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马斯·赫赛豪恩:重塑
Thomas Hirschhorn:
Re-Sculpt
2018.11.24-2019.2.17
McaM 明当代美术馆
开幕:2018.11.24, 15:00
布展开放日:2018.11.9-11.11, 10:00-18:00
展览免费向所有公众开放
2018年10月25日到11月23日,托马斯·赫赛豪恩将他的临时工作室放置到明当代美术馆,开始这个为期30天,对2000平米空间的“重塑”。
这是一个持续进行的在废墟中建设、在混乱中创造的过程。这是一个从未开始、从未结束的工作。艺术家工作室/McaM将在11月9日至11日向所有公众开放,欢迎来到这个工作的空间!

关于展览

托马斯·赫赛豪恩:重塑
Thomas Hirschhorn:
Re-Sculpt
2018.11.24-2019.2.17
McaM 明当代美术馆
开幕:2018.11.24, 15:00
布展公众开放日:2018.11.9-11.11, 10:00-18:00
展览免费向所有公众开放
“重塑”(Re-Sculpt)是艺术家托马斯·赫赛豪恩(Thomas Hirschhorn)在中国的首次个展,艺术家通过对“废墟”的美学探索,赋予无事实、无面目的真理以形式,讨论毁坏与创造的错综关联和悖论。
明当代美术馆2000平米的空间作为艺术家的临时工作室将被“重塑”成为一个无等级的抵抗性空间。同时,在这个不稳定的废墟图景中还设有两个“庇护所”,作为在展期中进行创造和生产的工作坊空间,向所有公众开放。人人都可以进入这个空间,使用工作坊提供的材料创造自己的雕塑。不断生产的工作坊作为展览的一部分,将与展览的废墟空间产生持续的关联和对话。展览期间,明当代美术馆将与艺术家共同实践“无编排”的公众项目方法,将真正的社会公共空间延伸至美术馆之内,邀请每个人在任何开放时间中来到这个空间,介入展览讨论的议题,自发组织和创造会面与活动。
“重塑”是一件从未完成的作品,一个持续发展与再发展的场域,它邀请并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在此场域中在场并证明:我、我们不仅能够毁坏,更能够创造。
McaM 明当代美术馆
主办:明当代美术馆、明园集团
支持: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
致谢:格莱斯顿画廊(纽约、布鲁塞尔)
出品人:李松坚、凌菲菲
总策划:邱志杰
策展人:付了了
助理策展人:戴志毓、钱诗怡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封面 The Cover:
托马斯·赫赛豪恩, 《永恒的火焰》,2014(工作坊)丨Thomas Hirschhorn, “Flamme éternelle”, 2014 (Workshop)
东京宫,巴黎,2014丨Palais de Tokyo, Paris, 2014
致谢艺术家及巴黎东京宫丨Courtesy: the artist and Palais de Tokyo, Paris
摄影师丨Photo: Anna Kowalska
展览团队:
明当代美术馆:
馆长:邱志杰|策展人:付了了|助理策展人:戴志毓、钱诗怡|制作总监:黄淞浩|公教项目主管:杨悦|公教项目专员:蔡昀庭丨表演策展人:张渊|媒体公关主管:陈嫣玮|行政后勤助理:决朵|实习生:刘佳欢|布展团队:沈卫东、王刚华、朱草民、高国标、周正国、陈加明、邵念虎、徐红兵、梁吉丰|志愿者团队:白洁、白晏青、陈梦佳、陈琦、陈骁、邓珂玉、葛晨宁、花苗苗、骆姜江、李梦圆、刘婷婷、李志远、腰三、王赛、张与恬|翻译:周昕|校对:Simon Frank
艺术家工作室团队:
Charlotte Achkar, Maxime Bagni, Julien Baumann, Ludivine Caillard, Alexia Chesnoy, Antoine Chapon,Lucas Durendeau,Julia Gault,Emmanuelle Giora,Mara Goldberg,Laure Koroma,Romain Lopez,Finn Meuli,Mirsind Meyer,Romain Pellas,Marc Turlan
展览主视觉:
Thomas Hirschhorn
视觉设计:
冯火
上海制作致谢:
黄章克、马浩文、张一帆、张宇、汪慧灵、王依蓥、袁晓时、房梅红、高美英、管瑜、管正云、衡德平、侯文平、韩晓风、胡雪荣、李春艳、李翰忠、彭军、童国蓝、王开芳、王永春、于双双、严文风、严文霞、于小英、杨正英、赵长均、张桂英、张菊花
工作坊书籍致谢:
拜德雅Paide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