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当代】倪卫华:策展与布展—商业空间新挑战

2019年01月02日 13:44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编者按:“云之空间书写”在11月3日于上海喜盈门国际建材品牌中心举办,同时也组织了一场关于“商业空间里的艺术宣示”的专题论坛。本次论坛由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大可主持。受邀参加的有上海采风杂志名誉主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光明网专栏作家刘巽达、艺术家春野、艺术家、批评家王南溟、艺术家老羊、艺术家倪卫华、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策展人马琳。本篇文章是艺术家倪卫华的主题发言,他从策展的角度,结合“云之空间实践”和“云之空间书写”两次展览的布展实践,讨论在商业空间布展与在美术馆的不同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倪卫华在论坛演讲现场倪卫华在论坛演讲现场

  主持人好,各位前来参加论坛的朋友们好,在直播屏幕前的朋友们大家好,刚才各位的演讲都非常精彩,我和马琳老师是这次展览的策展人,在此我对策展和布展的经验做一些分享。

  我们当今的商业空间和艺术圈都在发生着剧变。今天,随着消费升级以及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商业业态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今天,从商业一条街到Shoping Mall,从网购到体验式的O2O新零售,形成了一种如朱大可老师说的“叠加式的商业业态”。现在,销售越来越转移到网上,那么线下做什么呢,线下就需要吸引流量,吸引顾客,因此,商家就有了引入艺术元素来增加品牌影响力和提升流量的需求。对于艺术圈来说,今天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现在观看和欣赏艺术不只是局限在美术馆、画廊,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艺术、欣赏艺术首先是通过手机和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然后才到展馆实地去看,另外,除了“正规的”展场,还有很多如社区、商场、图书馆、酒吧及户外场所等各种临时性的“微空间”。在这样的情形下,艺术家的创作和艺术作品的展示都将随之改变。商业空间是否需要艺术?需要怎样的艺术?商业空间的艺术如何呈现?这些问题已经是摆在商家、观众、艺术家以及策展人面前的新课题。

李秀勤作品《触云》李秀勤作品《触云》
李秀勤作品《道口》李秀勤作品《道口》

  对于喜盈门来说,这么一个高大上的国际建材展示与销售一体的O2O场所,除了做零售更多的是做线下的体验,因此,它需要借助艺术元素来提升其档次和品牌。为此,原来喜盈门空间的三楼开辟了一个二、三千平方米的“云艺术中心”(白盒子美术馆),曾经做过几次展览,后来老板感到成本太大,就把这个收回而出租给商家了。这样,喜盈门就完全回归到商业空间状态,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做了属于探索性质的“云之空间实践”,即把百分之百的商业空间打造成商业和艺术并存并且形成对话关系的共享空间。今天,我们看到的“云之空间书写”正是在“云之空间实践”展览与活动取得成功基础上的“升级版”,关于这个话题等会儿策展人马琳老师会跟大家详细介绍,在此我不再赘述。

  在做展览的时候我们对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有一个选择标准,不是说艺术家越有名气越好,也不是我们在这里摆的作品越多越好。我们的选择一看学术水准,二看是否与我们的策展理念相吻合;选择的艺术家既有大牌、也有活跃的中青年艺术家。所选作品不去迎合时下流行的设计感、炫酷感(和摄影中的“糖水片”相仿),而是选择与商业空间相契合并构成对话关系、触发观众思考的艺术作品。如首届展览的李秀勤作品《触云》、《道口》,本次展览的翁纪军作品《矗》、罗永进作品《竹屋》、麻进作品《云端的爱》等。

翁纪军作品《矗》翁纪军作品《矗》
麻进作品《云端的爱》麻进作品《云端的爱》

  关于布展,与美术馆不同的地方还有,为了适应商展档期的变化,我们也必须在展期内对作品进行移位和调整。另外,我们还根据有限的条件,在布展方式上做了很多创新,如,首届展览中袁侃作品《熊猫一家》,因为限高问题,我们将原有的展台取消,改成了快闪式的展示方式,开幕式当天,通过协商,我们暂停了二楼到三楼一条自动电梯的运行,用于摆放上百个熊猫雕塑,远远看去,熊猫们密集地坐在电梯上,形成了萌宠可爱的“熊猫一家”,引起了大量观众的兴趣,他们纷纷在熊猫前自拍戏耍。这样,作品形态从雕塑又变成了具有互动和波普意味的装置作品。这次展览,我们又进行了新的尝试,将杨锴的绘画和老羊的陶瓷雕塑作品布置到商家空间。此外,我们还首次尝试了由15个电视屏幕组成的影像装置展示方式(罗永进的《竹屋》)并取得圆满的展示效果。

袁侃作品《熊猫一家》袁侃作品《熊猫一家》
罗永进作品《竹屋》罗永进作品《竹屋》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我们在展览空间的拓展上也动了不少脑筋,除了三个楼层廊桥区域、直达电梯口等可以利用的区域,最成功的案例莫过于,我们利用厕所和办公区域的走廊改造成专业的开放式画廊,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艺术展示空间,本次展出的村濑秀竹、春野和梁进青的作品就是利用了这样的特别空间,呈现出了三个高质量的架上作品个展。这些特别的空间,既能让顾客在选购时体验到“行走的快乐”(朱大可语),并且还能在不经意间欣赏到具有专业水准的艺术作品,使其体验“偶遇的快乐”。

春野作品展览现场春野作品展览现场
村濑秀竹作品展览现场村濑秀竹作品展览现场
梁进青作品展览现场梁进青作品展览现场

  概括起来,艺术和商业生态的改变已经使“商业空间艺术”成为常态,因此,我们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需要新的策展思路。在复杂和多变条件下,我们既要坚持策展理念,保持学术高度,又要在策展与布展的各个环节与相关方加强沟通,在过程中善于变通,才能真正打通艺术空间与商业空间之间的隔墙,才能真正实现酣暢淋漓的“云之空间书写”,谢谢大家!

  文:倪卫华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