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中华版画作品展开幕

2016年04月26日17:00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楼梯海报001楼梯海报  

  陆中华

  1963年生于黑龙江,199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黑龙江美术家协会、版画家协会会员。现旅澳中国学院派艺术家联盟主席、职业画家。美术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辽宁省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鲁迅美术学院陈列馆、日本及澳大利亚等收藏。

  曾参加展览主要作品

  2010年 《Redness behind Red》Archibald Prize in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2007年 Art Gallery of Western Australia举办《红色背后的红》美术作品个展

  2005年 Indigenart- Mossenson Galleries Subiaco Perth Australia举办《我眼中的风景》美术作品个展

  2000年 Artitja Fine Art South Fremantle Perth Australia举办《黑眼人》美术作品个人展

  2000年 《Rock Road》参加双人美术作品展,KIDOGO Art House of Australia

  1996年 《西北映像》系列作品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陈列馆举办作品展

  1994年 《小叶庄》参加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1991年 在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举办个人美术作品展

  1989年 《陈迹》参加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黑龙江省第七届美术作品展览

  1988年 《小叶庄》参加第九届中国版画作品展

  1986年 《小叶庄》参加黑龙江第三届版画作品展、《收获》、《田间》、《河溪》、《不夜的新村》参加北大荒版画家在日本举办的联展

  1985年 《田间》参加国际青年展、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获优秀作品奖

  1984年 《收获》参加第六届中国美术作品展,《田间》、《收获》参加黑龙江省第六届美术作品展

  1983年 《河溪》参加第八届中国版画作品展,《不夜的新村》参加中国农垦第一届美术作品展

  《河溪》、《不夜的新村》参加黑龙江省、四川省版画新作联展

  1982年 《冬曲》参加《北大荒风情》版画展于中国美术馆

  在融合中升华/宋源文

  2014年9月,我在山西灵石国际版画双年展上看到陆中华的作品《汤姆的地方》,这是一幅绝版套色木刻,与国内常见的绝版画大为不同,先印重色、后着浅色,致使画面效果更为饱满厚实,物象的处理极为简约,重点与转换之处精致入微,完全摆脱了照相写实的画风,含蓄、耐看。画面上由近及远,有三层像似被雷火劈烧的断树叉,中景一抹亮色,犹如照亮黑夜中密林的篝火,向往与希翼的话外音在诉说着:一个神秘、神圣、古老而又现实的故事。

  近几十年,我们看到的国外版画不算少,获益良多。然而如何体现中国风貌,实现个人平实的转型?陆中华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剖析的范例。他将具象与抽象、叙事与寓意结合,融合西方文化着墨表现于现实题材,在多元文化的夹击中,寻求出了一条自己独特的道路。

  1978年我在北大荒853农场认识了陆中华,也目睹了他在北京度过的近20个春秋。1999年他旅居澳大利亚。15年后,再见到他的版画作品,令我惊喜不已。

  陆中华住在澳大利亚西部的珀斯(Perth),那里有几位从国内去的画家,曾经多次结伴去偏远的原住民驻地采风,积累了很多感受和资料。我陆陆续续见过他的一些作品,其中一部分是人物。在这些人像作品中,有特写、有局部、大胆省略,细节精雕。画面中男女老少主人公凸显了眼神的表情:温情、质朴、祈望、无助、木讷、智慧、既清澈见底又深度迷茫,在里面可以读出人性的尊严和生命的呐喊。其中有一幅题为《前程似锦》的作品,一群在黑夜中四处漫游的人,分明是盲无目的,前途未卜。另一部分属于近乎人性化的景色,树梢上站着一只鸟,地面上有鸟的尸骨,是生死轮回、还是弱肉强食?一个双拳擂胸发怒的黑猩猩,向着黑夜吼叫;一隻红毛发的动物从黑夜密林中迎面奔来,在原始深林中,像聚光灯一样照亮一棵老树;远处像黑洞一样无限地延伸,暗喻恐惧与死亡,渴求光明与新生。他的风景画几乎都在黑夜中,突然出现一缕寒光,一片烟云,一簇火光,黑暗中隐约可见一双眼睛,一枝树叉,无名的物象,变化多端,神秘莫测,好像永远也走不出那暗无天日的世界。看这些作品,让人强烈感受到其中原始的冲动、野性的恐怖、沉寂的涌动、和人类良知的召唤。

