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岭:界外艺术与艺术无界

2018年11月28日 18:19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界外艺术与艺术无界                                                  

  文/高  岭       

  “界外艺术”,通俗地说,是指现有的艺术世界之外的艺术形式。而什么是现有的“艺术世界”呢?这个概念首先是由阿瑟·丹托在一篇题为《艺术世界》的论文中提出的。随后著名美学家乔治·迪基在其《何为艺术?》一文中继承了这一概念,在更加宽泛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重新阐释和发展。迪基认为“艺术世界”是指艺术品赖以存在的庞大的社会制度。

  从今天的角度看,展览馆、美术学院、画廊、媒体和各种拍卖公司等等机构组织,以及艺术家、批评家、艺术史家、记者、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包括艺术策展人、博物馆馆长、艺术经纪人、画廊主和收藏家等等,共同构成了“艺术世界”。换句话说,艺术作品得以发生和存在的社会环境,就是艺术世界,简称“艺术界”。

阿兰·布尔保奈阿兰·布尔保奈
阿兰·布尔保奈的作品阿兰·布尔保奈的作品

  支撑着这个“世界”的除了有形的机构组织和人员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即无形的支配着这个世界运转的规则和制度。这些规则和制度是在人类历史和美术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以观念和共识的形式对人们的艺术理解和接受起到约定俗成的强制、引导和调节的功能性作用。很像,在这个庞大的艺术接受环境和社会制度之外,还有其他的艺术产生和存在方式,至少人类艺术以往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就是沿着不断地积累和传播艺术的知识、确立艺术的原则和和完善艺术的社会机制这样的线索走到了当代的。

  这样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类不断地凭借着对自身理性和逻辑的坚持而将艺术与宗教、伦理、巫术和政治剥离开来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被称为专业化和学科化的过程。人类据此将自身的艺术发展从起源到今天划分为原始艺术、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等几大类型,并且对此深信不疑。

  然而,人类在建立并且完善这样的强大的逻辑和理性体系,将艺术专业化和审美化的同时,却也疏远甚至解除了其与源初意义上的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艺术原本就诞生于茹毛饮血的狩猎生活,诞生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所有生命体的关注,诞生于对人类个体自我情感的抒发,就像更为源初的舞蹈那样,是足之、蹈之的结果。现在,艺术成了少数精英和专家学者以及市场鼓动者的专利,被冠以各种名目的风格技巧和样式流派的名称,被各种机构或组织以各种规则或制度的名义统摄起来——它成了被制度和规则所支配的一种中介或者象征,而越来越不再是其本身——即所有人或者每一个个体的人的情感和心灵的表达。

  有趣且有幸的是,人类并不是一个平均化的等质的个体累加起来的简单总和,其中的个别人总能够在历史发展到某个节点的时候,对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普遍认识的惯性,进行反向思考,提出推动性和破除性的见解,为人类知识的巨大惯性进行纠偏和重新梳理,拆除绝大多数人因为思维惯性而形成的顽固而陈旧的藩篱,让更多的思想意识和认识方式犹如广袤多样的植物那样,充实到被修剪和打理的过于精致的人类伊甸园中。

  这样的个别人,因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突出贡献,而从古到今被成为杰出人才;对于艺术的历史而言,这样的人,被称为具有创新精神和独具慧眼的艺术家,因为他们总是出入于人类艺术共识的边界地带,总是能发现艺术的盲点和死角,更能够在既定的艺术规则和制度所形成的所谓共识之外,发现艺术新的可能样态。

阿兰·布尔保奈的收藏阿兰·布尔保奈的收藏

  让·杜布飞和阿兰·布尔保奈就是在“艺术世界”之外,发现新艺术的个别人。尤其是后者,更是明确提出了“界外艺术”的理念,在对上述建立在既定艺术规则、艺术机制、艺术概念等等理性逻辑构筑的知识体系之上的“艺术(世)界”展开批判的同时,强调艺术的本质在于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的生命表达。

  换言之,“界外艺术”试图在所有现有的艺术历史叙事、文化身份划分、语言风格框架之外去寻找艺术持续性的发展动力,鼓励人们包括生活、学习并且工作于既有艺术世界的所有人,去创造更加多样甚至是全新的艺术形式。

  “界外艺术”在中国的引进和发现,对于经历了快速学习和模仿并且试图内化为中国自身经验的艺术而言,无疑提供了一种理解和阐释艺术未来发展可能的全新的样态。它逼迫着我们所有人尤其是长期浸染在既定艺术世界的逻辑谱系中的艺术精英,去拷问和检讨我们的艺术实践体系和艺术阐释体系的局限性和封闭性,激励我们在更加开放的时空环境中重新面对周围的自然和物质世界,从自己的内心感知出发而不是从已有的被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经验出发,去表达我们每个个体心中的世界。

  “艺术”与其说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毋宁说是一种态度,因为它的命名和界定,是来自于曾经接受过我们现有“艺术世界”洗礼的杜布飞和布尔保奈——它是向现有艺术体制和规则宣战的宣言,是呼唤所有艺术家不断追求创新和自我更新的警钟。在“界外艺术”的态度里,人人才真正是艺术家,艺术与生活才真正没有了界限。

  极其富有挑战性的是,“界外艺术”对所有既定艺术的构成要素的突破,意味着对它的构成要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在逻辑归纳和演绎以及推理论证等方面,都需要重新寻求方法论的支撑。态度终究不能代替学科本身,新的艺术如果要成为更多的人的心仪对象,其基本的特征和规律终究要进行编码,而不可能也不应该是漫无边际的乱码。“界外艺术”其本质是拒绝现有逻辑话语的阐释的,但它终究还是要接受阐释而且也只有阐释,它才能走得更远,影响得更大。

  感谢“2018上海界外艺术双年展”,它第一次让“界外艺术”在中国以双年展的方式呈现出如此的丰富和别样。也感谢“界外艺术”近年的引进和介绍,它第一次让我们看到“艺术无界”这个命题的现实可能。

张天志的作品《舞1》张天志的作品《舞1》
张天志的作品《舞2》张天志的作品《舞2》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