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当代】社区枢纽站发刊词

2018年09月05日 23:52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社区枢纽站发刊词· “大家的美术馆”:社区化美术馆与美术馆化社区

  1、介绍:

  社区枢纽站是中文宣三百文化产业集团的公共文化项目,它首先启动于中文宣美术馆总体规划中,并由王南溟馆长组建的团队以学术理念和项目策划的方式与社会各组织和社区进行广泛的合作和实施,从而更好地让美术馆化的社区艺术文化与学术界互动。所以,社区枢纽站既是一个将美术馆伸展到社会现场从而重塑美术馆功能的实践,也是将美术馆的公共教育项目更直接地呈现给公众的一种方式。更进一步说,社区枢纽站是为公众提供无边界的艺术现场,让“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口号在这样的社会生活中真正成为一种可能。

  2、发刊词:

  “大家的美术馆”:社区化美术馆与美术馆化社区

  王南溟

  打破美术馆与公共社会边界的当代美术馆思想正在付之于实践,特别是在中国的当下,那是一个从没有当代美术馆到有了当代美术馆,然后沿着前卫艺术的传统思想,从反艺术到反美术馆的活动,它的目标不只是要求美术馆走出象牙之塔,而是对1970年代以后形成的体制批判理论中老传统的批判,因为社会的公共领域生活和艺术的被无限地突破,而使以往的理论套在今天的现实中都显得牛头不对马嘴,就体制而言,在当下早已经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当代美术馆有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反而是从内部体制来批判体制,它让当代体制批评理论成为一种永无休止的实践。所谓的突破美术馆的白盒子,流动的美术馆,公众参与在美术馆的重要性,都来自于美术馆自身对如何激发前卫潜在批判力的思考,并通过当代美术馆自身来推动这样的前卫而不至于让这种思想走向枯竭。

  站在“更前卫艺术”理论的逻辑起点上,我一直在回应和批判被理论界称为经典的比格尔式的体制批判理论,而从自身的美术馆工作及其它各种艺术活动实践来说,它也在批判经典的比格尔所奠定起来的体制批判理论,一系列的公共活动在美术馆内与外,专业与业余人群中展开。至少从这一点上来讲,白盒子依然会在,但它已经成为“大家的美术馆”,美术馆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在从事着这样的“大家的美术馆”的牵头工作,比如在去年的喜玛拉雅美术馆“喜影集”项目中,上个世纪30年代的端士摄影家瓦尔特-博萨特摄影回顾展期间就引来了一场“七夕影展”的活动,这是一个和历史上的老大师瓦尔特-博萨特的作品同置于美术馆展厅而呈现出来的公众活动,在2017年的“七夕”前,美术馆在公共活动中发布了征集老照片来参展活动的资讯,美术馆在公众号上发布了三篇资讯,第一篇:介绍与预告活动,第二篇:邀请大家为参与者投票,第三篇:预告9月2日的展出活动,而使“七夕影展”一步一步推进。

七夕影展现场
七夕影展现场七夕影展现场

  瓦尔特-博萨特的展览在2017年8月12日到9月10日,这位端士摄影家拍大量的三十年代的中国,包括了政治、社会、文化方面方面的信息,特别是让人们面对上个世纪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配合这个展览,美术馆让中国公众征集和参与老一辈结婚照和合照活动,以呼应瓦尔特博萨特的摄影展,资讯上有这样一段文字:那个年代,牵了手就是牵一辈子,中国传统七夕节来临之际,我们尝试与来自互联网的公众对话,在老照片中寻找来自上个世纪的动人爱情。即日起,我们将从互联网征集祖父母一辈以结婚照为主的合影,通过网友与组委会的评选,获奖作品将于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展出,而他们的爱情也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身份的观众所观看和见证。

  我们已经看的“七夕影展:重温跨世纪的温暖爱情”来自于公众征集,而它确实是一个美术馆的展览,这些征集来的照片与瓦尔特-博萨特作品在整个大厅中混合共生,它们被布置在一个个叠加起来方盒子面板上,在活动开幕的时候,有健在的当事人来到了展厅,还有他们的后辈一起来到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展览中和那所起的展题一样,它当然是“一个重温跨世纪的温暖爱情”的展览,但其展览的作品是对以往图片的挪用的挪用的挪用了,而其意义也是生成的生成的生成,其挪用的图片的植入其中,使瓦尔特-博萨特的展览意义带有历史与当下的真实情境无穷的真实性和还原性,这是一个把历史召呼回来,而又可以让在世的人追溯过去的观展法和体验法,人、物、情的情境早就将展厅汇聚成了新的大作品,而公众对美术馆的认同感和对艺术的参与感就此成为了现实。