  他的这些作品,有的画面优美,有的略感惊悚,创作的“刺点”(Punctu)完全控制在作品的立意上,构图、想法、表现手段无一不彰显当代艺术的震撼力。画面常用大块大块的黑色,并不是中国画中“留白”的翻版,而是虚中见境,漫漫长夜,穿越时空,无声胜有声。画面也时常运用大的色块有意切割,意在告诫人们与现代社会不和谐的一隅。多种错位组合的方式,在融合中变异,在嫁接中生发,在革新中求升华。立意、构图,刀法和色彩,总体设计起承转合,突破常规;值得推崇的是他以黑白为主的中国版画与西方的色彩有机的融为一体,中西结合、融汇贯通,创造出一种崭新的语言形式。他,已经走在一条成功之路。

  说也奇怪,在国内,有人常以语出惊人的新观念、新玩艺,吸引人们的眼球。许多人走出国门反而更加沉静、内敛。陆中华出国以后,视野洞开,一头扎根于原住民的题材。原住民本来是当地的主人,只是世界上出现了殖民主义,才使他们沦为奴隶、下等公民。当今,虽然殖民主义退出了历史舞台,社会进步了,但当外来的移民变成了当地的主人,原住民仍处于边缘化状态;种族歧视,依然是当今一部分人命运多舛的关注点。陆中华正是出于注视弱者的立场,为被忽视在角落中的人们而呼吁,履行着一个真正艺术家的神圣使命。

  陆中华可以说是大器晚成的一位画家,从积蓄底蕴到厚积薄发,走过一程艰难曲折之路。我以为有以下三点值得一说。

  “人之初,性本善”,是左右他一生的行为规范。陆中华出身于平民家庭,自幼在农场的大环境成长,在他的心田深处,最早播种的是行为文化教育,当他走过人生的苦难历程,更加本能地关注普通大众的命运,这正是从事精神产品创作者的首要品质。

  我一向认为,凡能影响终身挥之不去的文化,不仅是知识的累积,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认同。只有情理相通了,才能化为自己的血液,创作出有血有肉的好作品。陆中华作品中的文化结构,有借鉴、有融合,有生发、有创新,表现的虽然是国外的冷门题材,但作品中饱含着大美大爱的语境,内敛和诗性的语式,可见支撑他艺术底蕴的却是中国文化元素,并与情感交叠映照,彼此纠结。

  对历史的追索最终落实在由画面而生成的当下境遇之中,归于一种独特的观看。这种观看并非对某一历史对象的感知,也不是将历史把握为图像,它是一种本质性的经验,一种感受着的实行,一种由境遇而成就的巡视,一种“向之而生”的观照。陆中华的思想方法和学术立场,是以现实主义精神为主轴,他关注社会与人生,尊重客观存在,追寻至善至美,以真情实感为依据。

  2015年10月于北京望京花园

  陆中华:对现代之前的当代思考/盛葳

  陆中华 90 年代初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20 余年来一直坚持版画创作。在中国美术界,毕业后如不从事版画教学而继续有志于版画创作者很少,而移居海外依然钟情于版画的艺术家则更是凤毛麟角陆中华正是其中的一位执着的佼佼者。最开始,我对他的版画创作感到有些好奇,但随着深入了解,发现他的创作有着自己独特的探索和创造。

  陆中华坚持的版画创作是一种特殊的中国现代版画绝版木刻。从版画史的角度看,这种现代木刻是中西方版画传统在中国融合后的创造性产物。就一般而言,版画的特点在于其复制性,批量印刷制作是构成版画的本体要素之一。唐代以来,用雕版技术单版印制佛经、书籍是中国版画的起源,后起的多版套色水印木刻则是新的发展,在艺术效果上丰富了版画的层次和表现力。而从表现手段来看,作为一种现代版画,绝版木刻主要采用西方写实系统的语言,但有时也兼及一些上述中国传统的版画语言。

