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当代】社区枢纽站与美术馆式社区文化行为

2019年01月02日 13:43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社区枢纽站”与美术馆式社区文化行为

《画刊》杂志封面和内页发表的文章
《画刊》杂志封面和内页发表的文章《画刊》杂志封面和内页发表的文章

  2018年4月15日在“艺术公共化:后ShoppingMall与社区文化”的论坛上,我陈述了社区文化的重要性同时也正式公布了我的2018年志愿者项目——“社区枢纽站”,这是基于我在离任美术馆馆长后的一个集中精力的课题实践,我们一直在说,美术馆的建设要与社区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我们还没有看到美术馆与社区文化之间很好的关系,或者美术馆还是在白盒子内发挥着它的学术功能,而社区文化在它的系统中活动,这两个本来需要互动的环节,由于领域不一样而没有找到可合作的结合点,所以我在做美术馆馆长的时候,与馆内成员尝试着“大家的美术馆”概念,比如在瓦尔特-博萨特的摄影回顾展中,置入“七夕影展”,还在不同展览中加入各种各样的工作坊,或者通过与政府文化艺术指导中心的合作,试图从他们文化需求通过美术馆的展览、论坛和教学全面地展开。当然这还是在我任馆长的短时间内,其美术馆的社区建设还没有特别的成果可用于总结。

社区进入美术馆的“七夕影展”社区进入美术馆的“七夕影展”

  当美术馆与社区建设的关系作为考量标准后,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标准或多或少地与正在运营的美术馆发生冲突的,所以美术馆的公共教育项目一直在努力打通美术馆与社区的关系,也随之而引来了美术馆的困境,就社区标准来衡量美术馆的话,首先面临的是如何处理美术馆的学术与社区文化之间的关系。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美术馆的学术都能和社区打成一片的,甚至于如果一个前沿的美术馆,用以推动着新的思想和艺术发展的话,可能与社区文化不但无法统一,还会有隔阂和冲突,这就面临着美术馆到底是以学术标准为先还是以社区文化为先——当社区文化总是呈现出大众性和通俗性的时候。而且在中国又是一个没有非营利艺术中心作为基础的体制运营的状况下,美术馆面临的社区矛盾其实是很难解决的。参与人数是美术馆的一个硬指标,我做馆长的时候,最关心的是观众人数,每天统计人数,每月需要报参观总数到文广局,然后以人数多少来被排名,做上馆长的岗位后,就容易得人数恐惧病,公示出来的美术馆参观人数少了,觉得这个馆长没有做好馆长,当然会很没有面子的。但是,从美术馆学术建设来说,不是所有的展览都会有人流量的,单方向追求人流量会让学术成为多数人的暴政而缺乏为学术牺牲的精神,一个新的,有争议的学术在开始的时候肯定不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如果就以人流量来决定项目的话,往往学术价值很高的展览时不时会因为人流量指标而放弃掉,但这种放弃同样是以牺牲美术馆学术为代价的。高、大、上的展览除了以人流量的成功而作为推广式展览外,可能建立不起来前沿美术馆气质,时尚总是对前沿成果成功后的消费,大众狂欢指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除了美术馆自身要找到学术的美术馆与社区的美术馆之间的平衡点,即如何将狂欢的展览做出学术和如何让深奥的展览做得对观众有启发,这都是美术馆要去实践的,参观人数的标准也要根据不同的展览类别来定。而美术馆的社区文化建设在我这里可以看成是走出白盒子到社区后的与美术馆的联动,社区文化是通过美术馆的理念找到适合社区的特点而展开的一系列的思考,这是一个以社区为主体的项目设置,其实也是“美术馆+”的一种运营方式,就像我在美术馆馆长时的实践,和美术馆同事们一起有与各学院的合作,有与“世界移动大会”,有与“影像上海”、有与环保厅的合作,当然现在要延伸“美术馆+社区”,美术馆的社区文化不是等着自动来的,而是需要一种不断的互动而找到各种各样的生长点,并将不同的共识再发展成新的出发点,“社区枢纽站”就是这样一个从美术馆和社区之间独立出来的实践项目,在“社区枢纽站”这个中间地带,包括以学科上的社区调研为基础,这样,“青年思想者驻馆计划”中的“社区与美术馆”调研也在这里继续,并且找到以开放式美术馆的活动为内容的社区文化行为,它以一种接地气的方法挖掘社区文化资源,而将活动加以美术馆化,以形成社区与美术馆之间通道,社区与社区之间的通道。

  社区之间通过“社区枢纽站”的项目而使社区活动变得流动而不同的社区交换对文化的体验和理解。还有对艺术边界的突破和对美术馆定义的突破。所以这种“社区枢纽站”的功能是双重性的,它既是把美术馆社区化,也把社区美术馆化。它首先把公共生活纳入到艺术领域里来,从理论上来说这是完全可以成立的,当艺术的边界被拆除以后,任何一种可能性都能用艺术这个角度去解读它,其实也解放了公共生活方式,一些行为过程确实可以用艺术的角度来解读,这也是我们当代艺术领域向前推进的一个成果,就是尽量从不是艺术领域去发现他与生活之间密切相关而且能给人带来感受的那种结果去理解艺术本身,在当代美术馆理论中如何打破美术馆与非美术馆之间的边界,以至于“开放的美术馆”、“流动美术馆”,还包括我在复旦大学演讲的“社会现场就是美术馆”的说法,都使任何一个地方都有成为美术馆的可能,这同时也就意味着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可能存在着作品本身,只是我们还没发现它,假如我们发现它,这是艺术,那么它可能是很好的艺术,这种艺术可能超过美术馆的艺术本身,尽管公众可能还一时反应不过来这是艺术,就是我们进入美术馆看展览的话那是艺术作品,但是跨出美术馆感觉那些就不是作品,但是事实上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艺术公共化的解读和讨论,逐步让人知道,美术馆之外的任何场所可能是一个更好的美术馆场所,而且非艺术家的公众行为可能远远比艺术家创作得更好、更有价值,这恰恰是我们今天倒过来看艺术的一种方式。到过来说,艺术作品不一定放在美术馆里,可以拿到任何公共场合里去,它可能和周围的环境发生一个新的关系,还有它与观众群也发生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

