科学的春天,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的春天。我们正是从这里开始成长,经历沉睡校园一场又一场的苏醒,经历国门开放的惊喜与纠结,经历校园自我策动、自我组织的前卫运动,经历改革悸动与校园纪律的深层的冲突。这是我们扪心莫忘、记忆噎心的亲历,路漫漫其修远兮!如果将目光放得更远,历史上逢“8”的年头,对美院来说均是大年。1928年,国立艺术院创立,先是本科国画、西画、雕塑、图案四系开学,秋天研究生开学,翌年附中开学,这种完整的建制,宣告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教育体制揭开帷幕。1938年,日寇入侵,国家危亡,杭州与北平两地艺专会师沅陵,成立国立艺专。从此西迁长途成漂移的课堂,西南、西北的老庙古迹,到处是开启东方的教室。几乎整个中国的有为艺者都汇聚在这个洪流中,谱写博约弘毅、无问西东的艺术救亡的史诗。

  岁月辗转,我们始终行走在美院美育担当、其命维新的谱系上。时光荏苒,我们又在每一次回想中感受历史召唤的力量。1992年秋,在美院画廊颇具前卫意味的空间里,油画系举办第一届教师作品双年展。油画在钢架与大玻璃的硬质空间里熠熠生光,去面对一个全球绘画式微的年代,面对现代艺术危机的冲刷。转眸之间,25年过去,四分之一个世纪,又一届双年展姗姗来迟。当年的附中生,看到第一届双年展而成长的一代,已经成了这次展览的主角。但是,在这历史的大跨度中,有一些东西没有变化,并隐隐升腾。这就是油画的现代性的追索,就是绘画的是其所是的诚意。这种追索与诚意交织着,形成美院艺者们真正的生命磨练。正是这种磨练始终铸造一代人的自信,绘画的自信。实际上,25年间,油画系举办过众多大型的群展和个展,这一次展览之所以又称双年展,是想在一个相当的空间里回望25年,梳理曾经的危机,展示坚守与拓展的信念。

  上海,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祥地。1928年秋,初创的国立艺术院以艺术运动社的方式在上海举办大型展览,并坚持了数年。历史的尺度总是宽广浓厚的,今天,踏着90年的烽火痕迹,在上海油画院,在林风眠先生、吴大羽先生的归隐沉潜之地,我们举办展览,以期向一代先驱者致敬,向中国油画的播种之地致敬。也许,这才是历史的、命运的逡巡。

  许 江

  2018年1月18日

  我们所要做的,是在跨文化的远游中,寻找我们这个时代根源性的东西;在“中西之辩”的苦索中,逐步摆脱东方想象的阴影,重新建构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树立中国主体意识的文化史观,在当代生活的现实家园中建构具有当代性和创造性的中国文化精神。

  ——许江:《中国当代视觉文化的境遇与责任》

  What we need to do is to find the root of our time during cross-cultural travel, get rid of the shadow of oriental imagination in the exploration of Chinese-Western argument, re-establish the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culture,establish a perspective of with the chinese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cultural history and establish Chinese cultural spirit with contemporariness and creativity in real contemporary life。

  ——Xu Jiang: Situation and Responsibilit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Visual Culture

许江《硕风》 布面油画 260 x 180 cm 2017年许江《硕风》 布面油画 260 x 180 cm 2017年

  返虚入浑,积健为雄。

  Relieve the pre-existing knowledge constraints, and succeed through persistence。

  ——司徒立

司徒立 《二十四诗品之纤秾》布面油画 160 x 250 cm 2012 - 2014年司徒立 《二十四诗品之纤秾》布面油画 160 x 250 cm 2012 - 2014年

  今年是中国美术学院建院90周年,与学院共同成长的油画系也已有90年的文化底蕴。回溯往昔,林风眠、吴大羽等一代代先贤集中西之大成,大浪淘沙,为油画这一古老的西方绘画语言的本土化重构和现代性转换辛勤地付出。经历了一代代人的努力,他们的思想精粹积淀在学院的学术脉络里,构建起了属于国美油画家家族谱系中的油画语言和使命精神。

