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当代】王南溟:在社区文化中的商场逻辑

2018年12月28日 23:21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王南溟:商铺与艺术,相看两不厌:在社区文化中的商场逻辑

  喜盈门国际建材品牌中心经过倪卫华和马琳的持续努力,开始以商业区域和艺术作品互动的方式推进了当代艺术的展览和学术,开始这里面有一个展厅是云艺术中心,那是一个非常精致的符合美术馆要求的展览空间,后来出租成了商铺而使这个实体空间消失了。倪卫华从云艺术中心首展的参展艺术家开始就参与了这个空间的诸多活动,直到那个空间被商铺所替代。

“云之空间实践”开幕式现场:策展人马琳与倪卫华“云之空间实践”开幕式现场:策展人马琳与倪卫华
“云之空间实践”展览现场:李秀勤作品《触云》“云之空间实践”展览现场:李秀勤作品《触云》

  接着倪卫华就开始协助商家将商场的公共空间作为艺术作品的展示场所,就有了他和马琳命名的“云之空间实践”的项目,保留着“云”这个字就是因为曾经这里有云艺术中心,“云之空间实践”除了动用商场所有公共区域可以放置作品外,还专门找了两个楼层的走道改建成美术馆墙体的走廊,它们的位置非常有趣地都在通往洗手间的过道上,结果被朱大可戏称为“厕所画廊”,其实这个名称非常生动,只是有正规的叫法上还是云空间而已。

云艺术空间现场云艺术空间现场
“云之空间实践”展览现场:林森作品《冷水》“云之空间实践”展览现场:林森作品《冷水》

  倪卫华和马琳就利用这样的商业空间分别在2017年和2018年做了两次大项目,艺术家的作品被布置在商场中的各个地方,并且举办了两次论坛。为了增加它的活动性,还插入了三次艺术对话和小型展览。这样的活动不但在两位策展人与商场负责人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之中形成,也是打破了以前商业对艺术和艺术对商业在理解和合作上的错位。

“当代漆艺中的传统”对谈现场:马琳VS翁纪军“当代漆艺中的传统”对谈现场:马琳VS翁纪军
著名文艺评论家朱大可与艺术家倪卫华在展览现场著名文艺评论家朱大可与艺术家倪卫华在展览现场

  有一个云艺术中心当然很好,展览都在展厅内并根据展厅的实际情况布展,但移到外面来的话,首先有来自于商业与艺术的冲突,当商场内有商家要租这个地方的时候,要不要保留艺术中心的空间,从商业逻辑来说,显然是不保留,因为这里本来就是商业租赁区域,如果没有商家入租,可以做艺术中心,而如果有商家入租当然就是商铺,除非之前规划的时候就有约定这里非要有公共文化设施而不得违背的情况下才能不允许其变更为商铺。关键是我们如何将艺术展览的方式变得丰富而且具有挑战性,所以将艺术的展览从固定的展厅移出来,变成公共区域的展览就成为喜盈门国际建材品牌中心的品牌,在这里,艺术更为强劲的呈现于空间之中,学术更为强劲地推动的这些话题,它们已经不再仅仅是讨论一个封闭的作品如何地好,而是艺术如何与公共互动,或者艺术在现场如何形成新的总体视觉空间,起初这些作品还仅仅呈现于商场的大空间中,而第二次又将作品置于具体的商铺之间。作品数量也比第一次减少好多,呈现了美术馆式的布展理念。

“云之空间书写”展览现场:蒋正根作品《方舟》“云之空间书写”展览现场:蒋正根作品《方舟》 
“云之空间书写”展览现场:翁纪军作品《漂浮的信仰》“云之空间书写”展览现场:翁纪军作品《漂浮的信仰》

  艺术家的作品离开了一个固定的美术馆空间后不只是像以前那样从工作室到美术馆而关注于自己的作品本身,而到了商场,就其作品所处现场完全是剧场化的,其作品的剧场化变数太多,这样的为剧场化而创作可展示的作品,反而是艺术家的灵感和多维度思考在实践场所得到展现,艺术在这里不是去争夺商铺和用艺术去取消商业利润,而是利用这样的空间去与商铺和空间进行植入式对话,这个时候其作品就成为在一个商业社区现场进行艺术的公共教育,当然也可以让这个商铺兼而有美术馆的功能。

“云之空间实践”论坛现场:王南溟、孙惠柱、张立行、林明杰、邱敏、袁侃、马运灿、马琳、倪卫华(从左至右)“云之空间实践”论坛现场:王南溟、孙惠柱、张立行、林明杰、邱敏、袁侃、马运灿、马琳、倪卫华(从左至右)
论坛现场: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中心教授, 博士生导师朱大可主持论坛论坛现场: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中心教授, 博士生导师朱大可主持论坛
论坛现场:上海采风杂志名誉主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光明网专栏作家刘巽达作主题演讲论坛现场:上海采风杂志名誉主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光明网专栏作家刘巽达作主题演讲
“云之空间书写”论坛现场:“社区枢纽站”创办人王南溟作主题演讲“云之空间书写”论坛现场:“社区枢纽站”创办人王南溟作主题演讲

  有关诸如此类的话题我在其它的文章中都已经提过,对于喜盈门国际建材品牌中心来说,我至少参与了两次论坛,一次是2017年主持论坛,论坛主题是“后Shopping Mall与社区文化”,论坛后我自己写了一篇文章《社区枢纽站与美术馆化社区文化行为》,第二次是2018年,我参与朱大可主持的论坛,论坛主题是:商业空间时的艺术宣示,我作的演讲是《社区枢纽站:是一个机构,同时也是大家的作品》,也已经整理成了文章推送了。我的这些文章都阐述了商铺有了艺术以后的各种可能性和价值,这价值是双方面的,既有商铺存在于艺术环境中的价值,也让艺术存在于商铺对话的价值之中。

“云之空间书写”展览现场:罗永进作品《竹屋》“云之空间书写”展览现场:罗永进作品《竹屋》 

  我要在本篇文章中强调的是,在商场中商业逻辑是第一位的,所以从商业角度,资本美德来说取消商场中的艺术中心本身并不是可指责的,反而是一种正当之举,人们宁可倒过来思考,将所获得的商业利润的百分比拿出来贴补在艺术上,像喜盈门做的那样,而且通过倪卫华和马琳的实践,喜盈门国际建材品牌中心可以告诉我们,当那些艺术作品不占有商铺资源,但同时又可获得其商铺空间中的活动的时候,它同时也在以建设它的社区文化为自任,所以接下来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我们要考量的是策划人和艺术家了,他们离开美术馆展览系统后要会引入话题到商铺与进入商铺中的顾客产生以作品为中介的交往,我们会说,它一定会有好的作品适合在这样的商业空间中,但我们又知道,好的作品是需要不断地被期待才会出现的。

“云之空间书写”开幕现场“云之空间书写”开幕现场

  文 | 王南溟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