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集第二回“不合时宜的相逢”四川开幕

2018年11月11日 15:17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废话集第二回“不合时宜的相逢” 从“人”出发对现实进行关注

开幕式现场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开幕式现场

  2018年11月9日下午,废话集摄影展第二回“不合时宜的相逢”在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王蒙文学艺术馆拉开帷幕。

  本次展览由罗锦华担任学术主持,崔付利担任策展人,诸葛文华、龚旭作为展览统筹,展示了八位艺术家的摄影作品,他们分别是诸葛文华、龚旭、景长观、雷春林、李一民、刘留、尹东、卓玛。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诸葛文华作为展览统筹以及展览最初的发起者,谈到举办“废话集”的初衷时表示,绵阳当地的摄影家协会在看待观念摄影时或许更多的将其视作为异类,于是便邀约了身边几个一起做观念摄影的朋友,将“票友们”凑在一起“玩”一场展览。谈到持续的举办“废话集”时,诸葛文华表示更多的是看到了“废话集”第一回展览对绵阳观念摄影的带动作用。“这一年中,我们的展览被很多人谈论、提及,这也让我们倍受鼓舞,决心持续的把展览做下去,希望对绵阳本土的观念摄影起到一定的推动效果。”

  从首届的七位参展艺术家调整到这一届的八位,参与展览的人员也有所微调。对此,诸葛文华表示更多的是考虑到观众的接受程度,在推广绵阳本土摄影的过程中,将传统和观念的作品放在同一展厅进行呈现,通过纪实和关注社会方面的内容入手,带动本地摄影的进步。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策展人崔付利在展览前言中对参展艺术家的作品进行了总体阐述,在他看来,参展艺术家的作品中都有着对社会现实关注和人文主义关怀的共性线索。

  诸葛文华的最新作品将以往作品中的一些叙述性因素抽离,留下的更多的是一种碎片化、模糊化的人和景象。在当下消费主义和娱乐至死的时代,我们已经被各种无效信息所绑架,我们也失去了对终极问题的思考和追问。我们是谁,我们才能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信息泛滥、娱乐至死已经让我们的灵魂分崩离析,我们不得不感叹,这既是我们人类社会的产物,而同样也同样被这个社会所操控。

诸葛文华 《梦魇》系列 诸葛文华 《梦魇》系列
诸葛文华 《梦魇》系列 诸葛文华 《梦魇》系列
诸葛文华 《梦魇》系列 诸葛文华 《梦魇》系列
诸葛文华 《梦魇》系列 诸葛文华 《梦魇》系列
诸葛文华 《像由心生》系列诸葛文华 《像由心生》系列

  谈及最新创作《梦魇》系列,诸葛文华表示与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无关系。“这批今年创作的作品大概有40多张,较之以往在叙事性上有所增强,并充满着戏剧性。有段时间我身体不好,经常做梦,生病也产生了一些情绪。因此我把很多想象的内容放入了画面当中,像画面中金属色的花朵,就像癌变的效果一般,这些都与我身体和精神的状况有所关联。包括《像由心生》的那三张作品,可以看做是《梦魇》的延续,在碎片化的连接和虚化当中,我更多的在追求一种形式感的变化。”

  龚旭的作品越来越充满一种魔幻和神秘色彩,这是一个不断被物化和异化的社会,只是这种异化在今天的社会已经成为常态。在他摄影作品中的建构情境中,我们可以对这一问题的反思不仅发生在作品中,还包括了观看时观看者个体意识的在场。

龚旭 《鱼人之恋》系列 龚旭 《鱼人之恋》系列
龚旭 《鱼人之恋》系列 龚旭 《鱼人之恋》系列
龚旭 《鱼人之恋》系列 龚旭 《鱼人之恋》系列

  摄影作品中出现绘画的元素,充满着龚旭的个人风格。龚旭表示,自己最新的创作当中,无论是绘画还是摄影,都与“鱼”相关。“‘鱼’作为我的兴趣点,规避了很多无法逾越的内容。《鱼人之恋》的关系是比较怪诞的,给人以无奈、凄美之感。我一直认为女人体非常的美,肢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丰富性,因此我用软件把鱼绘制在照片当中,将这两者进行结合。通过将鱼与女人肢体的配合,传达出自己的思想。”

  刘留的作品在不了解他创作背景的前提下,很容易被其作品中调侃和幽默的表象所欺骗,他摄影作品中的人物都是精神病患者,而且他拍摄这一题材已长达20多年。在他的展出的这组作品中,精神病患者和他们的“网红梦”同行并置,这诙谐的表象之下更多的潜藏着对流行文化反思和底层人们的关怀。