  作为中国油画教育和学术研究的单位,油画系始终坚守着对油画本身语言的探索,执守着绘画作为心灵表达的深度,肩负着历史使命与当今的社会责任。秉承学院这一贯的人文脉络,我们在西子湖畔的湖山望境中蒙养自由、批判与超越的精神气息, 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学术品质。

  在这里,“形象”泛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姿态。它是我们教师个人艺术面貌的特征。他们既是互相独立的艺术生命体、又是互为依存的绘画共同体。在油画系五个工作室研究方向下,我们既持守着一个总的基本理念,又有各自不同的内在追求,互相砥砺和谐共存。

  而“链接”具有多层次的特点,一方面,它指向我们老师个体艺术创作与传统、当代、社会等各种层面的关联,个体通过与不同层面体验和接触,进行着深入和多样化的油画语言探索,逐渐凝结成自身独特的艺术个性,产生了不同的艺术面貌。另一方面,个体之间面貌的链接,又总体形成了油画系的特点,呈现了国美油画系的重要特征。

  上海油雕院是上海油画雕塑研创的重镇,也是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油画创作基地,在中国当代油画发展进程中,这里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油画作品和油画家。同时,她也和中国美院的油画系有着深刻的学术渊源。今天,油画系的教师作品在这里展出,是想建立起中国美院油画系和上海油雕院之间更加密切的学术联系,共同面对图像和媒体时代绘画面临的问题,在传统精神的现代性转换中,在树立文化自信的征程中,携手同行。

  杨参军

  2018年1月12日

  绘画终极的价值却要落脚于你看到了什么?

  写生的行为本身不是我们画画的目的,只有在直观体验中,我才能感受到世界所具有的内涵。

  ——杨参军

  Does the ultimate value of painting lie in what you see?

  The behavior of painting is not the purpose of our painting。 I can feel the connotation of the world only in intuitionistic experience。

  ——Yang Canjun

杨参军 《同学之一》 布面油画 100 x 100 cm 2016年杨参军 《同学之一》 布面油画 100 x 100 cm 2016年

  一切都将离你而去

  ——焦小健

  All things will be away from you。

  ——Jiao Xiaojian

焦小健《散文的形式1》布面油画 146 x 336 cm 2017年焦小健《散文的形式1》布面油画 146 x 336 cm 2017年

  历史与主题性绘画是人类绘画发展的主线,国美油画的历史与主题性在创系伊始已反映出一种强烈自觉的担当性,先师们秉承蔡元培先生“美育代宗教”的使命,培养趋新的观看方式,担负自省和拯救精神的责任意识,表现自身弥远凝重的文化史观。

  国美油画的历史与主题性的历史发展,由林风眠、吴大羽、方干民等一代先师以知识分子的普世情怀创作了一系列关切救赎与悲悯的杰作,随后江丰、莫朴、萧峰、全山石等先生的创作,几乎代表新中国历史画的最高水平,改革开放之后,国美历史与主题性创作更是融合了西方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多向手法,直到今天,仍然继续推进并呈现出更多的可能。国美油画的历史与主题性呈现出明确特质:其一是关怀天下和救赎意识,其二是饱含悲剧观的表现性,第三则是强调绘画语言本体性之“写”的精神及画家切身去体味油画之“触感”。

  当下国美油画中的历史与主题性,以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为根本,从“大绘画”的视野出发,视觉活化传统的现实主义和叙事性绘画;其既秉持国美油画的性格、强调油画的经典价值观,同时又关注当前绘画世界境域中对历史与主题性的转化,欲图在切近艺术的纯粹与本质时,融合传统历史性绘画的经典性与当代绘画的锐利和视觉冲击,在追求将东方观念以现代式活化的诗性内涵时,完成主题的历史性显现。

  当下国美油画中的历史与主题性,继承国美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传统,坚持在社会历史的演进和艺术本身的回归中担当起国家与时代的重任;将国美油画传统的历史与主题性进一步推进,使“历史”转型为一种多元呈现,多重解读的多种可能性的集合,奋力在新时期、在绘画中为时代立碑,为历史造像。