  绝版木刻则结合了中西版画之所长,尽管这种特殊的版画类型也在独版上进行创作,但由于采用了减版技术,边刻边印,则同时实现了多版套色的效果。与此同时,随着“版”的减少,最终留下的“板”无法再印刷画作开始于过程中,也结束于过程中,因此形成了绝版木刻的珍贵之处。陆中华采取的艺术创作方式,就根植于此。这种“独版”的有限复制性,同时也造成了绝版木刻特殊的思维、过程、技法和效果,尤其是多次叠印,使得陆中华的版画作品显得色彩厚重,质感鲜明,视觉强烈。

  在关注的艺术主题方面,陆中华更注重当地题材以及由此带来的艺术感受,无论是对当地人的描绘,还是对那里风景的理解,都具有在地性的文化特征。这与许多移居国外的艺术家有所不同。大多数移民西欧和北美并长期在那里生活的艺术家都更多的能直接感受到现代化和全球化所带来的压力,因此,他们的创作主题更多聚焦于与文化政治身份有关的“中国性”主题,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当代文化实践策略。而陆中华的经历和经验则与之有着极大的语境差异,并由此带出来他的艺术实践之不同。

  陆中华长期生活在澳大利亚,作为一个历史并不长远的现代化移民国家,这里没有欧洲那么多的文化遗产,艺术领域中创造性也较少受制于这些负担,因而,艺术创作的起点几乎可以从任何角度开始。与此同时,澳洲也不同于作为世界政治和经济焦点的美国,这里几乎就是一个桃花源,与世无争。这种基本状态构成了陆中华的生活现实。而且,陆中华所生活的珀斯尽管也是都会城市,但却地处澳大利亚西南,远离悉尼和墨尔本,而走出城市,则是连接不断的自然。显然,生活和工作环境的不同,造就了他独具特色的观察视角和艺术创作。

  他笔下的人物,大多采取了特写的形式,尤其注重对人物面部的表现。尽管与油画相比,绝版木刻并不那么擅长于细节的描绘。但是,在陆中华的画面上,通过层叠关系和对主要特征的强调,而使得对象的精神特质得以高度的提炼。他画面上人物少见愉悦欢乐,而多了一些凝重和思考。他对艺术对象的理解并不是像通常中国画家在澳洲采风的浮光掠影,而是真正将自己的根扎在那里,对那里的人付出了真挚的情感。

  澳洲土著是那里的原住民,也是陆中华艺术关注的主要对象。在 300 年的殖民历史中,澳洲土著人就像美洲的印第安人一样被驱逐,被流放。尽管澳洲土著曾经拥有自己古代辉煌的文明,但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荡然无存。他们所经历的历史,或许也有意无意的投射在古代庞大中华帝国在 19 世以来现代化的阵痛中。陆中华对澳洲土著的关注,或许亦与此种相似的民族情感相关。因此,他笔下的那人人物,也无法像观光者笔下的风情画那样浪漫和轻松。对于人类的过去和现在,陆中华通过自己的艺术展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

  一个艺术家的人生与艺术总是前后勾连,无法断裂的。陆中华在国内的童年和少年岁月是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广阔的林场中度过的,那里有他的起点,还有他的回忆。同样,在澳洲的大都市之外,能够迅速的走入自然。二者之间在艺术家心中建立起一种密切的潜在关联。在那里、在这里,发生过什么?这有助于我们理解陆中华大量的风景作品。这些风景依然是通过他擅长的绝版木刻的方式来创作的。在他少年生活的东北,“北大荒版画”、“农垦版画”在中国的现代美术史上举足轻重,他似乎也继承了那些浓重的表达方式和关注题材。只不过,在澳洲的从林和荒漠里,曾经有着一批原住民。因此,在陆中华的风景和人物间,并非没有关联,而是共筑了一个几乎完全契合的历史整体和当代视角。

  陆中华的作品色彩浓重、形式简介,他并不简单是在“再现”澳洲的风土人情、草木树石,而是将自己深切的关怀植入其中。在那些“现代之前”的图景中,隐藏着艺术家作为一个“当代人”的思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传统的“美”的艺术,同时也是当代的“思想”的艺术。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陆中华版画作品展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