刘留 《无意识的有意识的无意识》系列 刘留 《无意识的有意识的无意识》系列
刘留 《无意识的有意识的无意识》系列 刘留 《无意识的有意识的无意识》系列
刘留 《无意识的有意识的无意识》系列 刘留 《无意识的有意识的无意识》系列

  刘留的七张作品均为《无意识的有意识的无意识》系列,他坚持用直接摄影这种非常传统的方式,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绪给展示在观众面前。“我一般都是在抓拍表现对象的日常,拿打高尔夫球那张作品来说,在场景当中其实除了球以外,别的东西都是与高尔夫无关的。但这一‘假打’的动作却吸引了一大群微观的人,气氛也被带动了起来。我关注这群脑壳混沌的人群已经有20多年,最早会采用一些黑白的摄影方式,更多的是拍摄一些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拍摄数量的积累,慢慢我在画面中更多的进行了个人的表达,也希望能够对观众有所触动。”

  景长观的摄影作品中有一种强烈的错位感,他通过摆拍的方式让人与物、人与环境以及物与环境彼此之间,建构了一种看似矛盾但又合乎情理的“临时”语境。所以说他的作品中的荒诞感如同缝纫机和雨伞在手术台上的邂逅,带有一种重现实主义的色彩。

景长观 《临时语境》系列 景长观 《临时语境》系列
景长观 《临时语境》系列 景长观 《临时语境》系列
景长观 《临时语境》系列 景长观 《临时语境》系列

  拍人文纪实的景长观对于观念摄影的研究和探索也有着七、八年之久,在他看来,一张好的照片,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必然充满着矛盾冲突。“《临时语境》中,我在场景的设置上我也是制造了各种矛盾,用这些内在的冲突反映现实中的某些情况。这些非常态的临时语境,看似荒诞却又是真是存在的,将我自己的体会和社会现象融入进作品当中,提出更多的追问和反思。”

  卓玛的摄影作品多与藏族人的日常生活有关。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至今,对日常生活和人的关注发生了两次明显的历史转向,而在互联网、虚拟化的今天,对日常和现实的关注又将发生一种新语境的转变。卓玛作为藏族人,我们可以感受到她作品中对家乡和族人的关爱和感情,这种温暖是从她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卓玛作品 卓玛作品
卓玛作品 卓玛作品
卓玛作品 卓玛作品

  卓玛的老家在青海玉树,那里是康巴人聚集的地方。一半藏族血统的她在十几年前便很喜欢拍照,尤其偏好人像摄影。不同于对一个陌生地域的猎奇心态,在她镜头下的藏族人民显得尤为亲近。“我喜欢拍摄有场景的人物,会有生活的印迹在其中。拍摄对象时我更多的会对他们微笑,在我看来微笑是最好的语言,对方也会回应你镜面式的友善。此外我喜欢抓拍某一个瞬间,就像这张在嘎丁寺的小喇嘛,他望着天空的那一瞬间显得特别的神圣。”

  李一民、雷春林和尹东的作品中,我们很少看到“人”的形象,但形象的缺失不代表他们主体反思和价值的缺失。无论是从自然景象还是现代城市的人文景观,无疑都是景观社会的外在表现,但景观社会何尝不是人类社会的另一种镜像空间?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拥有,而更倾向于像景观一样展示自己的拥有。

李一民 《有形无边》系列李一民 《有形无边》系列
李一民 《烟杆儿》李一民 《烟杆儿》
李一民 《油漆》系列李一民 《油漆》系列
李一民 《油漆》系列李一民 《油漆》系列

  李一民此次参展的三个系列分别是《有形无边》、《烟杆儿》和《油漆》。“《有形无边》更多的是在讨论自然界中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却又是变幻莫测的,就像天上的云和水中的倒影,介于有形和无形之间,给人一种博大、空灵之感。《烟杆儿》中以代表的传统和现代的服饰打扮其实是是我对东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关系的思考。《油漆》系列我采用了波普艺术的形式,以一种商业化、通俗化的内容,给观者更为直观的视觉刺激。此后在画面的构成上,我也会进行更加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雷春林 《网》雷春林 《网》
雷春林 《台上台下》、《幕后》雷春林 《台上台下》、《幕后》
雷春林 《梦境》雷春林 《梦境》

  无论是《网》、《梦境》还是《台上台下》、《幕后》,雷春林用相机镜头将美好生活定格在画面当中。“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电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很少能看到,但在东南亚国家依旧有很多。这些电线虽然乱却都有着一定的方向,正如每个人过着不同的生活一样,凌乱中也能发现恬淡生活之美。《梦境》是我在拍摄的被大海冲刷的岩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仿佛让我们置身于另一个神奇的世界,这些像高原尘土、星球、动物的画面,给人无限想象,犹如梦境一般。《台上台下》、《幕后》是我对绵阳天青苑川剧团台上天下的记录,这些演员和群众虽然清贫,但有着丰富的精神生活。”