  邬大勇

  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中说:你要像一个原人似的练习去说你所见、所体验、所爱、以及所遗失的事物。我的练习是画。

  ——邬大勇

  Rilke says in his letter to young poets, “you shall practice saying the things you see, experience, love and lose like a protoplast。” What I practice is painting。

  ——Wu Dayong

邬大勇 《女孩与猫》 布面油画 180 x 160 cm 2017年邬大勇 《女孩与猫》 布面油画 180 x 160 cm 2017年

  对艺术家而言艺术是一场欢娱的苦旅。

  ——常青

  Art is a hard journey with pleasure for artists。

  ——Chang Qing

常青 《厨师二》 布面油画 100 x 76 cm 2012年常青 《厨师二》 布面油画 100 x 76 cm 2012年

  学了这么多年画,依旧对它充满好奇。疑惑与希望,我觉的无比满足和幸福。

  ——崔小冬

  I am still curious about painting after so many years of study。 With doubt and hope, I feel satisfied and happy。

  ——Cui Xiaodong

崔小冬 《艳秋》 布面油画 75 x 70 cm 2017年崔小冬 《艳秋》 布面油画 75 x 70 cm 2017年

  在生活中体验真实,并凸显艺术家自身的视角与存在价值。

  ——封治国

  To experience reality in life and highlight the perspective and existence value of artists。

  ——Feng Zhiguo

封治国 《五夫日记—庙门前的老文书1》 布面油画 100 x 100 cm 2016年封治国 《五夫日记—庙门前的老文书1》 布面油画 100 x 100 cm 2016年

  视觉的直观

  画家的观看并一定不等于直观。因为“看什么?”、“如何看?”、“切中事物吗?”是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而第三个问题才是关于视觉直观的问题。

  回顾美术史,在深受形而上学美学影响的“模仿再现”观念下的传统的绘画视觉方式中,以“看”与“被看”的对立关系为前提,画家都是以主体“看”客体的“对象化”方式向外观看。所以文艺复兴以来的整个西方绘画,旨在向观众提供一个虽非真实,但却习以为常的世界的最接近的假象,包括其中的透视学和解剖学,构成了西方美术的正统,他们与古希腊罗马艺术家一起把“再现”的艺术发展到极致。在这种画家与现实世界对立的姿态中,“再现”并不能构成对事物真实的直接的把握,而只是创造了一个被描绘对象原型的等同物。甚至包括印象派画家,他们试图在大自然中以急促的笔触捕捉瞬间的真实,但情况还是没有得到真正的转机,他们的实践终未走出自然主义的传统的表现模式局限。

  但真正的直观却能够突破了那种现成的、干瘪的、在自我套子中的视觉模式而达到构成性的被给予,回到了一种发生性的、有生育力的看的内在,让对象在眼中当场自身构成、自身呈现。在直观中,目光与事物之间沉潜往复,交织融合,精光所聚之处,神人同在,心物相印,源源相通,触物即发,纯是一片天机。这是画家在最动人的观看中直接品尝到事物本身原初显现的至味,并同时经历了视觉经验的无限性。

  由此,这一直观的方法成为了困扰和激动着两千多年来的美学之中存在的内部困难和内部问题——个别与普遍、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所引发的一个突破的方法,这个还原之后的具有意向性构成的纯粹直观实际上就是解决画家认识事物问题的一把钥匙。

  蒋梁

  2018.1.15

  凝视、仰望、启示、光照,从敬虔迎向神圣。

  ——蒋梁

  Stare, looking up, enlightenment and light, from being devout to being holy。 ——Jiang Liang

蒋梁 《沉默一—三清山》 布面油画 150 x 200 cm 2017年蒋梁 《沉默一—三清山》 布面油画 150 x 200 cm 2017年

  活化与创造

  油画作为造型艺术的重要语言,一个人以几只笔和颜料加上一块画布,就可以面对世界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属于民族、属于时代的艺术天地。

