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当代】水+墨:大道万千,艺界无限

2018年09月06日 16:12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01

  在一些艺术家和评论家那里,中国当代艺术已经走到了瓶颈期,亟需从外部积极引进欧美更新的艺术形态和艺术理念,并以之作为源头活水激发中国当代艺术的突破与发展。然而,以“水+墨”为初始形态的书法,仍然还在就其如何走到当代的问题上纷争无数、无法取得共识,更不用说它在书写与抽象之间如何超脱出新的道路了。

  如果要远溯所谓的中国现代书法运动的开端,那么“85现代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的首展无疑就是这一切的源头,可惜的是,这个展览中的书法家群体在当时乃至现在都没有得到好评。他们的致命弱点,一是象形文字的简单画形,二是没有书法线条张力的“烂稻草形式主义”。不得不说,20世纪80年代早期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提出的“书法是有意味的形式”,误导了很多书法家和艺术家,而他们在此观点上构建的书法美学框架,因为既不知现代艺术逻辑,又不通古典书法精义,所以从根基上就已经走错了路子。

“水+墨:在书写与抽象之间”展览现场“水+墨:在书写与抽象之间”展览现场

  在经历了日本“近代诗文书法”和“少字数·象书”的刺激与影响之后,一些敏锐的艺术家注意到了书法理念更新的重要性,比如熊秉明将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分为“喻物派”“纯造型派”等六大系统,改变了人们关于“传统书法”是专制秩序的整体印象;古干区分了“现代书法”(严格意义上说是“前现代书法”)在用笔、用墨等方面的突破,辨析了其与“传统书法”(古典书法)的区别,为后面的书法理论分析奠定了基础。“除旧而布新,由创得迈古”,顺承古典艺术传统固有脉络而进行的深粹探索,渐渐向着更具突破性的领域迈进。

王南溟《字球组合》(局部) 装置 2016 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王南溟《字球组合》(局部) 装置 2016 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

  1991年,上海美术家画廊举办了气质鲜明地倡导现代书法的“中国·上海现代书法展”,一批艺术家纷纷展现了他们前卫而有颠覆性的观念和作品,像黄建国《无题》、唐子农《盘古》、魏宝荣《一条心》、陈光武《无题》等,都有浓烈的个人色彩。尽管现在看来这次展览具有十分重要的标志性意味,但实际上不仅当时的观众因为不认可这些作品而和参展艺术家们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而且当时的传统书法界、美术界、理论界也都没有认识到这次展览的价值所在。之后的书法艺术发展虽然步履蹒跚,但在引入、借用了西方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的诸多创作方法之后,一些艺术家突破了既有书法的形态,开始向行为、装置、影像等非架上形态前进,从而呈现出当代艺术的特质。比如王南溟《字球组合》、邱志杰《重复书写1000遍<兰亭序>》、宋冬《水写日记》、朱青生《箫声·流水·书写》等作品,都表明了从书法到书写的探究和实验。

陈光武 ,《无题》,68cm×115cm,1991年陈光武 ,《无题》,68cm×115cm,1991年
唐子农 ,《盘古》,37cm×25cm ,1991年唐子农 ,《盘古》,37cm×25cm ,1991年

  先行一步的部分艺术家们似乎已经迈过了传统书法与当代艺术交接的那道虹桥,然而还有更多的人停留原地左顾右盼,无法在书法史和书法式抽象表现主义背景下超越书法。所以哪怕从1991年开始算起,将近30年过去了,现代书法仍然没有大的发展,也没有进入当代艺术的普遍形态。在期望现代书法有进一步的发展之前,我们需要的是培养出不仅能读懂书法中的字和意,更能读懂书法中的线条的运动和信息的观众,这首先必须要有一个能让各方激荡、交锋的平台,幸运的是,在著名策展人马琳女士多年来主持的“水+墨”系列展览及相关论坛里,这个平台搭建出来了。

黄建国 ,《无题》,200cm×200cm,1991年黄建国 ,《无题》,200cm×200cm,1991年
魏宝荣 ,《一条心》,70cm×135cm,1991年魏宝荣 ,《一条心》,70cm×135cm,1991年

