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迁个展“剩像(圣像)”在虹墙画廊开幕

2018年06月04日 09:53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艺术家曹迁在展览现场艺术家曹迁在展览现场

  2018年6月2日下午4点,曹迁的个人首次个展“剩像(圣像)”在北京虹墙画廊隆重开幕。展览由北京虹墙画廊艺术总监古伟碧出品,艺术家兼策展人苍鑫担任学术主持。此次展览展出摄影作品13件。

展览现场嘉宾合影(左二:苍鑫,右一:曹迁)展览现场嘉宾合影(左二:苍鑫,右一:曹迁)

  “初看到曹迁这批印度人肖像作品时,就被这种端庄经典的肖像表达方式吸引了,“脸”代表了一个人或一个族群的生物遗传基因、自然气候的特殊性、文明传承的独特性、灵魂诉求的宗教性,都会在沧桑岁月的流逝中剩下痕迹,而人脸就是这些因素的总体表现。”苍鑫在介绍本次展览时提到。

展览现场嘉宾合影展览现场嘉宾合影

  “我的这批作品是源于今年去印度的一次旅行产生的,我到了瓦拉纳西这座有6000年历史的城市。印度教徒一般都认为能在瓦拉纳西死去就能够超脱生死轮回的厄运。另外,在瓦拉纳西的恒河畔火化并将骨灰洒入河中也能超脱生前的痛苦。河畔还有隆重的焚尸场。没有被烧成灰的尸体被抛入河中,在河水中时隐时现。这些摄影作品里的印度人肖像的‘脸’上,最重要的是那双眼睛,透过这些对我们凝望的眼神,可以看到背后的纯静和从容。这和印度的社会物质层面的贫穷落后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我看到他们可以直面生死,坦然的面对生命。我的这些肖像摄影里有我过去画油画的因素,我希望模糊这两者。我把人物肖像和这些植物和虫子分别拍摄后合成在一起,就像所有的生命,无论人、动物、植物都是平等的。”曹迁在与媒体谈论此次展览的时候讲道。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苍鑫在谈到此次展览作品时提到,曹迁从印度回来后,做为一个中国人的身份,述说了旅行期间的感同身受:脏乱无序的环境、原始的交通工具、素食社会的动物乐园、慢条斯里的生活节奏、五颜六色的色彩、背景是各种世界文化遗产与宗教圣地,最重要的是触目可及的乞丐、孤儿、苦修者、各种宗教信徒,时空交错般共居一处,让一个外国人产生了一种不真实的异样感:虽然物质层面的破烂不堪、人的内心生活却极度平静与纯洁,这种巨大的差异性,让一个生活在中国大陆的国人,初期的反应是茫然无措与无解,随着旅行的深入,心中会深思其背后的神奇缘故与智慧追求。

曹迁 剩像(圣像)系列 摄影 150x186cm 2018曹迁 剩像(圣像)系列 摄影 150x186cm 2018
曹迁 剩像(圣像)系列 摄影 150x186cm 2018曹迁 剩像(圣像)系列 摄影 150x186cm 2018

  在这种强烈环境冲击下,让曹迁举起了手中的相机,以极为庄重的视角和方式拍摄着他沿途所遇到各种人物:流浪者、画家,警察、苦行僧、残疾人、吉普赛人、穆斯林、印度教徒等各种社会身份的面孔。在其后期制作过程中,加入大量的现成品物像,产生了极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其中加入的泥土、石子、干瘪种子、扭曲的动物尸体等混合体,即丰富了摄影语言的张力,又增添几分形而上的死亡美学思考。

曹迁 剩像(圣像)系列 摄影 150x186cm 2018曹迁 剩像(圣像)系列 摄影 150x186cm 2018

  在一个资本狂流、信息泛滥、消费至上、人性不古、良知丧尽的快节奏生活方式洪流中,这些影像尤如一道黑漆夜空中的闪电,劈开了一幕惊心动魄的视觉场面,让我们窥视到热情洋溢、生动丰富、人性饱满的黑白盛宴:应该停下来,看看我们相邻种族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感受到充满灵性的生活,对于我们生活在重商主义的儒家文化现实中的国人,最缺乏的是这些印度人眼神中充满着:敬拜有加、心无杂念、灵性十足、永恒如一。所以,曹迁称这批肖像意为表达“生者即为剩物也应具足神性!”的理念。也即物性与神性合一的人性。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30日。

  曹迁 展览作品: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