  油画在其发展的历程中,经历了多种思潮的荡涤、多种形式的探寻,形成了多元化的传统。在技艺与方法之间、在感受与表达之间,油画具有“源代码”的意义,蕴含了艺术家对这个世界认知的态度与观看的方式,呈现了创作者主体向内挖掘与向外拓展的创造力。西学东渐,百年来的中国油画发展历程始终面对中、西两个伟大的文明,跌宕起伏中不断构筑开放与包容的特质。通过对现实的观照,油画在中国不断获得发展的土壤与生机。油画语言在述说民族的奋斗历程、天地情怀的同时,将几代艺术家的使命精神、担当精神与诗性精神熔铸其中,为油画的超越与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中国油画融汇中西的创造性发展,对应着油画艺术在世界范围发展着的传统,也在逐步形成自身的发展格局。不可否认的是,油画在当代艺术的进程中存在着的普遍焦虑,图像的冲击与绘画的颠覆性拓展不得不让人地思考“绘画何为”、“油画何为”。面对纷繁的艺术世界,面对我们生活着的现实,不断地返观油画自身的传统,回身到中国传统文化,甚至是更为古老的艺术起源去探寻文脉、活化传统以构建中国油画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这未尝不是一条路径。正因如此,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的教学与研创才得以展开。   

  ——何红舟

  2018年1月

  我赞美能融于手的智慧的观察,我确信具象油画所要求的上手能力是绘画特质得以彰显的基础。

  ——何红舟

  I praise the clever observation blending in hands。 I believe that the ability required by figurative oil painting is the foundation to manifest painting idiosyncrasy。

  ——He Hongzhou

何红舟 《家家》100 x 100 cm 2017年何红舟 《家家》100 x 100 cm 2017年

  希望古典主义的艺术精神能穿越时空,持久地体现在绘画之中。——王羽天

  I hope that the artistic spirit of classicism may pass through time and space to be reflected in painting enduringly。

  ——Wang Yutian

王羽天 《花布上的桃子》 布面油画 91 x 117 cm 2004年王羽天 《花布上的桃子》 布面油画 91 x 117 cm 2004年

  我在继续这些画的时候,还在延续着这样一种状态,我是在画视觉的遭遇,还是在借此还原那些属于记忆里的东西。

  ——孙景刚

  I continue this feeling and condition when making these paintings。 whether I am painting the visual sight or restoring memories by this。

  ——Sun Jinggang

孙景刚 《客居杭州》之三 布面油画 100 x 80 cm孙景刚 《客居杭州》之三 布面油画 100 x 80 cm

  当代的中国艺术在经历了借鉴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手法实现中国当代的实验之后,早期艺术创作所饱含的生猛创造力已透支待尽。随着全球互联网的架构系统变得更加透明快捷,寄希望直接套用他者模式的创作手法业已失效。在这个关键节点,艺术当如何?艺术创造力当如何重生?

  此时,艺术唯有当归。当艺术返归到其原初的生成境遇之中,从艺术的原初发生境域领会“蚕珥丝而商弦绝,贲星坠而渤海决”的天象,以此决然体悟归位于人与世界的本然境遇,返身追问自身的存在本性,摆脱数字化、网络化、碎片化表象意识,洞明整体、融通、合一的本然世界,获得全新的观物识象方式。

  当艺术返归到艺术家独到的视觉模式发生的现场之中,从艺术家独有的视觉模式中感受事物“如其所是”的物象,以此感受视觉感官、身体意识在造物过程中的纠结与反复,事物涌现又遮蔽的造型事件,摆脱通俗视角所编制的庸俗形象,获得从内而外,从主而客,从形到象的表现新方法。