  从2012年开始,“水+墨”成为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的常设展览项目,先后举办了“水+墨:中国的新艺术”(2012年)、“水+墨:宋钢作品回顾展(1984—2014)”(2014年)、“水+墨:人物画的发展”(2015年)、“水+墨:在书写与抽象之间”(2017年)、“水+墨:从新海派到当代”(2018年),以及“艺术的东西方文化:解释与方法论讨论”“当代水墨人物画与中国艺术史的发展”“1980年代以来的现代书法”等论坛,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考察当代水墨的解释系统和理论背景,以期解决当代水墨在当下进程中的种种问题。在这个平台当中,马琳女士以其惊人的前瞻性、开放性的艺术眼光,通过策展的诸多主题艺术品及邀请集合的艺术界人士,每一次都向人们铺展开“水+墨”无限可能性的种种惊喜——我们完全可以预想,当代书法、水墨人物画等立基于“水+墨”之上的艺术在未来的发展,将能够与西方当代艺术一较短长。包括新近出版的《水+墨:在书写与抽象之间》(上海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水+墨:人物画的发展》(上海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两书在内,这个平台产生了一系列文本,它们不仅留存了“水+墨”策划领域的前沿项目,而且展示了诸多艺术成果,值得留心这一领域的人们去关注、去讨论。

“1980年代以来的现代书法”论坛现场“1980年代以来的现代书法”论坛现场

  “大道至简”,初初看起来不过混沌一团的“水+墨”,却能衍化万千,向着艺术的宇宙伸展无数触角。在艺术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语境下,“水+墨”带着中国本生艺术的跨领域自觉和自醒,将会展现怎样的图景?我们深切地为之期待。

  文:农雪玲(上海大学出版社副编审、编辑部副主任)

0

  书名:水+墨:在书写与抽象之间

  作者:马琳、赵剑瑾

  策划编辑:张天志

  责任编辑:农雪玲

  出版机构: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8月

  平装:148页

  语种:中文

  • 内容简介:

  2000年之后,当代艺术在迅猛发展,现代书法却没有大的进步,也没有进入当代艺术的普遍形态,上海更是很少有现代书法的专题展览。在这样的背景下,2017年举办的“水+墨:在书写与抽象之间”展览再次引起人们对现代书法的关注和讨论。本书以“在 书写与抽象之间”这一视角为基础,通过“水+墨:在书写与抽象之间”展览和“1980年代以来的现代书法”论坛对30多年来中国现代书法发展过程中的这个话题进行再讨论:书法如何从传统书法出发,如何在书法史与书法式抽象表现主义背景下超越书法,从而寻找到它的发展的点。本书既是现代书法展览策划领域的前沿成果,同时也对现代书法发展的可能性进行了理论探讨。

  • 作者简介:

  马琳,博士,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艺术管理和当代艺术研究硕士生导师, 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致力于中国现当代艺术史、西方现当代艺术展览史和艺术制度的研究,以及“艺术展览与策划”的理论教学与实践。已出版专著《周湘与上海早期美术教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展览改变艺术:策展的可能性》(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年)、《上海早期抽象:艺术史的再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年)。

  赵剑瑾,上海市宝山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长,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前馆长,曾主编有《上海早期抽象:艺术史的再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年)、《连接艺术与社会的“盲文”—李秀勤雕塑二十年》(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年)。

  目录

  马琳:“水+墨:在书写与抽象之间”的阐释与方法

  “1980年代以来的现代书法” 论坛

  王南溟:“现代书法”需要回顾

  廖上飞:书写·观念·意义:当代书法的维度

  寒碧:“形式意味”和“意味形式”

  陈一梅:从工具材质之变到精神意蕴的升华——论王冬龄现代派书法探索历程及其意义

  朱青生:书法这条道路怎么走

  “水+墨:在书写与抽象之间”展览

  蔡梦霞

  刘懿

  秦风

  邵岩

  唐楷之

  王冬龄

  徐洁

  阳江组

  杨林

  朱青生

  附录

  王南溟:准确利用“井上有一”

  抽象表现主义中的“中国书法”:一种来自西方的乱解释

  如何订购

  • [微信购买]扫描以下二维码,微信直接购买
跑道微店二维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