尹东 《素隐》系列尹东 《素隐》系列
尹东 《斐像》尹东 《斐像》
尹东 《非废话》尹东 《非废话》

  尹东《素隐》系列的作品中,黄昏的、正午的天空都十分的空灵,渺小的人在天空之下,无论是环境还是生存空间,都预留给人一种想象和更大的思维空间。《斐像》当中,尹东采用了两张照片叠加的方式,给画面更多的修饰和留白。“下面的人像是我从一楼拍的二楼的我的朋友,那天绵阳的天空很灰,拍出来后我用了多重曝光的方式,在原本很空的北京上用了另组照片叠加的方式,进行一定的铺垫和衬托。《非废话》是我无意中在卫生间的马赛克上发现了无数的我的倒影,这些形态有的正,有的斜,不同光影之下仿佛看到了人生百态。我觉得非常的有意思,也比较的偶然。”

现场嘉宾合影现场嘉宾合影

  开幕式由本次展览策展人崔付利主持,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艺术家曹正,绵阳市美协常务副主席林山,展览学术主持罗锦华,千里走单骑艺术总监、艺术家诸葛戈华,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王蒙文学艺术馆馆长王安,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王蒙文学艺术馆副馆长魏福平,青年艺术家张爱林,青年艺术家张少博,收藏家鹿纯等。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王蒙文学艺术馆馆长王安致辞中谈到,参展的艺术家们作为王蒙艺术馆的老朋友,不仅在艺术馆举办过展览,还做过学术讲座。本次展览作为“废话集”的第二回,同样延续了上一次的成功。“观众常常会被看不懂作品而困扰,在我看来看不懂恰恰是作品成功的一件标志。一件艺术品如果只有一种答案,可能不一定是上乘之作,若是能够给读者更大的解读空间,那么多解或者无解,意味着更多的解释,预留出的想象空间正是作品的成功之处。希望观众能够在这八位参展艺术家的作品前找到打动自己的一瞬间。”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王蒙文学艺术馆副馆长魏福平致辞时表示,自己与这些艺术家私下都是很好的朋友,当时提出在艺术馆举办“废话集”的第二回时我是非常高兴的。“王蒙文学艺术馆举办过丰富多样的展览,有传统的,当代的,还有民间形式的艺术展览。以‘废话集’为代表的当代艺术展览为艺术馆带来了新的活力,也让老师和学生们可以足不出校园就能够看到当代艺术最前沿的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罗锦华作为长期关注和支持艺术家进行当代艺术创作的资深艺术圈人士,在致辞中谈到,绵阳产生过很多优秀的艺术家,现在依旧有着活跃在绘画和摄影创作的一群人。“这次参展艺术家们的作品很不错,从整个当代艺术来看,观念摄影的作品并没有太多,绵阳在这块有着突出的表现。艺术家将自己对人文、环境和世界的关注注入到了作品当中,作品中对于观念和思想有着深刻的表达,给观者一定的启发。期待今后能够在这里看到更多、更好的作品!”

  罗锦华接受采访时表示,绵阳作为全国的科技城市,卫生城市,这里有着非常优美的风景,政府对文化艺术也尤为支持。曾经从这里也走出来一些知名的当代艺术家,包括许仲敏、刘骐鸣等。从“废话集”的两次举办来看,这里的当代观念摄影已经远超其他城市。在诸葛文华的带动下,绵阳当地的摄影师开始在观念和想法上有所提升,突破了传统摄影的模式和框架,在作品中更多的注入了个人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对人文,对环境,对社会现象都有所反应,观众也能从中得到一定的启发。从今年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较之去年也是有所进步的。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策展人崔付利致辞时表示,“废话集”作为绵阳几位观念摄影艺术家自发组织的展览项目,从去年第一次到今年的第二回,从最初的灵光一现组织一场展览“耍一下”,到持续的进行,整个展览做下来有艰辛,更有坚持。“从地域和艺术生态的概念,绵阳作为一座国内的三线城市,能有数位从事当代观念摄影的艺术家实属不易。此外,参展的八位艺术家身份构成具有多元化,正是这种差异性构成了展览的丰富性。大家从各自关注的点出发,对社会现实、人性进行关注和表达。无论作品中有没有‘人’的出现,都充满着温暖的人文主义关怀。是不是职业的艺术家并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艺术家的身份化,最终回归在‘人’的视角,用自己系统的方法将艺术的观念和想法进行一种表达。”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15日。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