  当艺术返归到艺术主体深层的内在意识形态之中,从艺术主体深层的归属意识的追问和探视中勾连出亘古暗藏着的丝丝家族痕迹。

  面对当代人不断被抹去重来的历史现实和精神意识双重洗礼的零度归属境地,唯有寄望当归的艺术,使人们有望归位于人与世界的本然境遇,返身追问自身的存在本性,从自身出发,在被不断抹去重来的意识形态深渊之中,通过艺术独有的通透能力,层层跟进自我的追问,存在的追问,真相的追问,以一种面对明知没有结果却依然执着追问的意志探索本源。利用当归的艺术,重新拾起古老传统中以人的通感感知世界的方法和思想,突破现当代艺术的成见,返归其清晰犀利的目光,拨丝抽茧,拽拉出零星的线索迹象,重新拼凑出本质性的可见形式,启神明示,重铸当代艺术新动力。

  赵军

  绘画于我,就是试图将肉身抛入抹去重来的存在深渊中觅见一丝根据,或聆听一点回应的尝试。

  ——赵军

  For me, painting is like finding few bases in the abyss of existence or listening to a little response。

  ——Zhao Jun

  艺术家工作室

赵军 《日书—太湖四辰》之一 综合材料 100 x 100 cm赵军 《日书—太湖四辰》之一 综合材料 100 x 100 cm

  一张画真正捕捉到一点点真实,就已足够了。——章晓明

  It is enough if a painting has captured a little reality。 ——Zhang Xiaoming

章晓明 《湖山系列之一》布面油画 162 x 260 cm 2017年章晓明 《湖山系列之一》布面油画 162 x 260 cm 2017年

  多维的表现,旨在探究“多维”与“表现”的组织系统要素。通过围绕“多维表现工作室”学术思想为参照点,重视以绘画的方式认识事物,强调以当代文文思想为思考的基础来建构新的教学思维和平台。强调思想资源的多维化,基础资源的多元化和绘画性表现空间的多样化,在多种界面上综合地,多维地思考艺术创作的当代性问题。重点是探究当代绘画的边界与技艺的实验性。

  更多探讨多维与表现相互关联的系列命题:艺术在构建和重构当代的过程中,多维性与表现性之间存在何种重叠关系?随着视觉媒体多样化素材,绘画实验性的生产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过程与数码盛行与思维日趋电脑自动化,如何生产出光韵闪烁的油脂亮面与人们的内心灵魂的指向层面相切,而导引出新可能的绘画方位。

  所谓“多维的表现”,就是通过多维性,表现性,实验性三条线索来解释。多维性,在媒质,材料,空间,时间,交叉,重叠等之间相互切合的综合表述。表现性,在通过线条,笔触,色彩的情感语言表达,强调张力与排序。实验性,在当代语境中生成观念的一种方式。语言的符号与概念在体系与图像对抗中生产出绘画功能,意义,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时而模糊而若隐,也是观众对作品迷恋的解读。

  便是在此基点下展开,重点呈现出当代与绘画及多维的表现的生产力。

  金阳平

  以幕布绘画为媒介,以特写视点为手法,以诙谐切入现实,时而魔幻与虚拟沉浸,尽显人们普遍内心的处世之道。

  ——金阳平

  With curtain painting as medium, feature viewpoint as method, humor reflecting reality and fantasy mixing fiction, the philosophy of life in our mind is reflected。

  ——Jin Yangping

金阳平 《佛口蛇心》 布面油画 240 x 135 cm 2015年金阳平 《佛口蛇心》 布面油画 240 x 135 cm 2015年

  每一件作品都具有创造性,而且每件作品之间又有一个潜在的性格特征,这种艺术的性格特征是决定艺术连贯、统一的线索,而不是你采取什么风格与流派。

  ——井士剑

  All works are of creativity and they all have a potential characteristic。 Thi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 is the clue determining coherent and uniform art。 It is not the style or genre you adopt。

  ——Jing Shijian

井士剑 《卖甲鱼的人》 布面油画 153.5 x 66 cm 2017年井士剑 《卖甲鱼的人》 布面油画 153.5 x 66 cm 2017年

  绘画的过程是寻找一种可能性──建立画面的矛盾性与开放性的过程,这种“变化”的过程其实是很丰富的。  

  ——余旭鸿

  The process of painting is to find the possibility to establish the contradictoriness and openness of the frame。 This process of change is very affluent。 