  “社区枢纽站”作为一种美术馆的实践理论如果把美术馆现场引伸到社会现场的话,其实就是打破了美术馆封闭的墙,然后它把美术馆的内容置入到社区中,作为一种尝试,为时四个月在喜盈门国际建材品牌中心艺术公共化展览到4月15日的闭幕论坛“艺术公共化:后Shopping Mall与社区文化”,同时也是古典钢琴演奏与“山行舞组”的跨界表演,首次走出美术馆而“就地起舞”,我在主持这场论坛时特别强调,假如说艺术不在美术馆,离开美术馆,那么我们有多少公共环境是可以被艺术所利用或所呈现的,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说艺术家要在一个公共场合当中摆放作品,而是我们从理论上面已经开始转变了对以往艺术作品的一些看法,就是以往当艺术家的作品做完了它就完成了,但现在的理论认为,艺术家的作品做完以后,只是作品刚刚开始,就是对它的解释和公众对它的参与的过程全部是作品的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场合里面,作品可能引发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当然,这样一个理论中的艺术作品也可能会被“社区理论”所推进,作品如何通过美术馆的展览而让它在周边社区产生影响的,对于一个美术馆来说,假如说要吸取更多的人群,是不是有必要把美术馆的项目挪到外面去,去吸引更多的观众,然后和观众进行互动,由此而成为现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同时也是纳入到美术馆的自身实践当中去,即社区进入美术馆,美术馆进入社区,艺术家作品进入社区,社区的非艺术家作品进入美术馆,一切皆有可能,无处不是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艺术家也同时是观众。“社区枢纽站”刚如此多的议题聚集起来,又把如此多的可能性发散出去。喜盈门国际建材品牌中心提供了某个可实践的点,而通过“艺术的社会化:后shopping mall 社区文化”论坛将讨论聚焦在这里,以此为例,把shopping mall 当作一个社区(它当然是一个社区),是人群来往互相交流的一个地方,买东西同时也交流各种各样的信息,它不是像以前去商场买东西就是纯粹的买东西,买完东西就回家的商店。这里还有休闲空间,还有七尺斯坦威钢琴,环境中配有小桥流水+咖啡馆西餐厅,当然有放在这里的艺术作品,还有整个建筑本身是设计师的一件作品,诸如此类的搭配都连接着商场外面的往来人群,以及各种各样商店之间的连接关系。这些都是由于商业的分布和社区间的居住环境将人们互相之间的融合在一起并使文化在这里面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走出美术馆就地起舞,钢琴家王若瀛和编舞卜智城合作《李斯特第一梅菲斯特圆舞曲》走出美术馆就地起舞,钢琴家王若瀛和编舞卜智城合作《李斯特第一梅菲斯特圆舞曲》
“艺术社会化”论坛,朱大可在发言“艺术社会化”论坛,朱大可在发言

  一切都是美术馆的学术背景但是工作在美术馆之外展开,包括我在主持的美术馆中的“展-演-讲”(即学术展览、实验表演和公共教育)三位一体运营模式,这也是美术馆参观人数的一种倒计算法,如何把这样商业的地方变得人文化和艺术化,在买东西的时候也享受了艺术,那这些人群可能就是美术馆潜在的客户,以后去美术馆看展览人数会增多。美术馆工作之于观众如同去竞选时拉选票,是要一张一张地去拉票而使得美术馆的人就越来越多,这就是除了美术馆的展览和学术论坛之外要做美术馆的公共教育的原因。“社区枢纽站”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建立起自己的工作内容。不是每个人都去美术馆,但因为有了这样的“社区枢纽站”,不去美术馆的一部分人群,会因为有了“社区枢纽站”而无意中会面对艺术和讨论艺术,不管它是艺术或者不是艺术,都有可能开始把这样一个作品存到他的视觉系统里面去了,通过一次一次的活动之后,逐步他会对艺术有一个重新的理解。“山行舞组”原来是在美术馆里面的驻馆项目,现在从美术馆走到了社区,并让人人都是舞者。假如我们美术馆的“社区枢纽站”这样一个实践项目逐步推进和发展,那美术馆也会被人们认为同时也是一个社区,社区的人们就会把美术馆本身当作一个社区,而美术馆确实有成为一个特别社区以连接各种各样的社区的创意职能,至少这样来说,如果让美术馆成为“社区化的美术馆”,那么实践的项目之一就是做“美术馆化的社区”,“社区枢纽站”会让我主持的美术馆的参观人数猛增——肯定会这样的。

  文:王南溟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