  展-演-公共教育三位一体是我主持喜到拉雅美术馆工作中的努力,让带实验的表演类项目在美术馆原创可以弥补目前单一的商业演艺体制。而美术馆的演艺项目同样也是开放和带有公共教育属性的,“山行”作为一个现代编舞,原初是我在美术馆所设立的“青年思想者驻馆计划”之一的青年现代编舞卜智城的项目,持续八个多月到2018年6月完成并作了预演,其收获是让公众知道人人皆可成为舞者,“山行”项目中的舞者也是通过招募素人而在美术馆中进行,招募素人——通常是这样称那些没有基础的人在进入表演项目中——但现在这个素人在卜智城的项目中只是一个惯性称呼而已,事实上,卜智城不是将他们当素人来训练和排演,而是让他们直接成为参与者和让他们直接成为整个编舞中的主体建构者,而卜智城是一个“舞姿”——还是延用这样的叫法——其实应该叫做社会动作的提示者。所以参与这个“山行”的成员来自各个行业,有医生、律师、银行与投资管理者、新兴技术行业从业者等等从来没有学过艺术的人群,当然还有大学生小学生的参与。

彩排现场1
彩排现场彩排现场

  因为有了卜智城的这个理念,就注定了“山行”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跳跳舞而已,这个一定要在此作出明确的区分的,通常我们也能看到各美术馆虽然有现代舞表演,但这样的现代舞或者是为了一幅画面的引伸而伴舞,或者是开幕式以现代舞当作助兴环节,而不是一个出美术馆的独立作品而存在,而卜智城作为青年思想者驻馆计划同样是用前卫艺术的更前卫方向来设计一件可以用于美术馆的大型作品。卜智城认为“山行”是大家所有人的作品。里面的每一个元素都取自大家,是只属于我们这群人的版本,是我们共同的智慧结晶,独一无二,所以“山行”在最初是一个现代编舞与素人实践的名称,现在是一个独立小组,并从美术馆延伸到社区,参与各种社会演示,就像今年4月在上海的国际建材品牌中心,“山行”组的“走出美术馆的就地起舞”延伸项目参与到了那场“艺术公共化:后Shopping Mall与社区文化”论坛,也让“山行”成为美术馆的艺术介入社会的舞蹈剧场的一种合作,所以实践性——可能走向现代舞的反面,和社会性——将真实的生活搬到编舞中,组成了卜智城编舞的初始,而完成于素人的自身背景和对艺术的再理解。

演出现
演出现场2
演出现场演出现场

  所以针对这些“山行”成员,我要说的是,“山行”只有开始没有结束,一切都在进行中。如果用我的“大家的美术馆”来说,也是一样的,它不但打破了美术的边界,也打破了美术馆的边界,它建构了演艺领域的实验性和广泛的参与性,同时也推进了艺术概念的发展。

  当代美术馆的公共化不但需要现实的美术馆这样地在换位思考,就是社区化美术馆与美术馆化社区,在喜玛拉雅美术馆的刘思思和陈晓婧分别主持的“七夕影展”与“山行”是其中的实践,“大家的美术馆”还需要这样的可实施程序的,工作是一环扣一环的推进,理论也是一环扣一环地推进,就像2017年6月喜玛拉雅美术馆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比格尔与当代艺术”论坛那样,其目的是要通过论坛告诉大家,一个过去的理论是如何不适应今天的美术馆实践,过去的理论只讨论了过去,而不能评头论足于现在,这就是理论与评论的区别,有理论是好事,但光有理论没有评论却会让每个时候的当下都不幸,当人们只从理论中去寻找依据的时候,由于这种依据早就变得过时,而让正在出现的事物得不到应有的价值呈现,正像什么都可以是艺术那样,美术馆也是“大家的美术馆”,我们不但在这样说,也是在这样做,以此我在2018年直接启动了“社区枢纽站”项目,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东西能来打动我呢?

  3、策划人简介:

WechatIMG16

  王南溟,独立策展人、批评家、艺术家、中文宣美术馆馆长。同时被称为中国当下艺术批评界最具批判力的批评家,从“前卫艺术”、“后前卫艺术”到“更前卫艺术”(Metavant-garde)的阐释者和推动者。主要作品有《字球组合》、《拓印干旱》、《太湖水》等,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梁洁华基金会、中国美术馆等收藏。

WechatIMG17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