  ——Yu Xuhong

余旭鸿 《钩古古田山水图》系列 布面油画 120 x 50 cm x 4 2015年余旭鸿 《钩古古田山水图》系列 布面油画 120 x 50 cm x 4 2015年

  在一个“美丽新世界”的反乌托邦的现实日近成真的时代,艺术家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去投向这样一个消费化、娱乐化、虚拟化、碎片化、广告化的文明中,争得十五分钟的耀眼,还是与技术合谋化身为当代的萨满,为庸众提供短暂的高潮?——这些恰恰都是绘画的无能之处,甚至仅仅去反映眼前的现实都已不是它的专长。

  或许恰恰是这种无能让绘画得以保全——即使保全绘画自身仍然价值可疑,但它同时保全了别的东西。这些东西包括但不限于:手感和劳作、观看和记忆、描摹和想象、书写和搬演、游戏和灵性、构造和调和。作为人类从本能上讲最上手的思想载体和工作界面,它也许是帮助我们从“美丽新世界”中突围的少数工具之一,至少首先让我们从今天被技术和媒体所规定的观看制度中突围出来,把眼光越过此时此刻这个小时代,让观看和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超越技术的规定,并设想和甄别出一个不以异化为可能性的未来。

  由此我们判断今天的绘画应该怎样:是廉价的生产,还是高贵的劳作;是变幻的装饰,还是严密的构造;是俯身捡拾炫彩的贝壳,还是抬头直面无尽的汪洋;是在超平面的网络中短路,还是在未知的远途中迂回。每个画家都必须给出他的答案,明取舍,知进退。

  李青

  作为一种严密的行动,绘画有时候以经验的方式呈现,有时候运用确定的科学概念(统计学、类型学、经济学、地理学等等),有时候又以跨学科的方式运作。

  ——李青

  As a rigorous action, painting is shown in the form of experience sometimes。 Sometimes, it is shown in definite scientific concepts (e.g。 statistics, typology, economics and geography) or transdisciplinary method。

  ——Li Qing

  李青 《海景》 木、有机玻璃、油彩、丙烯、亚麻布上喷墨打印、印刷品、漆、铝塑板 93 x 81 x 6 cm 2017年  李青 《海景》 木、有机玻璃、油彩、丙烯、亚麻布上喷墨打印、印刷品、漆、铝塑板 93 x 81 x 6 cm 2017年

  对纷杂世界中事物的深度和意义的追问,是我绘画的内在驱动力。

  ——陈焰

  It is the desire for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depth and meaning of things in a complex world that drives my painting。

  ——Chen Yan

陈焰 《临界》 布面油画 160 x 195 cm 2014年陈焰 《临界》 布面油画 160 x 195 cm 2014年

  真实和虚拟链接着想象和现实。 ——李振鹏

  Reality and fiction connect imagination and reality。 ——Li Zhenpen

李振鹏 《像素•人体》之四 布面油画 80 x 100 cm 2017年李振鹏 《像素•人体》之四 布面油画 80 x 100 cm 2017年

  反观我自己的创作,是一个艺术家不断地拉扯自我宽度的过程,要抽象一些,抽象是艺术家框架性的东西,同时还要回到传统,吸取其中最好的滋养,为我所用。这种跨越是自我完善的过程,让我找到很多出路。

  ——黄庆

  The process of my creation is to continuously expand my width。 It shall be abstract。 Abstract is the framework for artists and it shall return to the tradition to absorb the best nutrition for my use。 This span is a process of self-improvement, which provides me with many ways。

  —— Huang Qing

黄庆 《管中窥象一翼5》布面油画 95 x 130 cm黄庆 《管中窥象一翼5》布面油画 95 x 130 cm

  画画的过程就像是和作品进行的一场对话,一场绵绵无绝期的对话。

  ——何立

  The process of painting is like a conversation with the works, a continuous conversation without end。

  ——He Li

  艺术家工作室

何立 《水中基督1》 布面油画 200 x 160 cm何立 《水中基督1》 布面油画 200 x 160 cm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